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斷直連”或延期至8月底:巨頭們的尷尬和中小支付機構的迷惘

作者:李意安
來源:十字財經
日期:2018-07-02 15:02:44
摘要:關于“斷直連”的進展,央行的公告發布欄未置一詞。而包括銀聯、網聯在內的兩大清算組織、微信支付支付寶兩大巨頭和所有中小支付機構也都選擇了集體沉默。

  “630”平靜地過去了。

  關于“斷直連”的進展,央行的公告發布欄未置一詞。而包括銀聯、網聯在內的兩大清算組織、微信支付支付寶兩大巨頭和所有中小支付機構也都選擇了集體沉默。

  多位支付機構高層對十字財經表示,其與監管層溝通獲悉,關于“斷直連”的實際截點,內部已達成共識,將延至8月底。

  2017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發布了《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銀支付[2017]209號文),文件規定:到2018年6月30日之后,支付機構所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需要通過網聯平臺處理。“630”因此成為所謂的“斷直連”大限。

  所謂“斷直連”,在眼下兩聯與兩大巨頭探索的合作模式中,清算鏈路是“收單機構-銀聯/網聯-A/T-銀聯/網聯-發卡行”。”,由此可見, 分為發卡側和收單側。

  而十字財經從接近央行支付司人士處獲悉,從眼下斷直連的角度來講,針對支付寶/微信支付(下文簡稱A/T)兩側的改造進度均不理想,而除此以外,包括手機QQ、京東支付、翼支付、京東支付在內的中小支付收單側改造也幾無進展。

  一第三方支付副總裁向十字財經分析稱:“一方面,對許多支付機構而言,‘斷直連’多屬半推半就,本來配合監管的主動性就不強,到最后關口也依然存在著法不責眾的心理;另一方面,央行的監管邏輯雖然很合理,但具體落地到實操層面確有大大小小的現實瓶頸,比如在‘斷直連’時間截點內兩聯的服務能力是否能夠支撐,時間設置是否合理等。”

  1、支付巨頭的尷尬

  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告訴十字財經:“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條碼支付筆數均為10億+/日,其中紅包、轉賬、面對面收款有6-7億筆/日,此外3-4億筆/日為其內部定義的'商業支付',也就是這次‘斷直連’所要規范的主要方面,此間線上、線下占比大約是1:2。”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稱,發卡側來看,兩大巨頭各切日均5000萬筆的量,在AT總量中占比不到30%;收單側,微信支付在銀聯在2500-3000萬筆/日,網聯為80-120萬筆/日,切量規模是由下游機構自主選擇,但眼下的切量規模在微信支付的整體交易規模中遠未占到主流。而支付寶,至今與兩聯的合作模式尚未落定。

  “發卡側5000萬筆的量,也許對兩大巨頭來講,比例不算高,其實從絕對數量上來說,已經不算少。但由于自身巨大的業務體量,兩大巨頭在系統要求方面確實高于一般中小支付機構。銀聯可能在系統建設方面是強一些,但銀聯選擇了‘認慫’,讓網聯先行一步,網聯的穩定性和強韌程度又不一定過得了A/T的檢驗,這是現在斷直連卡殼的一個重要原因。”該人士分析稱,“斷直連之后,兩大巨頭內部的管理格局和利益分配也必然會受到影響,最直觀的,財付通和支付寶的客資部人員是否會面臨遣散或調崗的問題?這些因素可能也成為了‘斷直連’落地的阻障。”

  由此可見,其實無論發卡還是收單側,巨頭們的斷直連進度都十分尷尬。

  而能夠看到的是, A/T已經在戰略上在進行一些主動調整。

  去年以來,A/T開始發力構建面對面收錢(收款碼)的直連網絡,即A/T自發碼自收單,與銀行“本代本”的模式類似,以轉賬形式替代消費。據了解,A/T該模式的收單量目前均已超過1.5億筆/日。而其增長部分主要來自從原本間聯的銀行、非金的商戶遷移過來的商戶。

  2、中小支付機構的迷惘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手機QQ、京東支付、翼支付、京東支付的條碼支付業務,也未見接入相應的清算組織的公告。

  “其實這些支付機構表現出的態度還是十分配合的,但是網聯在收單側的工作人員不過十來個,服務能力存在現實瓶頸。”上述接近監管人士告訴十字財經。

  而除此以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央行、銀聯還是網聯都將“斷直連”的重點都放在了A/T的無卡快捷上,大量中小支付機構的需求并未被覆蓋到。

  從網聯此前發布的公開信息可以看到,截至2018年4月,在協議支付開發方面,115家支付機構中有107家完成了生產驗證,沒有未開發的機構;付款的開發方面,21家已完成生產驗證,沒有未開發的機構;但多數機構集中在“聯調測試”、“驗證準備”、“生產驗證”環節。

  接近網聯人士亦確認,目前為止網聯確實沒有成型的產品通道:“網聯的協議支付清算則基本都由 A/T所貢獻。‘商業委托支付’實則就是以前的代扣業務(詳見下圖),但并有無產品方案;b2b、b2c網銀網關開發也進展無幾。”

“斷直連”或延期至8月底:巨頭們的尷尬和中小支付機構的迷惘

  而接近銀聯方面人士亦坦言稱,銀聯在代扣、網銀網關等業務上沿用的還是原有老通道,而上游發卡行尤其是五大行方面在不斷施壓關閉這些代扣通道。

  今年1月,銀聯對標網聯在“協議支付(無卡快捷)”上的系統升級了自己的無卡平臺,“銀聯全渠道”升級為“銀聯新無卡平臺”。然而,銀聯未簽A/T,由于大多數中小支付機構都沒有錢包賬戶體系,其無卡快捷的支付清算規模也非常低。

  “發卡側而言,無卡快捷業務,銀聯沒有與支付寶、財付通合作,而接了代扣一些小的非金支付機構,日均大約是300萬筆左右的規模。” 上述接近銀聯人士表示。

  然而,對中小支付機構而言,代扣等業務需求依然是剛需。

  “客觀而言,代扣此前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污名化,跟中小非金機構對代扣通道的套用冒用有很大關系,一些風險事件推動了監管部門對代扣江湖的整肅。但泥沙俱下之后的矯枉過正也給行業帶了了新的困境。如基金銷售,理財和保險、信用卡還款等一些正常的場景,現在這種代扣本來合規運用場景,面臨挑戰。以前的筆數計價改為費率計價必然就會帶來成本的上升和客戶的流失。因此,這一輪斷直連下來,中小非金機構的業務拓展能力將受到極大影響。”一股份制銀行交易銀行部人士分析稱,“而對銀行來講,大行對代扣的通道并不十分友好。一方面,此前許多大行存款被中小銀行、基金公司的高收益理財“搬了家”,代扣業務關閉則為存款搬家設置了屏障,另一方面,眼下商業銀行也想通過‘代扣場景無卡快捷化’來提高發卡行的收益。”

  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將其生存現狀描述為“夾縫中秋生存”:“我們體量不大也沒有特別強勢的股東背景,誰也不敢得罪。反正現在響應‘斷直連’節奏,該斷的都斷了。現在網聯要求接接口就接,要求送信息就送著,不得罪網聯。但網聯實現不了的業務,正常該跑銀聯就跑銀聯。”

  “中小支付機構的業務規模上和整體市場份額確實不如兩大巨頭。但從機構數量上來說,這些中小非金機構占到了持牌機構的絕大多數。在公平性上確實有失公允但也有現實的無奈之處。”上述接近監管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