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基站建設要更接“地氣”
在中國電信業,“基站輻射”猶如一個古老的謠言,幾乎每年,這個謠言都能掀起一陣不小的聲浪,而居民與運營商之間的矛盾也不斷加劇。5G時代即將到來,隨著5G基站的全面落地,雙方的矛盾或將進一步升級。而這需要各方妥善解決。
成都市該小區的事件并非個案。事實上,不僅是在中國,在美國、日韓、歐洲,這都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社會性問題。而5G的組網方式,將讓這一問題更為突出。
數據顯示,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低頻的使用接近飽和,5G將主要采用超高頻頻譜,信號覆蓋距離有限。目前,2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5公里-10公里,而5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100米-300米,這也意味著未來基站建設將更為頻繁、基站將離小區越來越近。
業內普遍預計,5G已經開始標準化,將在2020年商用。目前,三大運營商已經加緊推進5G建設。按照理論值來計算,要滿足5G標準的需要,5G基站的建設密度至少為4G基站的3倍,5G基站會在更多地區落地。
這將對運營商提出更高的要求。運營商應多設計基站建設更為合理的方案,盡量避免在人口密集居住區建設,避免出現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現象,避免在同一地區出現多家運營商密集建設基站的情況,并美化好基站天線。在建設基站時,應做好環評工作、及時公示并聽取周邊群眾的利益訴求,多接“地氣”。面對頻繁出現的“手機基站輻射”之爭,運營商中斷網絡也并非解決之道。后續在推進5G網絡基站建設的過程中,運營商需要平衡好網絡覆蓋問題和居民的情緒問題。
消費者也不可盲目相信“輻射”傳聞,應有正確的認識,理想表達訴求。
我們要看到,除了基站之外,日常家電產生的輻射也是存在的,但也無需擔心。目前產生微量輻射的家電主要是冰箱、微波爐、烤爐、家用打印機和掃描機等。對于這些家電,消費者在平常不需要用到的時候,最好是切斷電源,不要長期開啟工作模式,尤其是臥室內,不要放功率過大的家用電器。
基站矛盾的解決,需要運營商、居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法律和監管的補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