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推動“無紙化”便捷出行 乘機進入“掃碼”時代
“手機在手,說走就走。”前不久,在湖南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享受全流程無紙化乘機的鄧先生這樣概括自己的感受,“以前坐飛機,要先去值機柜臺打印登機牌。現(xiàn)在不一樣了,拿著手機就能通過安檢、順利登機,真是方便多了。”
近幾年,為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中國民航積極推進電子通關、自助值機、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應用,讓旅客出行更便捷、更順暢。“航信通”產品的誕生,在國內首次突破了安檢驗訖電子標志的瓶頸,揭開了全流程“無紙化”便捷出行的大幕,旅客僅憑有效身份證和手機等移動設備即可完成所有登機手續(xù)。目前,湖南長沙、河南鄭州等10余個機場已實現(xiàn)了全流程無紙化電子通關。
說走就走 全流程無紙化帶來更便捷的出行體驗
考試用電腦,點單用iPad,付錢用手機,移動互聯(lián)正在從各個方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信息化帶來的進步在出行方式上也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從電子客票率100%到離港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中國民航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收獲了很多成果。此次由中國航信自主研發(fā)的“航信通”產品,是中國民航提升服務品質的又一利器。
長期以來,旅客乘機出行,一般都要提前兩個小時到達機場,經歷“在柜臺排隊領取登機牌→排隊安檢、蓋安檢章→進入候機通道,等待檢驗登機牌→登機”這一整套流程。“航信通”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呢?
旅客可以通過手機APP或機場微信號辦理值機、選座,獲取電子登機牌。憑借電子登機牌,旅客可以輕松完成安檢驗證、登機口掃碼驗證及艙門前二次復核等流程,省去了繁瑣的步驟。“航信通”依托智能物聯(lián)設備,具有信息智能識別以及離港系統(tǒng)實時校驗功能,通過移動云計算與安檢系統(tǒng)對接,完成簽發(fā)、更新、撤銷等程序,實現(xiàn)了登機牌的全面電子化、移動化。
中國航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無紙化乘機過去的瓶頸在于安檢環(huán)節(jié)的蓋章驗訖。手持電子登機牌的旅客在通過安檢之前,也需要再打印一張紙質登機牌,由安檢員手動蓋章。“航信通”的便捷之處正是在于,將安檢驗訖全面電子化了。電子簽章也同樣具有效力,既具有安全監(jiān)管方面的合規(guī)性,又具有高效環(huán)保的時尚性。
將航信民航業(yè)務及移動互聯(lián)網領域的技術優(yōu)勢與機場信息化服務實際相結合,“航信通”實現(xiàn)了集機場值機、安檢、登機、艙門口二次復核全流程百分百電子通關。不僅為旅客帶來了更為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更為機場提升運行安全能力、減輕服務壓力、提高服務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即插即用 軟硬件結合提供更安全的技術支撐
信息安全是電子出行在發(fā)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在帶來便捷的同時,“無紙化”乘機是否會影響機場的正常運行秩序呢?中國航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硬件層面來看,“航信通”是嵌入式系統(tǒng),具有極強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從軟件層面來看,“航信通”電子登機牌具有防偽和可追溯兩大特點,比過去的操作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中國航信向來以軟件研發(fā)為核心競爭力,此次為順利解決旅客乘機的這一痛點,首次試水了硬件開發(fā)領域。“航信通”團隊大膽嘗試,積極探索,一方面要方便機場一線工作人員操作,另一方面要降低機場的系統(tǒng)更新、維護成本。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探討與磨合后,“航信通”以一套嵌入式系統(tǒng)的面貌誕生,小巧如一臺“微型打印機”。它的好處在于即插即用,不會給機場增加任何額外的投入。
