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日媒稱中國構筑互聯網時代制造業,海爾打造創新性智能制造
6月5日,參考消息刊登了一篇題為《日報文章:中國構筑互聯網時代制造業》的新聞。新聞援引日本《富士產經商報》的報道:“中國在制造業升級過程中非常重視智能制造,積極利用中國保持優勢的互聯網技術;中國海爾很早之前就致力于吸收外部資源,開展開放式創新”,海爾COSMOPlat利用網絡“開放互聯”的特點,通過企業、原材料供應商、用戶等的合作,實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共創共贏。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快速發展,引起了全球國家的高度關注,海外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此次,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再次聚焦中國智能制造,認為海爾COSMOPlat大規模定制模式實現了從原來的大批量生產、大批量銷售的方式,向根據消費者需求定制生產的方式轉變。
報道稱,“說到制造的智能化,日本人的印象大多是:在工廠這個封閉空間的制造流程中,應用IT來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或者謀求降低成本。而在中國,工廠的改善固然重要,但同時還會利用網絡‘開放互聯’的特點,推動企業、原材料供應商、用戶等合作,積極獲取意見和資源。”
報道中還提到,“早在中國政府開始從政策上引導智能制造之前,中國智能制造發展便開始呈現開放特性,尤其是海爾很早之前就致力于吸收外部資源,開展開放式創新。”2005年,為應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海爾業務模式開始從原來的大批量生產、大批量銷售的方式,向根據消費者需求定制生產的方式轉變。2012年,海爾還提出了轉向與眾多用戶、原材料供應商、店鋪、物流等各方面開放式連接的“網絡化企業”的方針。
中國智能制造業的發展,對日本乃至全球制造業有何啟迪?報道指出:“海爾極其看重‘如何及早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如何及早將滿足需求的產品投放市場’,很早便積極致力于開放式創新,將很多外部資源用互聯網連接起來,這點與日本企業有所不同。而日本企業無論擁有多么強大的生產能力,如果不能充分應對顧客需求,不能在開發中從外部吸收很多創意和資源,就可能在商品競爭力和開發速度方面落在后面,最終被市場淘汰。當今的中國,雖然仍有一些水平較低的制造業,但在全球制造業正在摸索方向的網絡時代,海爾等中國智能制造的代表,已經探索出了制造業的新方式,致力于不拘泥于制造現場的創新性智能制造。”
全球聚焦中國智能制造,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在此之前,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兩大報紙《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在其官網上同日刊發題為《海爾、SELTECH、ITIC在COSMOPlat上研發智慧工廠安全方案服務全球》的新聞,報道了海爾COSMOPlat賦能日本企業SELTECH、ITIC,聯合研發智慧工廠安全方案的消息。在2018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工業4.0之父、工程院院長孔翰寧表示,歡迎海爾COSMOPlat到德國來助力企業轉型。
以“人單合一”為理念基礎的海爾COSMOPlat,通過互聯網平臺構建起共創共贏的生態,滿足了用戶個性化需求,實現了由大規模制造到大規模定制的轉型。未來海爾COSMOPlat將賦能全球更多企業,助力全球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