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飛開放平臺與DuerOS誰能笑到最后,我們采訪了8位創業者
圖片來自“123rf.com.cn”
上周二的時候,陸奇和雷軍同框了,共同宣布了百度和小米AI方面的一系列合作。不過這事也不是皆大歡喜,起碼科大訊飛就肯定高興不起來。
曾幾何時MIUI內部的語音識別引擎也是用的訊飛的技術,現在小米卻和百度站在了一起。更加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和小米合作后,獲益最大的將是充分利用了小米IOT體系及其生態鏈企業的百度AI開放平臺,而它無疑是目前國內訊飛開放平臺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盡管在今年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中,宣布了依托科大訊飛建設智能語音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然而在語音智能開放平臺上,百度卻沒有絲毫退讓。
在采訪了8位相關創業者后,筆者更是發現,盡管成立時間更晚,但百度旗下DuerOS開放平臺,正在逐漸趕上“先行者”。
誰也不能退讓的人工智能平臺之爭
就在今年,百度舉辦了首屆AI開發者大會,并宣布開放DuerOS平臺后;科大訊飛也不甘示弱,舉辦了首屆1024開發者節,并宣布了一系列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戰略。可見二者都明白,在未來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創業者和開發者將成為人工智能產業中的重要一環。
筆者認為,隨著商業和消費行為的進步,人們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樣,未來人工智能產業必將向深度垂直化發展。這也就意味著,盡管行業中的巨頭公司廝殺依然激烈,但將會有更多中小企業能夠得到生存的空間。
目前來看,依賴于DuerOS開放平臺和訊飛開放平臺這樣的平臺之上的創業公司有哪些?它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依附于產業鏈的技術公司(麥克風陣列、芯片、聲紋識別等),面向消費者的智能硬件公司,以及依托平臺功能提供自然語言處理服務的集成平臺公司。
其中,第一者是人工智能平臺合作伙伴,兩相幫助,互利共贏。而后兩者將為平臺直接或間接提供大量用戶;在這之中,智能硬件公司占到了絕大多數。
也就是說,這部分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們,將是開放平臺的直接使用者和傳播者,通過他們,AI開放平臺才能接觸到更大規模的C端用戶,從而在這場賽跑中實現卡位。
作為產品經理,胡郁顯然稍遜景鯤一籌
陸奇曾經在演講中稱,景鯤是中國最優秀的產品經理之一。從DuerOS開放平臺目前的表現來看,此言不虛。不過,另外一邊由胡郁掌管著的訊飛開放平臺,表現就沒有那么好了。
根據對使用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創業者的采訪結果,從底層技術方面來看,從1999年成立起就根植于語音技術的科大訊飛,顯然略勝了剛剛“All in AI”的百度一籌;不過從產品角度來看,百度卻更加受到歡迎。北京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創業者楊先生表示:
就我個人的使用體驗來說,在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技術方面,訊飛是領先與于百度的。在自然語言理解和語音問答方面,底層技術上訊飛要領先;但百度的平臺功能做得更好,訊飛的平臺做的還是不夠精細。
目前,智能硬件廠商使用類似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直接接入某個平臺中,為自己的產品添加適合場景的語音交互能力;其二則是針對產品的使用場景,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的使用平臺上的部分功能進行二次開發,從而適應自己的需求。北京兒童教育機器人方面的創業者王先生就屬于后者,他表示:
(對于這兩個應用方式)百度的平臺體驗比訊飛要好。一方面是它(DuerOS開放平臺)的開放程度要更高,適合進行二次開發,當然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開放’平臺最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它的產品化做的比訊飛好,適合直接使用。所以說百度的開放平臺更適合做智能硬件的創業者。
而對于進行平臺集成開發的公司而言,訊飛開放平臺似乎是更有力的武器。杭州從事自然語言處理平臺開發的張先生表示:
訊飛的技術確實是國內最好的,如今不少NLP(自然語言處理)平臺都在拿它的平臺做集成開發,我們的業務就是把它包裝成更好的開放平臺提供給客戶。不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業務也是因為訊飛的NLP封裝做得不夠好,總感覺它欠缺作為一個平臺的基因。在訊飛最新的平臺服務里,已經把ASR(語音識別)和NLU(自然語言理解)拆開了,這也方便了其他公司來做業務層面的東西。其實你可以把訊飛開放平臺看成是其他NLP平臺的一個加油站。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創業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挑選平臺時并不意味著“從一而終”,通過集成多家開放平臺的NLU能力,可以提高自己技術的完成度。不過這樣看來,訊飛似乎依然擺脫不了底層技術提供者的角色,無法成為一家平臺型的科技公司。
訊飛占據了技術高地,然而百度更懂人心
目前創業者在挑選AI開放平臺時,會通過什么因素進行判斷?