據首個啟用“航信通”的長沙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機場要安裝推廣一套新系統(tǒng),都要先改造機場原有的信息系統(tǒng),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不說,機場本身的系統(tǒng)穩(wěn)定性還會受到影響。即插即用的“航信通”不但為機場節(jié)約了大量成本,還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在系統(tǒng)上線之前,“航信通”通過了超高使用頻率和超長疲勞狀態(tài)的測試。在中南地區(qū)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嚴格督查下,中國航信、長沙機場對它的穩(wěn)定性和靈敏度進行了反復驗證,確保萬無一失。
互聯(lián)互通 信息化打造更高效的服務鏈條
“航信通”的上線,不僅僅是站在旅客體驗的角度作出的一次有益嘗試,更是提高機場服務品質、運行效率,提高民航監(jiān)管效率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對于機場而言,通過“航信通”的上線,機場能夠較好地提升運行安全能力、減輕一線人員的服務壓力。在對手持電子登機牌的旅客進行安全檢查時,安檢人員不再需要人工比對證件和登機牌。通過掃描二維碼,系統(tǒng)就會自動完成查驗的工作,安檢人員也省去了蓋章的麻煩。此外,與過去的安檢手動蓋章方式相比,電子驗訖簽章可謂是具有防偽標志的“黑科技”產品,具有不可復制性和不可偽造性,為安檢安全增加了砝碼。電子簽章同時也是可追溯的,手持電子登機牌的旅客在機場接受安檢的時間、具體安檢通道和操作的安檢員等信息都能在系統(tǒng)中追溯、查找。
長沙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無紙化乘機的旅客多了,機場有限的服務資源就能為其他需要幫助的旅客提供更高效優(yōu)質的服務。”“航信通”在長沙機場投入運行后,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旅客建議已進行了4次版本升級,并在進一步完善中。
鑒于高效、便捷、環(huán)保的特性,“航信通”迅速在多個機場推廣使用。成都雙流機場在所有安檢通道、登機口推出無紙化乘機服務。西安咸陽機場也推出“便捷出行”服務,所有經西安咸陽機場3號航站樓出發(fā)的國內旅客,均可持身份證和電子登機牌登機。
在為旅客帶來便利的同時,“航信通”依然有進步的空間。目前,在團隊旅客乘機和登機牌保存等方面,電子登機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更好推廣這項發(fā)展中的科技,相關民航單位正在繼續(xù)努力,大膽創(chuàng)新,從旅客的角度出發(fā),不斷提升旅客出行體驗。
“碼”上乘機一小步 便民利民一大步
指尖輕觸手機屏幕,輕松購票,成功值機,掃碼過安檢,順利登機——這就是全流程無紙化乘機服務的全過程。通過掃描二維碼,民航工作人員可以直接獲得旅客身份、航段、票價等信息。省去了登機牌的“麻煩”,旅客值機、安檢、登機流程更加高效、便捷。
與其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相比,坐飛機出行一直是安全、快速、高效的代名詞。但登機前的程序、步驟等仍有改進空間。旅客到達機場后,往往要辦理值機、托運行李、過安檢等。有時候,在登機之前若不慎丟失了登機牌,更是麻煩。全流程無紙化乘機服務的上線,可以說是直擊關鍵環(huán)節(jié),提升的是旅客每一次出行的效率,感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便利。這是民航著力提升公眾滿意度的一個落腳點,也是建設綠色機場、智慧機場的必然要求。
“碼”上乘機一小步,便民利民一大步。這一步,是民航管理部門踐行“發(fā)展為了人民”理念的務實行動。近幾年,民航持續(xù)改進服務工作,關注旅客出行的每一個節(jié)點,注重發(fā)揮政策法規(guī)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切實增進旅客的獲得感。此次全流程無紙化乘機服務的亮相,便得益于新《民用航空安全檢查規(guī)則》(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76號)的出臺。與老版《民用航空安全檢查規(guī)則》相比,新版《規(guī)則》敏銳捕捉到了移動互聯(lián)的高速發(fā)展,將登機需出示的憑證從“有效乘機身份證件、客票和登機牌”修改為“有效乘機身份證件和有效登機憑證”,為旅客便捷出行開了綠燈。
這一步,是民航單位堅守真情服務底線、更好發(fā)揮新技術支撐作用的創(chuàng)新之舉。“無紙化”過安檢是否能確保安全、提升效率?成百上千次的試驗結果、無紙化乘機系統(tǒng)“航信通”在11家機場的高效運行給出了答案。事實證明,新技術是促進民航服務品質提升的強大推動力。唯有擁抱新技術,大膽嘗試,小心求證,才能讓旅客出行效率更高、心情更好。
2018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指出,推行“無紙化”便捷出行,是今年民航九大主要任務中的重要內容。民航將在千萬級機場推廣使用“航信通”,讓旅客乘機更順暢。相信在這樣的部署下,旅客將會在出行中感受到更多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