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7月上市,一張圖暴露小米未來的“野心”!
6月11日消息,今天凌晨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小米集團(以下簡稱小米)發行CDR(中國存托憑證)招股申請書,成為首家CDR試點企業。至此,小米已完成港交所及CDR同步上市申請。

小米上市近況整理
2018年5月3日,小米先在香港提交了招股書,成為港交所力推“同股不同權”之后的首家申請企業。
5月4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宣布就《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這意味著備受市場關注的境外上市企業通過CDR實現境內上市的相關工作進入逐步落地階段。同時傳出小米將作為“同股不同權”的試點登陸港股,緊隨其后發行CDR。
5月31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間會見媒體時表示,小米上市將會很快發生,但若果中國預托證券(CDR)的規則如期出臺,發行人亦有可能選擇于本港及CDR同步上市,但香港早已有A+H股同步上市的上市制度,相信類似的制度亦容易操作。
6月4日,路透社報道小米IPO計劃通過CDR形式在內地發售30億美元,占IPO募資總額30%,其余部分在香港發售。
6月6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了《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同時發布的還有創新型企業上市的細則文件。證監會表示從6月7日起,符合條件的創新企業就可以向證監會遞送CDR發行申報材料。與此同時也傳出小米最快于6月7日就發行CDR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有望成為首家CDR試點企業。
6月7日小米已經向證監會提交了《公開發行存托憑證并上市》,同日小米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
6月11日凌晨,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小米集團(以下簡稱小米)發行CDR(中國存托憑證)招股申請書,小米成為首家CDR試點企業。
預計小米有望在7月A+H股同步上市。
2018年一季度營收344億 募資三個去向
此次小米CDR招股書新增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收入344.12億元,凈虧損70.27億元(主要因為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超100億),而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16.99億元。一季度海外市場銷售額為124.7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為36.24%,比重再次增加。

小米H股招股書還顯示,公司募集資金的用途,包括了30%用于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于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于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在這組數據中,其實小米是將手機、電視、音響及更多品類的智能硬件都囊括在了IOT之中,占了60%的資金成本。所以,包括硬件研發在內的物聯網發展,將會成為小米IPO之后的重要方向。
小米為什么會將重點放在消費物聯網的發展上?因為IOT能為小米IPO帶來多重價值。
擴大并加強IoT生態鏈
小米生態計劃始于2013年下半年。當時雷軍察覺到“萬物互聯”和“智能硬件”的風口,但如何抓住是個問題。
能不能通過投資的方式,孵化一批生猛的創業公司,用小米的既有優勢,幫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取得領先優勢?這就是小米生態計劃的最初動意。
根據雷軍的計劃,5年內,小米會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復制小米模式。他還有另一層考慮:通過復制小米模式,讓專業的團隊更高效、專注的做出更多高品質的硬件產品,跟智能手機緊密有效的整合在一起,進而增加小米的安全感。
截至2018年1月,小米投資了90多家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品的生態鏈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物聯網(IoT)平臺。

用戶人均貢獻收入,毛利分解 來源:天風證券
通過招股書可以看到,小米手機毛利潤并不高。2017年,硬件和高性價比的手機銷售額占到了小米總收入180億美元的91%,只貢獻了8.8%的毛利率。2017年,小米智能手機平均毛利只有78元,而IOT與生活消費品毛利為11元,互聯網服務毛利則為35元。這三項的2017年總收入毛利分別為71億、20億、60億,其消費物聯網平均毛利只有11元,但其總收入毛利已達20億。
按連接數量計算,2017年小米的消費級IoT 硬件全球市場份額為 1.7%,以絕對數量位居第一,身后則是蘋果 0.9%,亞馬遜 0.9%,三星 0.7% 和谷歌 0.6%。目前為止,小米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級 IoT(物聯網) 平臺,連接了超過 1 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這意味著,如果小米IoT連接數量增長的足夠快,2-3年后其毛利很有可能超過手機的收入。所以,這里存在一個變現價值。前提是基于IoT連接數量的增加,數量越大,后面的變現價值越大。所以,小米才準備IPO融資金額的60%用于IoT建設。
在未來隨著IoT體量的增大,很有可能出現IoT業務收入大于手機收入的格局。如果IoT在未來成為小米主要盈利來源,則足以彌補其手機業務存在的各種風險與不利因素,從而能讓市場給予小米更高的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