技術
目前來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AI平臺的能力下線正在不斷提高,而技術水平也不再是創業者選擇AI開放平臺時的重要依據。深圳從事兒童機器人開發的郭先生就表示:
你想想看,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從95%提高的97%真的有意義嗎?就算有,意義其實也非常小。我們更看重的是AI的能力能不能簡單、方便整合到我們的產品中,或者給我們一些在配套技術上的幫助,比如麥克風陣列、芯片等等。
成本
那現在的創業者最看重的是什么呢?受采訪的大多數創業者都提到,在技術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成本是最大的考慮因素。深圳的服務機器人創業者郭先生透露:
百度的平臺基本上是免費的,而且功能整合更完善;而訊飛開放平臺則是在語音合成、喚醒、數據統計這樣的功能上免費,至于命令詞識別這樣比較重要的功能上只提供免費體驗版本的SDK,所以選擇誰在我看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然,筆者并非相關行業從業者,對兩家開放平臺究竟誰更優惠也不能予以置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成本顯然是創業者在挑選平臺時的重要評判依據。
扶持
在對于使用自己平臺的創業者的幫助上面,百度和科大訊飛都有提到“合理的資金扶持”。
今年11月的百度開發者大會上,DuerOS事業部正式發布了“普羅米修斯計劃”,將設立總價值100萬美元的基金,用以資助和培養對話式AI領域的優秀項目和人才。同時,百度目前在其語音智能生態圈內,已經投資了聲智科技,KITT.AI(全資收購),渡鴉科技(全資收購)等創業公司。
而科大訊飛在今年首屆1024開發者節上,也提出了將啟動10.24億生態扶持基金,首期10.24億扶持基金將面向所有開放平臺開發者,用于技術能力產品的補貼、優惠,用于創業團隊的融資支持。盡管這一項目的金額遠超百度“普羅米修斯”計劃,但尚沒有看到其具體的落實情況。
對于雙方提供扶持的結果目前尚不能下定論,這將取決于這些補貼是否能及時落實,以及誰更能吸引到更多的創業者。
訊飛開放平臺正在喪失先發優勢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開放平臺都成為了大型科技公司的重要支柱。盡管谷歌的安卓、騰訊的微信、蘋果的iOS等等都不是其直接收入來源,但這些平臺帶來了進行商業轉化的其他途徑,例如廣告、支付、硬件等。
盡管AI時代的開放平臺將如何為百度、科大訊飛這樣的公司帶來收入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要保證公司在接下來的人工智能競賽中持續保持領先,實行平臺化是必經之路,這也是眾多人工智能開放平臺誕生的原因。
單單是語音交互方面,國內就出現了數量眾多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包括百度、訊飛、阿里、騰訊、搜狗、思必馳等公司都有涉足。
目前來看,百度和訊飛依然在這場競賽中保持著領先,不過二者的地位似乎正在發生變化。
在此次人工智能產業化浪潮之前,科大訊飛作為國內人工智能,尤其是語音識別領域鳳毛麟角的存在,通過技術壁壘積累了大量的中小企業用戶。早在2007年,科大訊飛就已經意識到了開發者的需求,并在2010年推出了訊飛語音云,為在2015年升級推出的訊飛開放平臺積累了大量的用戶。
不過隨著百度入局AI語音領域,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的不可替代性受到了巨大的威脅。盡管百度度秘事業部在2017年初才剛剛成立,推出DuerOS開放平臺也不過5個月時間,但根據采訪結果來看,不少創業者打算或已經轉投了百度的陣營??梢灶A期的是,訊飛開放平臺未來將在其他平臺競爭之下,面臨一定程度的用戶流失。
這或許可以說是科大訊飛戰略上的一個失誤。在2016年底,科大訊飛成立消費者事業群,胡郁出任總裁,但重心并沒有放在開放平臺之上,而是以推廣自研的智能產品為主。直到今年科大訊飛1024開發者節上,開放平臺成為主角。但此時距離百度推出DuerOS開放平臺,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說多并不多,但足夠讓百度在這場競賽中先聲奪人了。
就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安卓與蘋果一樣,我們不妨大膽預測,未來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或許也將出現兩強相爭的局面?,F在,百度已經具備了成為其中之一的勢能與初步成型的生態體系。
而科大訊飛,或許還要再努把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