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爆紅" 信用卡該何去何從?
中國一線城市在電子支付這方面已經完爆世界各大發達國家,這點人盡皆知。外國人也許更多用信用卡,但感覺信用卡在個人小額轉賬、網上支付的便捷性方面,也還是不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最近一段時間,支付寶成了“網紅”:
首先是中國游客在日本狂刷支付寶,使得日本約70家銀行計劃聯合推出虛擬貨幣,以對抗支付寶的“攻城略地”,因為支付寶干擾了島國金融業的生意;
如今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更是盛贊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主的中國移動支付手段,因為電子支付為人民出行提供了便捷,加速了時代的革新進程。
這份報告的內容,大概是講述移動支付的未來發展概況,其中有一句話特別值得關注,那就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通過手機來支付各種商品和服務,而不再使用信用卡。尤其是2019年,移動支付將超越歐美為首的信用卡。
報告還指出,中國的移動支付發展迅速,微信和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在中國十分普及。僅2016年,微信和支付寶處理的交易總額接近3萬億美元。
中國一線城市在電子支付這方面已經完爆世界各大發達國家,這點人盡皆知。外國人也許更多用信用卡,但感覺信用卡在個人小額轉賬、網上支付的便捷性方面,也還是不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紐約時報》在2017年7月發表的報道《在中國城市,現金正在迅速過時》中稱,“中國的主要城市幾乎所有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支付一切費用,中國已跨入了‘無現金時代’的行列”。
三年前,中國人都還主要以現金支付完成交易,即中國人上一次在這個領域領先全球,則是數個世紀前率先使用紙幣。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又率先把紙鈔這個名詞扔進了故紙堆,因為我們又迅速找到更先進的支付手段——移動支付。
反觀歐美發達國家,信用卡支付距今已大半個世紀,支票的歷史則長達幾百年。而直至今天,這兩者仍然是歐美支付的主要形式,那么移動支付在何方?美國消費金融網站對大約2000名年輕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只有近14%的人經常使用移動支付軟件,而35%的人表示從未使用過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之于信用卡,有哪些明顯優勢?
首先,二維碼易于分享和傳播,適合互聯網推廣,POS機在這方面完敗;
其次,pos機在信號不好的情況下,數據易丟失,而基于互聯網的移動支付則不會;
再次,申請pos機需要準備身份證、申請表、簽訂合作等繁瑣手續,移動支付只需綁定銀行卡,非常便捷;
最后,pos機需要設備作支撐,費用較高,而移動支付不需很多成本,只需要安裝相關的收款軟件即可。
這說明什么?一向以高科技著稱的老牌歐美強國,在移動支付領域遠遠發力不夠!
時代一直向前。目前,中國移動支付正快速向亞洲、歐洲擴張,并且進入了蘋果的本土市場美國。蘋果Apple Pay、PayPal等服務似乎無力抵抗中國移動支付如微信、支付寶,且并沒有采取相應的制衡措施。
但有一點值得肯定,雖然支付寶在海外市場現在只針對中國出境游客,可一旦它被美國人普遍接受,它就會挑戰Apple Pay、PayPal的地位——支付寶的零成本、安全性、便捷性等優勢,會讓歐美傳統支付手段日益式微,因為不創新,就等死。
當今世界瞬息萬變,唯一永恒不變的就是“變化”了,“不創新就死亡”儼然成為世界商業的游戲規則。 當中國由紙幣向移動支付快速轉變且以燎原之勢在全球正向發展時,歐美國家無動于衷的態度,讓我們能一窺數年后的世界互聯網金融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