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三日三城 公交地鐵移動支付全面提速
支付寶在出行場景的布局正在提速。12月7日傳出廈門公交開始接入支付寶的消息,這是支付寶連續三天在公交領域拿下的第三個城市,此前兩天支付寶分別與上海地鐵和廣州公交達成合作,計劃聯手為當地用戶提供刷碼乘車的服務,在廣州,包括BRT快速公交在內的4000輛車已經正式支持支付寶掃碼乘車。
技術難題被突破
公交地鐵被很多人稱為“出門要帶零錢的最后一個理由”,行業人士表示,此前公交地鐵未能大面積接入移動支付,是因為一般的移動支付技術,并不適用于公交地鐵。
記者了解到,公交地鐵場景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網絡穩定性差,公交地鐵人流量極大,對支付速度有極高要求,大家在超市便利店常用的掃碼支付,放在公交地鐵場景下,速度太慢,會影響乘客上車速度,而且,如果在隧道、地下環境里,連網絡信號也沒有。行業曾探索過如NFC這樣的技術方案,又碰到設備兼容性差、行業利益鏈復雜、用戶接受度極低的問題。
“現在技術難題已經突破”,支付寶出行業務負責人吳風表示說。2015年底,經過兩年多的探索,支付寶發明了雙離線二維碼支付技術,并于2016年8月在杭州率先實現刷手機二維碼乘車,這一技術讓支付速度可以達到0.3秒,類似交通卡。
這一技術為用戶帶來極大便利,而且支付公司還允許用戶“先乘車后付費”,許多公交地鐵公司開始接受這一方案,雖然各地進展有快有慢,但不少都已著手進行刷碼機的改造和新裝,像杭州、武漢等地,已經完成了全線路改造,做到了所有公交線路支持支付寶掃碼乘車,用戶無需攜帶零錢和公交卡。
公交地鐵迎來技術風口
在移動支付技術的推動下,公交地鐵行業正在迎來一輪技術升級的潮流。今年兩會,杭州公交司機虞純以兩會代表身份提議,全國推廣移動支付,尤其是在公交這樣的小額支付場景。在杭州之后,越來越多城市的公交逐漸也開始接入移動支付?,F在,已經有杭州、武漢、天津、青島、廣州、廈門、嘉興、撫州等三十多個城市實現了刷支付寶乘公交,部分城市率先完成了全線路覆蓋。上海地鐵甚至已經在考慮引入阿里的語音購票、刷臉過閘等更前沿的技術。
在本月初的一次行業會議中,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就表示,從全國來看,已經有55個公交都市創建城市提供了基于互聯網的定制公交服務,有些城市還率先開通了手機移動支付乘坐公交的服務,這屬于公交服務形式的創新。
便民的同時,公交地鐵公司也在收獲技術紅利。據杭州公交集團戰略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吳存錢介紹,以前,杭州公交每天大概能收到170萬元零錢,約占公交票款金額的48%,每天需要三四百名員工來處理這些零錢,隨著支付寶的使用,目前零錢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有效節省了成本。
同時,一些公交地鐵公司還基于上述技術,和支付寶嘗試“電子公交卡”方案,將傳統的公交卡進行虛擬化。對公交地鐵企業而言,除了提升運營效率,同時還能獲得出行大數據,以利于更智能的系統調度。對于卡通公司而言,也借此實現了信息化和移動互聯網化,從以前的“認卡不認人”到“一卡一人”,后續還能進一步挖掘這其中的數據價值,實現了多方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