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加速食品追溯 解決食品安全痛點
在區塊鏈圈子里面,普遍認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是區塊鏈的1.0形態,合約創新是2.0時代,到了3.0時代,人類的組織形態將因為這項技術發生變化。而2018年是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的元年,食品安全是區塊鏈技術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最有潛力的一個領域。但由于行業之間的鴻溝,區塊鏈技術圈對這一領域的討論其實不如食品行業的討論來得更有實戰性。
無論是區塊鏈還是任何其他數字時代的新技術,食品行業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利用這些新技術令整個產業擁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食安追溯的歷史教訓
2006年,美國曾發生過一次“毒菠菜”事件,波及全美28個州,導致3人死亡,將近200人住院,事件在美國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當時為了追溯事件源頭花了兩個月時間,最終發現很可能是野豬將致命細菌傳播到加利福尼亞州的菠菜田里。
同樣的大規模食品安全事件也曾在歐洲發生過。2011年,德國首先暴發疫情,逐漸遍布20多個國家,造成400多人生病。一開始,德國科學家認為是從西班牙進口的黃瓜造成的,對西班牙的黃瓜出口造成影響,后來又證實原因不是黃瓜,而是從埃及進口的苜蓿種子上所攜帶的大腸桿菌O104:H4引起的。該事件也是在暴發之后很長時間才找到原因。
通過這些事件得到的教訓是,假如可以早一些找到問題原因,很多人能避免受影響。在食品安全危機發生的時候,追溯的時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看到利用區塊鏈縮短追溯時間,這已經是可以實現的事情。
“過去我們要是從終端追溯到農場需要花26個小時,現在通過區塊鏈技術,追溯到農場的這些信息只需要10秒鐘。如果我們想去調閱某一項資質或者檢測報告,則只需要2秒鐘,這對食品安全的快速應對是非常大的改進。”某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舉例稱,過去用紙質的方式、打電話,追溯到農場,需要6天18小時26分鐘。通過區塊鏈技術,時間壓縮到2.2秒,便能把所有的追蹤環節連接在一起。
2016年10月19日,該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在北京成立。該中心有三個工作板塊:食品安全科技創新、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的政策支持。在食品安全創新平臺上,跟IBM、清華大學等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食品安全領域,這是該中心在全球首先開展的倡議和行動。
如何追溯
據2016年的調查統計,全球食物浪費量占總供應量的30%,尤其是美國,食物浪費率甚至高達其供應量的50%。和食物浪費相關的因素是食品的保質期,從這個角度講,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應用在食品的保質期管理上,因為保質期是食品的生命線,了解保質期的信息,對減少浪費非常重要。這就需要了解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狀況,比如冷鏈系統,一旦溫度發生異常變化,控制中心需要得到提醒做及時的更新,其中涉及到信息分享和交換,這些都能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實現。
具體來說,食品公司可以將連接于物聯網的標簽貼到貨物上,每批貨物所貼的標識號碼都是唯一的。這些標識碼所記錄的信息包括產品來源、加工信息、存儲溫度、保質期及其他信息。
眾所周知,食品從農場到餐桌涉及漫長的供應鏈,比如農場、倉儲、運輸、分銷、零售、廚房等,利用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的每個階段,負責人都可以使用上述標識碼做產品登記,將該環節的信息寫入區塊,區塊鏈將跨越節點安全地追蹤產品。通過標識碼還可以獲取產品及其歷史記錄的實時數據,相比傳統的溝通模式有顯著改進。
業界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食品追溯領域內的實踐,以及所有對促進食品安全有益的做法都應該在行業共識的推動下得到更快的發展。
上海市食品學會理事長潘迎捷認為,如今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更加聚焦在營養安全和健康安全方面,發達國家也已經將國民的營養健康上升到國家戰略,改善國民健康則需要對食品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的科技支持。他認為,營養保障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而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整個健康食品行業的營養監測和安全防范能力,例如新型檢測技術能更精準地檢測出病源因素和污染源,從而幫助我們采取有效的防治及應對措施。
不僅是發達國家,中國也把以營養為基礎的健康食品和健康產業的發展作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其中將涉及到基于需求進行技術分析,提供營養保障。重點突破營養、信息、健康狀況的自動采集,融合分析技術,實現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營養評價及健康風險預測體系。
人人參與的追溯機制
在未來,區塊鏈技術很可能更深入地滲透到許多行業中去,不難想象,到那個時候,企業的管理方式、組織架構模式都會因此發生相應的變化。哪些環節可以簡化?哪些環節將成為創新?哪些環節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些都是在未來到來之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不允許通過一個中心把信息集中起來,單獨向消費者提供情況,我們要做的是讓所有鏈上的個體都參與進來,他們都可以給消費者提供信息,消費者也不再需要通過某一個中心獲得信息,而是通過區塊鏈直接獲得各個環節的信息,這個時候便是去中心化了。”四大之一的某食品行業誠信服務部經理如此解釋區塊鏈在食品追溯上的邏輯。
除了追溯,區塊鏈還可以用在產品召回、產品保質期管理、運輸問題等。出現食品安全事件后,可以準確地找到問題原因,并及時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