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名片,移動支付出海搶灘布局
轉眼間,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個年頭,這期間,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加之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人們的支付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而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中國人海外消費的猛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為代表的中國支付企業紛紛加速國際市場的布局,觸角從日本、泰國,延伸到俄羅斯、美國、英國等諸多國家。
“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指出。
不難看出,移動支付儼然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張“新名片”,引領著全球消費新潮流。
具體來看,中國支付企業“走出去”主要有以下兩大模式,一是直接申請當地的牌照;一是與當地合作的方式,這又包括投資并購當地的企業,輸出技術,注重境外本地化,以及與當地持牌的金融機構合作兩種。
不過,支付企業“出海”也并非易事。
正如支付寶跨境總經理林勇所指出的,現階段中國支付企業走出去做跨境業務,不僅要符合中國政府的監管要求,更要兼顧目標市場當地政府的法律法規、金融監管與反洗錢政策等等。
“搶灘”布局
得益于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紅利,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跨境消費、旅游正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
根據《2017年中國出境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地位。
而這似乎成為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中國支付企業布局海外市場的重要動因之一。
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曾表示,微信支付走出去更多的原因是海外看中了中國人越來越強勁的旅游和消費需求。
據了解,目前,支付寶覆蓋全球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接入了吃喝玩樂、交通出行等等數十萬家海外各類商戶;同時在超過80個國際機場提供即時退稅服務。微信支付跨境業務已支持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合規接入,支持超過13個幣種(含人民幣)直接交易。
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亦曾指出,在中國開花結果的新金融,將成為更多同樣存在金融抑制情形的國家的標桿。“我們的使命是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微小而美好的改變,未來我們要給全球20億消費者提供服務。”
除此之外,連連支付、寶付等支付企業也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場。
“我們跨境布局全球戰略,現階段聚焦在美國、日本和歐洲;且已與海外支付公司擬定合作計劃,將在美國及日本兩大目標市場開展跨境支付業務。”林勇介紹稱。
連連支付CEO潘國棟也表示,連連支付品牌的全球化布局也早已經開始,已在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多個海外公司等等。
不過,與支付巨頭們不同的是,這些支付企業則更偏重于服務B端。
“在‘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推進過程中,不管是貨物或者服裝等傳統進出口貿易,還是出海的中小企業對于跨境支付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林勇分析指出,“我們目前專注于電商零售行業,這些貨物貿易平臺與企業對跨境支付需求較為強烈,隨之帶來的上下游,比如倉儲、物流等相關的服務行業,也有強烈的跨境需求。”
“出海”模式
雖然中國支付企業紛紛“出海”,但采用的模式也不盡相同,大體包括直接申請當地的牌照和“出海造船”(模式賦能),也就是選擇當地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合作,進行技術輸出。
以騰訊來說,早在去年7月份,微信支付在馬來西亞遞交支付牌照申請;接著馬化騰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騰訊在馬來西亞已申請到第三方支付牌照,正在推動各個銀行間的技術改造。直至不久前,騰訊上線了馬來西亞版的微信錢包。
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陳起儒也表示,騰訊在境外支付業務布局上有兩條發展路徑,其中之一就是在微信用戶量比較高的地區,例如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騰訊申請了當地的支付牌照,以本地錢包向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當地用戶提供便利的移動支付服務,為當地居民提供吃穿住行一站式的生活服務。
除此之外,目前國內支付機構布局海外市場的主要路徑是“出海造船”。
比如支付寶就是通過“技術出海+當地合作伙伴”模式,一國一策,因地制宜地共同打造當地人用的“支付寶”。
今年3月13日,螞蟻金服出資1.845億美元購入挪威Telenor集團在巴基斯坦的子公司TMB(Telenor Microfinance Bank)45%的股權,并稱后續螞蟻通過分享技術和經驗,將把巴基斯坦最大手機錢包Easypaisa提升打造為當地版“支付寶”,“‘出海造船’更重視本土化,注重經驗和技術的分享,培育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螞蟻金服相關人士坦言。
據了解,螞蟻金服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9個國家和地區打造出本地版支付寶,包括印度、泰國、菲律賓、印尼、韓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中國香港。
數據還顯示,如今,印度支付寶Paytm的用戶量已從3年前的3000萬提升到了3億用戶,躋身全球第四大電子錢包。
對此,螞蟻金服相關人士還進一步分析指出,“‘授人以漁’,服務當地人用的‘支付寶’,雖然名字各不相同,但同樣接受了來自支付寶的技術賦能,當地人也能像我們一樣體驗到數字普惠時代技術帶來的紅利。”
騰訊方面也表示,未來會持續關注移動支付業務的進一步國際化,并且愿意開放自身移動支付平臺的積累、技術、經驗,甚至源代碼,與更多合作伙伴一起開拓新的市場,服務好更多用戶。
潘國棟亦坦言,在跨境支付方面,“一帶一路”等的建設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而其目標是打造一個能夠服務于全球中小企業的支付與結算網絡,輸出其在支付與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綜合服務能力。
競爭與挑戰
放眼國內的支付市場,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了近九成的市場份額,“雙寡頭”格局漸穩。
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四季度》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約37.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其中,支付寶占據了54.26%的市場份額,騰訊金融占據了38.15%的市場份額。
此時,不少人士會問,中國的這些支付企業在跨境支付方面又將形成怎樣的格局?
