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支付圈地之年,離線二維碼全面壓倒NFC

從去年8月份開始,騰訊利用 “乘車碼”微信小程序 進入廣州公交,然后陸續拿下十余座國內二三線城市,到年底高調支持廣州地鐵,提供了空中發卡+NFC支付之外的另一種玩法。隨后,支付寶也開始發力,12月25日2億元天使投資公交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公司小碼聯城,次日宣布杭州、武漢雙城地鐵全面支持支付寶掃碼進出站。一周之后,2018年的剛開始,西安也成為了支付寶乘車碼版圖中的一員。
目前用戶可以通過西安地鐵手機應用(它的iOS應用支持iPhone X,贊一個)或支付寶“付錢”──“乘車碼”頁面中領取中領取西安電子地鐵卡,領取成功后即可通過乘車碼進出站(iPhone 6s及以上的用戶可以使用Force Touch從主屏圖標快速呼出乘車碼)。小碼聯城為西安地鐵提供的方案也采用了高效的雙離線二維碼,可實現脫網驗證,閘機響應速度快、無需充值。掃碼乘車后,車費還支持實時和異步扣款,讓乘客可以“先乘車,后付費”。

拋開手環、異型卡、貼卡充值、NFC-SIM不談,目前國內公共交通支付總體有兩種無卡支付方法,一種是國產安卓手機提供的空中發卡,使用NFC刷卡進站,另一種就是微信支付寶推廣的離線二維碼。前者實際上是異型卡空中發卡。按照目前NFC加密芯片儲存能力,上限是支持4張不同公交卡,且有些地區的卡片因為標準互斥而無法共存(比如上海交通卡和杭州通),而且必須和申請卡的手機硬件綁定,無論是換機還是丟失都必須重新申請,考慮到每次發卡需要支付一定數額的手續費,實際上這種解決方案只能節省排隊買票的時間。另外就是,蘋果手機用戶和沒有配備NFC的安卓手機用戶(比如非皇帝版堅果Pro)無法享受哪怕是不用排隊的便利。
銀聯現在推出了一種云閃付的解決方案,他們改造地鐵閘機連上POS機,相當于NFC刷信用卡進站,卻也成為了國內第一個支持Apple Pay過閘機的解決方案。不過這個在實際操作上其實是最差的,地鐵糟糕的網絡加上支付驗證(iPhone X用戶的噩夢),高峰時期會讓用戶非常窘迫。
相比之下,離線二維碼似乎解決了上面的一切痛點:無發卡費、無需儲值、手機兼容性普世性最高、閘機響應快,唯一的問題就是掃碼設備。目前還不清楚支付寶乘車碼和騰訊乘車碼的協議是否相容,從珠海公交巴士的案例看上去似乎是可以通用,但國內還沒有一個城市的地鐵系統同時采用了騰訊和阿里的解決方案。就目前阿里巴巴進軍的三城地鐵來看,杭州是總部,武漢是小碼聯城的大本營,西安則是阿里未來的西北總部,加上騰訊的地盤廣州,排他的氣氛非常濃厚。
今年,上海地鐵和北京地鐵都計劃全線開通掃碼乘車,上海已經確定采用支付寶,北京則自己開發了易通行,接下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城市開始推廣無卡進站,也許我們會看到一場阿里和騰訊在交通支付圈地的惡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