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智能合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財經訊微
日期:2018-08-06 08:42:24
摘要:"智能合約"的概念由計算機科學家、加密大師尼克·薩博在1993年左右提出來,1994年他發表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論文,是智能合約的開山之作。1998年,尼克·薩博設計出了一種叫"比特黃金"(bit gold)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機制,但由于缺少廣泛支持最后失敗了,卻被公認為是比特幣的最直接先驅。在這里,智能合約體現為加密貨幣和E編程語言的一個主要功能。

  1

  智能合約是個什么?

  "智能合約"的概念由計算機科學家、加密大師尼克·薩博在1993年左右提出來,1994年他發表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論文,是智能合約的開山之作。1998年,尼克·薩博設計出了一種叫"比特黃金"(bit gold)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機制,但由于缺少廣泛支持最后失敗了,卻被公認為是比特幣的最直接先驅。在這里,智能合約體現為加密貨幣和E編程語言的一個主要功能。

  智能合約是代碼和數據的集合,寄存于區塊鏈的具體的地址。簡單說來,智能合約更像是在區塊鏈中的一個自動化代理:有自己的賬戶,在時間或事件的驅動下能自動執行一些功能,如可以在相互之間傳遞信息,修改區塊鏈的狀態(賬戶信息等),以及圖靈完備(可以用圖靈機做到的所有事情,通俗來說就是一般編程語言可以做的所有事情)計算。

  與普通合約相比,智能合約的不同點在于,待判別條件的評估與執行都借助計算機代碼完成,不再需要建立與第三方的信任關系。例如,如果小貝購買一套沙發需要支付給小葉5000元,要求3個月之內進行交付,就會觸發智能合約代碼,自動判斷小貝是否給與小葉 5000元以及是否三個月內完成交付,執行過程中,雙方無法自行更改交易。

  智能合約的關鍵特點是它的執行力不依賴任何信用背書。 也就是說,你不需要依賴第三方(銀行、支付寶、保險公司等)來執行各種條款。既不需要依靠對方對合約的履行言行一致,也不需要在合約執行出現問題時,尋求律師和法律制度來糾正;智能合約可以及時客觀地執行合約約定的各個事項。因此智能合約的特點包括:

  · 合約可以被自動地、無需信任地和公正地執行

  · 在合約制定,履行和強制執行過程中取消中間人

  · 擺脫律師的存在

  2

  智能合約與保險

  智能合約可以應用的地方很多:從金融、保險到郵政,任何交易發生或者用到契約的場合。因為智能合約技術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征,這些交易或者契約執行,可以在沒有第三方權威背書機構的情況下發生,且不損害安全性。

  下面,我們將以幾個典型的應用場景舉例,來幫助大家理解智能合約是如何工作的。

  以最常碰到的車險理賠為例。當我們在大街發生微小的事故時,我們通常是選擇"私了",不會通過保險公司,因為,通過保險公司理賠的流程復雜冗長。然而,"私了"雖然能快速解決問題,但是因為責任方的違章情況沒有被記錄在案,違章成本依然很低。

  但是,運用智能合約之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智能合約在保險理賠方面,可以針對性地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效率和違章記錄。

  設想,當你和保險公司在簽訂合同時,合同內容被翻譯成了代碼語言,形成一個智能合約,如下圖所示:

  當然,上面示意圖里的"觸發條件"和"執行動作",在真正的智能合約里是被編譯成計算機代碼的。同時,智能合約中的條文是非常詳細、具體的,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它們被編譯成代碼,并且方便執行。為了幫助理解,上圖中的"觸發條件"經過了簡化,實際的情形會更復雜,比如還要考慮到車齡、人員受傷情況、責任方是第幾次肇事,等等。

  所以,一旦在某次事故中,某個賠付條件被滿足,那么智能合約就會自動執行賠償,比如上圖中的情形1,如果B是責任方,那么智能合約就會自動從B的財產賬戶中劃撥300轉移到A的賬戶中,并向交管部門匯報,扣2分。

  這個執行動作一旦完成,就會生成一個記錄這些執行動作的數據區塊,上傳到區塊鏈網絡的每一個節點,比如你和對方的電腦、不同的保險公司,以及交通監管機構,保證這份記錄不可篡改,永久在線。

  3

  智能合約與貿易

  智能合約在交易買賣中的情況也類似。我們將上面的圖換成國際貿易的情況,就是下圖。

  在今天,我們和非洲的農戶進行交易,必須要通過跨境貿易公司或者阿里巴巴。而運用智能合約,就可以免去這樣的中間機構,直接和供應商進行交易,從而也省略了不少中間費用。更不用說還有眾多的倉儲、清關、檢驗檢疫、物流等流程,如果智能合約也應用在這些場景,那么可以節省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將是非常可觀的。

  然而,這里有另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即觸發條件造假。比如A發貨、B收貨的過程,如果一定要人為參與,就變得不"智能"了,因為A可以在沒有發貨的情況下,向智能合約輸入"已經發貨"的指令;或者B在已經收貨的情況下,忘記向智能合約發送"收貨"的指令。這筆交易產生問題的幾率還是很高。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智能合約和其他技術的結合,特別是區塊鏈+物聯網。

  如上圖所示,當A的"200kg一級大紅袍"離開他的倉庫時,通過RFID(無限射頻識別,一種廣泛用于物聯網的技術)掃描"200kg一級大紅袍"的全球唯一識別碼,在系統上通過計算機代碼記錄"2018年8月2日16:43,從倉庫A發出200kg一級大紅袍,由V送達B",并將這條記錄生成一個新的數據區塊上傳到A與B都在的區塊鏈。于是,這個記錄在全網廣播,并被每個節點記錄,這些節點可以被其他茶葉生產商、代理商、食品監督機構、海關、檢驗檢疫機構、物流公司、工商稅務機關等節點記錄。

  當"200kg一級大紅袍"進入倉庫B時,同樣的,通過RFID掃描這批貨物的ID,在系統上記錄"2018年8月5日20:23,由倉庫B接收200kg一級大紅袍,由V從A送達",同樣上傳到區塊鏈。

  通過以上的技術方式,一旦"貨物X離開倉庫A""貨物X抵達倉庫B"這樣的信息所在的兩個數據區塊的哈希值匹配,那么就是滿足智能合約的執行條件,智能合約就會自動執行"從B的賬戶中轉移XX萬元給A"的指令。

  4

  上述僅僅是關于智能合約在未來商業應用中,管中窺豹的一瞥。作為區塊鏈技術中極有可能最先落地的技術方案,智能合約"去中介化 "的過程,也就是將個人價值擴大的過程。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時代,一個沒有"低質高價"商業欺瞞的時代,在價值互聯網上,商業價值的流通,必將更加純粹與高效,進而迎來一個更加純粹高效的商業文明新紀元。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