浙江在全市推出“民生事·一卡通”系統工程

改造后的諸暨市公共服務中心以藍綠橙三色進行功能分區
今年7月,浙江諸暨市人力社保局從軟件層面做提升,在全市推出“民生事·一卡通”系統工程,通過多部門數據信息共享,群眾只憑社會保障卡就能辦理69項具體涉民事項。以社保卡為突破口,諸暨市人力社保局為貫徹“最多跑一次”改革尋到了創新路徑,也為推動改革走上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道路提供了樣板。
“改革的1.0版、2.0版,大家更多是在集成、梳理清單事項上下功夫,做一些硬件配套。我們希望3.0版能夠在軟件層面、制度層面上持續優化,讓百姓感受到政務服務的便利。”諸暨市人力社保局局長楊永水說,改革前期要用力,后期則要因地制宜,用心為上。
用活一張卡
找準民生事“堵點”
暨東路58號,諸暨市公共服務中心。從西門進入,左手邊一塊長方形的區域,便是諸暨市人力社保局的24個綜合受理窗口。不久前,諸暨市楓橋鎮單家甸村村民馮志英到市公共服務中心人社窗口辦理退休手續。在咨詢臺詢問后,馮志英在工作人員的導引下到退管科辦手續,次月,退休工資就會直接打到她的社保卡里。換作以前,退休市民次月還要到窗口領取存折。
和馮志英一樣,如今,諸暨市民只要把社保卡遞交給工作人員,就能通過信息讀取,實現紙質證明零攜帶。從群眾最關心和辦理量最大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登記兩項事項入手,目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救助證、低保邊緣救助證、殘疾人證、農村五保供養證、兒童福利證等資料數據均可一鍵導入社保業務系統。
“改革的目標,是讓群眾和企業有切切實實的獲得感。為此,我們的‘民生事·一卡通’系統工程也從民眾關心度高、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著手。”楊永水介紹,在改革過程中,他們發現,群眾可以在人社部門實現跑一次,在國土、民政部門實現跑一次,但要綜合完成涉及多部門事務的辦理時,還是要跑好幾趟。如何打通各部門數據,持續優化改革成果?
今年諸暨市在全省率先提出的“一證通辦”改革給了他們靈感。“一證通辦”,指的是市民以身份證為標識,通過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打通,實現政府數據“一庫”管理。目前,諸暨市已有209項審批事項可以使用該系統,減少證明材料296個。
如果把“一證通辦”改革比喻為自行車,楊永水更愿意將“民生事·一卡通”比喻為共享單車。在他看來,社會保障卡本身具備的“一卡多用”功能和“全國通用”等特點,能讓它有更豐富的功能拓展和智能交互。“現在講共享經濟,我們希望借助信息化的力量,讓政務服務也邁向共享時代。”
去年,諸暨市人力社保局僅用四個月完成了全市近108萬人口新版社保卡的發放,這也是全省第一個率先完成新版社保卡發放的地市。以社保卡為載體,“民生事·一卡通”系統工程以涉民事項和公共服務為主體,已實現15個主項69個子項通辦,并實現省市縣聯動。
“以往,市民們大多把社保卡當醫保卡用,以群眾和企業省心、省力、省時、省錢為導向,在金融賬戶、社保結算、公共服務等領域,我們最大限度挖掘這張卡的效用,讓它真正成為像金融卡一樣重要、像飯卡一樣需要的貼心存在。”
匯聚信息流
打通數據“隔離墻”
在諸暨各部門間流行一句話:“最多跑一次”改革效果好不好,關鍵就看人社跑得好不好。這樣說,是有數據憑證的:去年,社保窗口業務辦理量達到241萬件,占諸暨市公共服務中心業務辦理量的近85%。
找準民生事、以社保卡作為切入路徑,“民生事·一卡通”系統工程更重要的是要在“通”字上做文章。今年8月,諸暨市人社局印發《“互聯網+人社”信息化建設實施意見》,希望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和辦事流程的不斷優化,實現業務、數據、系統一體化,網上、掌上、自助服務渠道“全壘打”,打造具有諸暨特色的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
在紹興市政府的推動下,諸暨市人力社保局牽頭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各部門集中梳理、羅列問題,提出需求、制定相應解決方案,為“數據孤島”開辟新航路。
