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楊元慶稱中國半導體技不如人,責任在誰?
近日,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記者答問環節,針對多位嘉賓提到中國科技發展開始領先的現象,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達了不同意見,他認為中國目前還不能自以為是。
他稱,比如僅僅半導體,中國的技術都不如人家。再比如每臺電腦都需要的內存,中國沒有自己的技術。在這種關鍵技術上的缺失,中國要有清醒的認識。
隨后,很多網友針對楊元慶的觀點進行了回應,認為中國半導體的落后,聯想負有一半責任。誠然,聯想對于中國計算機目前“缺芯少魂”的窘境負有一定責任,但將半導體落后一半的責任算給聯想未免言過其實。而且一些人用某些手機廠商來對比聯想,以此說明聯想的不思進取,這種對比方式其實是不妥當的。
楊元慶
中國計算機缺芯少魂聯想負有一定責任
在90年代,聯想總工程師倪光南提出要做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統。不過,柳傳志對這些明顯在10年內都賺不到錢的項目毫無興趣,對于倪光南豪情萬丈的研發計劃,柳傳志當面大潑冷水,說:“有高科技產品,不一定能賣得出去,只有賣出去,才有錢”。最終,倪光南與他的宏偉藍圖隨著他被趕出聯想而消逝。
倪光南
柳傳志
考慮到計算機整機產品對于上游零配件具有很強的牽引作用,如果聯想當時能夠以燒錢做技術儲備的思路,保留一個CPU和操作系統研發中心,并且以聯想深厚的政商關系將這些搭載國產CPU和操作系統的電腦賣給政府,經過二十年改進下來,先不論能不能在民用市場有競爭力,但在黨政辦公市場,肯定有一席之地。而且在黨政工作人員使用這批電腦后,還能有效減少公務員上班炒股、玩游戲、看電影的問題。
如果說在90年代,聯想放棄了研發CPU和操作系統是因為缺錢。那么,在2004年前后,聯想完全有這個財力去搞CPU和操作系統了。雖然研發CPU要消耗大量資金,但當時的聯想完全有能力承擔。
作為參照,國家對龍芯從2001年至今的扶持是5億人民幣,還有2億元人民幣一部分是北京市政府的股權投資,一部分是私人資本投資,而且私人資本在龍芯非常困難的時候撤走了,還拿走了2億元人民幣,我們就姑且以7億人民幣來算。
誠然,龍芯團隊按其自己的說法,有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可聯想來做這個事情,即使各方面的成本都會高一些,但也不會高出太多。畢竟在2004年,聯想以6.5億美元的現金和價值6億美元(聯想18.5%的股份)做對價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12億美元的資金加上10年的時間,再以中科院計算所做技術后盾,足夠聯想打一款國產CPU了。
如果聯想不去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雖然未必能在之后奪得PC之王的寶座,而且公司的膨脹速度也會慢一些,但就提升技術水平,并逐步實現擺脫intel的掣肘,以及保障黨政單位的信息安全而言非常有意義。
將一半責任推給聯想過猶不及
誠然,聯想對于中國計算機“缺芯少魂”負有一定責任。但將中國半導體落后的一半責任歸咎于聯想,就言過其實了。半導體的產業鏈非常長,從原材料、設備、到設計、制造、封裝測試,這不是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包辦的。以聯想來說,僅僅是一家整機廠,作為整機廠能夠在少數上游元器件上有所建樹就已經很不錯了,何況像聯想這樣只能做整機的整機廠也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