對此,林勇表示,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牢牢占據著C端市場,在場景和流量上布局較獨立三方支付來得有優勢。而獨立三方支付在面向B端用戶時具備交流成本較低、服務靈活的優勢,同時B端客戶一般單筆資金較大,較C端更為集中,在開拓客戶資源時對流量的要求較低,而2B支付領域市場推出的產品及應用較少,對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存在著爭奪市場的空間。
他還進一步分析指出,積極布局海外業務、迅速提升在細分行業中的覆蓋率、拓展解決方案的適用性范圍,是目前各大獨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制勝的關鍵。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在“第六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亦曾指出,參與國際市場支付產業競爭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經營歷練,也是更大范圍內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要鼓勵越來越多的國內支付產業特別是非銀行支付機構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獲得可持續發展動力……支付產業走出去還有利于培育形成競爭新優勢,有利于促進開放型經濟的增長動能轉變、發展方式轉變,引領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
實際上,拋卻競爭之外,中國第三方支付企業走向國際,還面臨監管、基礎設施不完善、如何滲透到當地用戶和場景等挑戰。
不少業內人士坦言,雖然中國支付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但“出海”后也需要適應國外的監管、支付習慣等,不能單單將國內經驗復制到海外市場。
螞蟻金服的相關人士也表示,中國第三方支付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初心如何,以及要服水土、通民心。具體說來,就是要結合當地合作伙伴的力量,充分因地制宜本土化,而不是簡單地照搬復制。
林勇則分析指出,跨境支付有別于其他傳統支付,現階段中國支付企業走出去做跨境業務,不僅要符合中國政府的監管要求,更要兼顧目標市場當地政府的法律法規、金融監管與反洗錢政策。這些政策,都要進行充分調研、理解,同時順應并優化貿易雙方的習慣,一并融入到跨境產品的設計中去。
范一飛亦曾表示,支付產業走出去要主動對接不同司法管轄的支付產業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支付安排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推進支付產業聯動發展和成果共享。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區塊鏈”堪稱過去一年互聯網行業最熱的技術,但提及區塊鏈條,不少人士由此想到的則是“發幣”、“一夜暴富”、“割韭菜”……
井賢棟此前曾表示,這些泡沫將會破滅,區塊鏈的真實價值會開始顯現:創造多方信任機制,解決數據、物、資產、合約和人的可信問題,促進跨機構、跨個體的高效協作。
這其中,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價值備受關注。
據了解,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中的未來應用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貨幣兌換的潤滑劑。作為跨境支付中的不同貨幣的交易媒介,從而理論上做到任意兩種貨幣間的無縫、快速兌換。二是將區塊鏈技術視為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接口技術。跨境匯款中的多方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匯款報文傳遞給各個參與方,從而實現多方協同信息處理,將原本機構間的串行處理并行化,提高信息傳遞及處理效率。
不過,第二種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已經有企業開展。
今年6月25日,由港版支付寶AlipayHK發布的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在香港上線,用戶可通過區塊鏈技術向菲律賓錢包Gcash匯款。當時,第一筆匯款由在港工作22年的菲律賓人格蕾絲(Grace)完成,耗時僅3秒。
實際上,傳統的跨境匯款業務存在不少痛點:因為涉及更多的參與機構、法律法規及匯率等問題,過程很復雜,到賬通常要10分鐘到幾天不等;晚7點后匯款最早次日到賬;去柜臺還要留意下班時間;中間出現狀況退錢要更久,還可能轉丟。
“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跨境匯款從此能做到像本地轉賬一樣,實時到賬、省錢、省事、安全、透明。”螞蟻金服相關人士表示。
林勇也分析指出,上述第一種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區塊鏈技術是作為資金轉移媒介,在大家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迅速完成了資金轉移和分布式記賬。確認交易不可以被撤銷和修改,確保交易安全。而第二種方式,區塊鏈起到了一個超級賬本的作用,各金融機構共同組成的聯盟鏈,共同鑒證這筆交易,同時進行分布式記錄,確保交易的完成。后續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也可以降低交易各方的信任問題,提高交易效率。
井賢棟亦稱,用區塊鏈來解決跨境匯款中用戶的難點和痛點,正是其公司的技術價值觀——“暖科技”的體現,即通過技術讓金融變得更普惠、透明、簡單、安全、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