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98個領域5000位專家與海爾合伙研究人類未來生活
12月15日,海爾開放式創新平臺“創新合伙人2017年會”在青島召開,來自全球航天科技、工業設計、食品保鮮、能源等領域的幾十家科技創新企業、技術轉移機構及知名技術專家匯聚一堂,圍繞開放社群模式下的創新探索展開了積極討論。作為海爾“創新合伙人計劃”實施一周年的重要節點活動,此次會議上首先向10位在2017年度做出重要貢獻的技術專家頒發了海爾優秀合伙人證書。同時,海爾面向全球發布2018年七大產業技術需求及創新方向,提前透露了未來一年全球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12月13日舉行的第19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上,海爾成為29年來唯一1家單屆獲3項金獎、家電業唯一2次獲專利金獎的企業。這背后正是源自海爾開放創新體系帶來的全球科技驅動力。
創新合伙人計劃啟動一年來,交互資源已涉及98個領域,社群關聯專家超過5000位,范圍遍及中國、美國、意大利、以色列、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實現了專家資源的全球化。
海爾建立全球首個企業發起的技術創新社群
據了解,海爾“創新合伙人計劃”是面向全球范圍建立的技術創新者社群,為各領域專家進行知識分享和參與項目研發提供24小時開放的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創新社群,需求方和對口專家之間實現精準對接,不僅可以隨時展開需求互動,而且極大提高了資源配對的效率和精度。
根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2017年產業研發投入榜單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增幅18.5%,但研發強度與歐美企業相比仍然偏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國企業的研發機制依舊處于單方面尋找資源的初級層面,在面對市場需求時無法快速做出反應。實際上,即便是在全球范圍內,能夠和海爾一樣真正實現全球化社群運營的只有樂高、星巴克等少數知名企業。僅就這兩家企業而言,前者主做娛樂化產業,后者側重于餐飲業。也就是說,目前由企業發起建立技術創新社群的,全球海爾是首個。
(創新合伙人社群資源分布)
相對企業傳統的瀑布式研發體系,層層篩選資源的低效率,建立開放的創新合伙人社群,可以有效利用互聯網,全球迅速準確的匹配資源,進行跨界創新,達到尋源響應的“快、準、穩”。舉例來說,不久前海爾空調通過創新合伙人社群發布一款引領模塊的創新需求,只用了48小時就找到了匹配資源,如果采用傳統尋源模式則需要平均兩周的時間。
從成果上來看,自去年創立至今,創新合伙人計劃涉及的資源矩陣已經覆蓋了納米材料、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制造、超聲波、空氣凈化等廣泛領域,成功參與項目研發的認證合伙人達到189位,同時對海爾108項預研項目,100%完成了社群需求發布。
家電業創新平臺三步走:海爾已進入最高階段
中國家電企業在參與全球化競爭中,必須要依靠科技創新才能取得優勢。如果按照行業普遍認可的“創新平臺三階段”來分析,就不難看出海爾與其他家電企業在創新模式方面的差別。
第一階段:企業解決自身需求問題
該階段基本上可定義為最初級的研發機制,也就是企業除了自有研發部門外,沒有形成任何資源間的互動,只能被動地單方面尋找資源。目前國內大部分家電企業仍停留在這個階段,即便是知名企業也是在內部出現研發需求時,再去尋找、簽約相關專家和研發機構。
第二階段:達到企業與供應商的共創
處于創新平臺第二階段的企業,會主動地與供應商建立更加積極的聯系,基于自身需求推動多方供應商的共同創新。比如,國內家電企業曾在早年間嘗試建立一個共創平臺,試圖打破第一階段研發機制的局限性。專家認為,該平臺發展愿景相比傳統模式有了很大提升,如果堅持摸索有望取得不錯的成績。
第三階段:構建開放共贏的社群平臺
創新平臺進入第三階段后,已經用大規模的交互取代了單純的需求發布,甚至平臺上的第三方專家也可以自主發布需求,通過社群來尋找最佳資源。從目前來看,海爾不僅是家電業第一家擁有開放創新平臺的企業,而且逐步形成了一個可以提供全領域服務的開放生態。
截止到目前,海爾創新合伙人社群已經為海爾冰箱尋找到全球首創MSA(氣調保鮮技術)資源,為海爾冷柜首臺母乳冰吧提供了跨界專家咨詢。同時還吸引到汽車、能源、日化等十幾個領域的外部用戶,并且計劃在未來進一步擴大資源交互的范圍。
創新合伙人社群:打造全球化資源“小硅谷”
眾所周知,硅谷是世界科技產業的聚集地,幾乎已經成為高技術企業集群的代名詞。如今,海爾通過在世界范圍內構筑“10大研發中心、5大創新中心、1個社群平臺”的三層研發體系,正在逐步打造全球化資源開放創新的“小硅谷”。
在專家看來,海爾之所以能夠在技術創新社群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其獨特的發展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內部,海爾以人單合一模式“零距離”對接用戶,不斷創造最佳用戶體驗;在外部,海爾堅持開放創新模式,讓更多的優秀資源能夠得到釋放,實現全球科技領域的共創共贏。
在此基礎上,海爾提出了未來社群升級的大構想。首先,實現人的角色轉變。讓進入社群的技術專家不僅可以響應需求,還可以提報需求,甚至是提供戰略導向,形成資源的無障礙交流;其次,實現功能的升級。創新合伙人社群要繼續在機制和玩法上深入合作,形成全球科技創意的孵化平臺;最后,實現需求的外部拓展。通過龐大的資源分享,吸引更多企業需求加入,最終建立一個企業間的生態,讓所有參與方都能從中受益。
如果說在本世紀初,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還取決于人,那么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企業要謀求更快更好的發展,資源將是最重要的驅動力。正如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誰占有資源并合理利用資源,誰就擁有發展的先機。同樣,企業演變也要遵循這個定理。對于雄心勃勃的中國企業而言,開放、創新的科技發展模式將成為引領全球市場的重要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