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收費解決方案:ETC技術 人工智能車輛識別技術
從無人停車場、到無人超市,再到刷臉點餐的無人餐廳。必須承認,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日漸人工智能化的科技時代,傳統行業正在被科技革新。
早在五年前,牛津大學就有人在發表的未來就業報告中指出:未來,有47%的工作有很大幾率被人工智能取代。

前不久,交通部就宣布高速公路收費站將使用智能化收費,來代替人工收費。事實上,在河南、陜西等地的部分高速收費站,已經這么干了。車主在過收費站時不需要掏現金和手機,攝像頭一識別車牌,就會自動從車主的支付寶或微信賬戶里扣取相應費用。
不難想象的是,有相當大的一批收費站工作人員,要被這一人工智能搶了飯碗。曾經最穩定的工作,如今卻變得最不穩定。時代的進步,也勢必要發展新興科技,淘汰老舊手段。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除了ETC以外,還誕生了視覺識別系統,及人工智能算法等的配套措施,使得收費站的不停車收費得以成功應用。
交通部已計劃利用ETC、機器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技術,全面推出不停車收費系統,取代現人的人工收費崗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識別車牌號,并且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算法來解決錯讀、漏讀車牌號的問題。
有了人工智能技術,以后車子只要上了高速,車牌號被識別之后,將可以直接在大數據云端,綁定使用者的銀聯、支付寶、微信等支付賬號,實現快速扣費。
人工智能 + ETC收費系統項目例舉分析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ETC收費系統”由5.8G DSRC微波讀寫單元、人工智能視頻處理平臺、集成工控云終端等核心模塊組成。當車輛經過高速公路ETC出/入口、高速(橋梁)路徑識別標識點時,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毫米波雷達成像技術,智能識別車輛的特征(車款、車型、車牌等),并自動將其識別的特征信息與車載電子標簽OBU中的車輛信息進行比對,避免“假冒套牌”等逃費現象的發生,同時,數據將自動存儲在集成工控云終端中。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ETC收費系統”核心技術是以深度學習算法為主的圖像檢測、分類技術,毫米波成像技術:

1、當車輛經過高速公路ETC出口時,系統會對車輛進行攝像及識別,包括車型、車款等,并調取車輛沿途經過的高速(橋梁)路徑識別標識點及高速公路ETC入口時的車輛數據信息,與此時5.8G DSRC微波讀寫單元獲取的OBU信息進行匹配,當檢測的車輛信息與OBU的信息不符時(車輛存在逃費行為),系統立馬發出警報,收費站人員進行人工干預;
2、集成工控云終端實時采集交通信息,通過人工智能的對海量的交通數據的挖掘,幫助交通監管部門擬定多維度的交通指揮預案,實時預警高速的擁堵情況,智能調度資源, 減少各類交通空載率。
結語:
智能化是高速公路發展的必然趨勢,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設勢在必行。突出人工智能在大眾生活技術領域的核心地位,大力推動智能化技術發展,既是現代新興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化企業研究和應用領域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