比如,通過將“數字民政”平臺與市人社局的社會保障管理系統、鎮鄉的公共財政信息管理系統以及網上銀行進行并聯,諸暨市民政局在“民生事·一卡通”平臺上對救助資金發放進行探索。現在,諸暨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家庭補助金、優撫資金等民政業務補助都已通過社保卡發放。今年上半年,民政部門累計發放各類補助金9500余萬元,對象審批和資金發放的“一條龍”,讓整個流程更及時、安全、便捷。
諸暨人力社保局也專門組建信息中心、軟件中心,架起核心數據庫,并明確經辦流程、層級權限等數據安全問題。諸暨市人力社保局信息中心主任王鈳鈳回憶,中心接到的第一個數據共享需求來自教育部門。“以往,秋季新生報名的資格審核,需要新生家長來公共服務中心打印一張參保信息證明。今年6月預報名前夕,教育部門提出數據需求,我們用4天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數據核驗系統接口的開放和對接。”王鈳鈳說,這意味著,新生家長可以足不出戶,在手機端完成參保電子證明文件信息提交。今年秋天,教育部門通過數據自動核驗比對了5萬余條參保信息。
群眾少跑腿就意味著數據要多跑路。目前,平臺已提出數據共享需求45項,實現共享事項28項。但在王鈳鈳看來,行政壁壘仍是數據共享的“痛點”。“不同部門的數據位于不同層級,在跨界采集上存在一些難度,此外,各部門間也存在數據信息不同步的現象,這給數據提取的準確性帶來了考驗。”他說。
探索制度化
攻破壁壘惠民生
和聯席會議制度一樣,為確保“民生事·一卡通”系統工程的順利推進,諸暨市人社局配套出臺涉及經費保障、人員配置、工作作風、業務培訓、例會制度、便民舉措等13項相應配套細則和措施。其中讓群眾感受變化最明顯的一條,就是窗口服務午休時間和雙休日的“斷檔”成了過去時。
“午休值班時間是11時30分到14時,值班人員可以提前30分鐘吃午飯。”機關事業養老保險中心主任鄭玉燕告訴記者,社保綜合現在有12個窗口,最忙碌的時候一天有850多個號。每周一、二是群眾辦事的高峰時段,往往到了午休時間,上午的業務辦理還有100多個號沒輪到。
在諸暨市公共服務中心的人社窗口,記者看到一張值班表。咨詢臺、導引臺、醫保綜合、社保綜合加上其他綜合業務和值班領導,平均下來,雙休日每天需要起碼8個人值班。好在“民生事·一卡通”系統的上線,也減輕了窗口服務人員的工作壓力。鄭玉燕告訴記者,以往窗口服務人員需要手動輸入群眾紙面填寫的材料。用了新系統,居民信息直接數據讀卡、打印簽字確認,業務辦理速度比原先提高1倍多,也讓信息出錯率大大降低。
據統計,自7月中旬“中午不休、取消雙休”制度實施以來,群眾在午休、雙休時段辦理的業務累計已有7300余件。而“民生事·一卡通”系統上線以來,服務中心的紙質復印服務同比下降30%左右。為進一步便民利企,從8月中旬開始,在諸暨市人力社保局綜合協調下,社保卡服務所涉的8家合作銀行,也開始執行窗口“無休”值班制度。
改革內化升級的底氣,源自當地扎實的改革基礎。今年,諸暨市人社局摸準了42項改革短板,在公布37項、123項子項的改革事項基礎上,主動將外傷調查、轉院就醫等業務也納入“跑一次”范疇。對外,人社局利用兩天三夜的周末時間,將原有的9大類54個業務窗口整合為3大類24個窗口,以“一窗一中心”的形式實現各類業務的集中流轉經辦;對內創新實施大科室制度,將原有不同業務的9個科室重組成6個協調區塊,打通改革的內循環。
改革的方向對不對、成效好不好,評判權在群眾。今年6月,諸暨市人社局策劃啟動“百人助跑團”行動,以“人民的名義”精準挖掘改革潛力。吸納群眾聲音,目前,全市27個鎮街和24個社區已完成自助終端配置。
“諸暨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我們的民生工程一定要走群眾路線,群眾點贊的,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群眾關心的,就是我們整改的方向。”楊永水說,下一步,諸暨市人力社保局將落實四級聯動和四端同步制度,讓系統平臺建設服務延伸到村,民生事項的擴充也將秉持“成熟一項,進入一項”的原則,不斷細化、完善。
“‘民生事·一卡通’系統工程是一塊磁石,我們會不斷傾聽、吸收群眾的聲音,攻克堵點,爭取讓改革成果集約化、公平公正化、用途最大化,真正體現民心。”楊永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