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規范到智慧接種落地 堅守“最后一公里”疫苗接種安全
兒童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疫苗作為孩子預防疾病強有力的武器,時刻牽動家長們的心,如何守住疫苗安全底線,也成了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
規范管理 守住疫苗安全底線
一直以來,國家和政府都十分重視疫苗安全問題,政府無論是對疫苗的上市許可、批簽發、上市后監測、實驗室管理、生產銷售日常監管以及臨床試驗監管,還是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指標檢測,都統一管理,全程監督。
去年12月,國家出臺了疫苗管理法草案,對疫苗信息的公布、全鏈條監管、疫苗接種和保險等各個方面做出規范,這部涉及民生問題、公共安全問題的法律草案的確立,也表明了國家對疫苗安全問題的重視。
智慧接種 筑起兒童健康防線
除了國家的全方位監管,產業力量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承擔起迭代基層冷鏈設施、打造智慧接種模式、完善免疫服務等,保障疫苗接種安全。比如,基于物聯網生物科技轉型的海爾生物醫療,通過和疾控中心、接種點等用戶零距離交互共創,在江蘇蘇州相城區第三人民醫院落地了疫苗網全場景生態方案。
(相城區第三人民醫院落地疫苗網全場景生態方案)
目前,蘇州落地的疫苗網方案中,通過物聯網技術創新,建立起疫苗信息“最后一公里”可追溯、問題疫苗實時凍結、精準取苗零差錯等措施保障疫苗接種安全,實現對疫苗信息的全流程監管和監控。在接種過程中,兒童注射疫苗的名稱、廠家、批次等詳細信息都能實時顯示,而且,出現問題疫苗或過期疫苗時,系統能實時凍結,疫苗拿不出,也打不了,保證疫苗出庫即安全。接種點負責人表示,疫苗網的層層審核,讓孩子接種更安全,家長更放心。
(二次掃碼,反復核對,保證疫苗出庫即安全)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中心曹玲生表示,全國人大正在制定的《疫苗管理法》強調要實現疫苗全程可追溯管理,而智慧疫苗接種方案,將疫苗箱從電器到物聯網化,將疫苗、冷鏈、疫苗生產企業、接種人員等信息關聯,追溯到最小單支包裝,與疾控中心進行數據對接,有助于疫苗管理,可追溯。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賀青華在觀摩全國首家疫苗網智慧接種門診后,談到要充分運用新技術,以信息化為龍頭做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實現疫苗從生產到使用全過程的可追溯和監管,更好地為全國1800萬新生兒的健康服務,推動國家免疫規劃建設更快的發展。
疫苗安全關乎著億萬兒童的身體健康,江蘇過期疫苗的出現,再次給社會敲響了警鐘。從政府規范到智慧接種模式的落地,社會各方堅守疫苗安全初心,共筑疫苗安全環境,通過各方的積極努力,為兒童健康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