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作者:鄧皓鵬
來源:智慧交通
日期:2019-01-14 11:13:02
摘要:深圳在智慧停車上曾包攬幾個“第一”:深圳是第一批推進城市停車場試點示范城市,深圳交委主導“宜停車”路邊停車管理系統是全國最早實現APP自主繳費和全面電子收費的。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的鄧皓鵬分享他對行業的觀察和思考。

鄧皓鵬:各位領導,嘉賓,上午好!很榮幸能參加今天的會議,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們單位是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是國家發改委和深圳市政府共建的一個試點單位,日常工作是為深圳市發改委提供一些支持。本人有幸從去年到現在參與了深圳市城市停車試點工作的一些編制研究,加上我一直也在跟蹤深圳市停車建設的工作,很榮幸進入停車行業跟大家交流分享。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關于城市級智慧停車的一些思考。我的介紹包括三部分:一、基礎與挑戰;二、藍圖設想;三、探索與思考。

一、基礎與挑戰

1.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建設的基礎

深圳在推進城市級智慧停車建設工作中,起步算比較早的。深圳交委主導的“宜停車”路邊停車管理系統是全國最早實現APP自主繳費和全面電子收費系統的 ,對深圳路邊管理效率提升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路邊泊位覆蓋了3.5萬個,覆蓋到深圳原特區內外,有效的用戶數已經覆蓋了全市70%的車主。這為日后開展城市級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從2016年以來,深圳市交警局在推進停車場聯網監管系統工作,推進全市經營性停車場系統的信息互聯和實時數據報送,在推動公眾信息服務,交警局聯合一些企業做停車信息服務工作,目前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互聯網停車方面,深圳的活躍度也比較高。深圳市的互聯網停車平臺有十家左右。比較知名的包括蜜蜂停車、小貓停車等公司。 根據初步調查統計,深圳市在互聯網停車平臺市場份額上排名前五的停車APP能覆蓋80%的經營性停車場。因此,深圳要做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路外停車也具有一定基礎。

孫會長剛剛講到停車產業鏈問題,深圳在這方面結合當地產業特點,停車產業鏈條比較完整,各環節企業發展壯大,創新能力強。在各環節,包括上游規劃建設、中游設備安裝到下游運營管理,都有非常強大的企業支持。比如上游有深圳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中游設備安裝有捷順、怡豐停車等;下游運營管理方面也在不斷加強,培育本土化的運營公司。

2.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建設的挑戰

(1)資源分散化(Decentralization)

資源分散化,小而散,空間分裂、建設模式造成的固有格局。深圳市根據去年停車大調查數據看,深圳市9000多個停車場,包括經營性的和非經營性的,超過一半停車場的泊位數少于100,提供的泊位數只占到全市10%。從運營角度看,是資源排他性、獨占性,產權多元化。全市經營性停車場來看,排名前五的運營企業行業集中度可能不到5%,在北京的情況是10%-15%左右。 在日本,一家停車場最大能做到停車場運營的10%以上。資源分散為城市級智慧停車工作帶來非常大的問題,包括在做資產歸集和運營管理,包括現在做一些信息化的互聯互通工作,以及培育一些專業化的運營企業,都帶來非常多的困難。

(2)行業無序化(Disorder)

行業無序化。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行業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 ,據不完全統計起碼有15%以上的停車場采用的是人工填單方式。第二方面是技術標準非常不統一 ,現在深圳有十幾個APP,是信息孤島,不能互聯互通。第三方面是停車市場無序化開發 ,從2015年資本涌入停車市場到現在資本寒冬,不是非常有序,比如智能化設備全部鋪開,怎么實現長期的有效運維值得我們思考。

(3) 產業鏈割裂化(Dissever)

產業鏈割裂化。深圳市城市停車產業規模現在達到了200億左右,我們的目標是突破千億 ,離這個目標還有一點距離。未來的突破方向是加強產業鏈之間的聯系,防止產業割裂化。只有產業鏈各個環節形成良好的互動和聯動,才能整體輸出,把優勢發揮出來。

二、藍圖設想

1.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產業發展藍圖展望

深圳市要打造城市級智慧停車產業藍圖,必須從剛才的“3D”挑戰中轉為“3S”發展模式,分別是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

(1)規模化

規模化是推動智慧停車產業化發展的基礎。規模化,無論是城市級的體量要求還是停車產業發展的要求方向,規模化首先是基礎,是實現標準化和專業化的前提。對于智慧停車產業化發展,規模效益體現在價值、標準、技術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我們都認識到停車數據不僅服務于停車場本身,后面更多是互聯網的用戶和場景,價值非常高。現在大多數平臺企業,最后匯聚的一些停車用戶數據可能只占總數據的10%、20%左右,只要能把體量提到50%、60%以上,整體的價值將會非常高,有價值的規模性。

第二方面,標準化、規模化管理怎么樣實現?只有在運營資源能更大規模的統一范圍內。

第三方面,對新技術應用也一樣,只有在統一的平臺和標準上,才易于推動一些新技術的落地和應用。

從這三方面來說,深圳從物理層、運營層、數據層對規模化產業有一些目標。底層,物理層面的整合,空間上非常難實現,只能從時間上考慮,通過停車資源開放共享,提高泊位資源利用效率。運營層面,通過運營資源優化整合,降低停車管理成本。如果從5%提高到10%甚至20%,是不是能進一步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數據層面,互聯網為停車行業帶來非常多的新思維,數據價值是大于資產本身的價值。

圳智慧停車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愿景:數據層,以政府數據資源匯聚為突破口,實現城市級智慧“停車一張圖”,以市場化方式促進數據價值的增量交換。物理層,成立市基礎設施投資平臺,以政府投資停車資源統籌優化為先導,培育專業化程度高、規模化的停車經營企業。物理層,制定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的工作舉措,適時引導和推進片區停車資源錯時共享和高效使用。

(2)標準化

標準化包括兩個方面,標準制定和標準落地。從其他城市來看,比如上海,標準是先行的。標準包括一些平臺的功能導則、數據傳輸與安全、業務信息交換等方面標準體系;標準制定是一個基礎前提,但標準的落地才是更重要的,我認為推動標準的落地有兩個方面,一是參考其他城市的經驗,出臺一些推動標準落地的政策支撐法規,比如很多城市采取在經營停車場進入管制,把停車場信息聯網標準化作為進入的管制手段。二是標準的落地應該是有組織性的,應該通過統一的組織實施,統一改造認證,提升標準的信息化改造,才能快速推動標準落地。在這兩項工作上,希望達到統一技術標準,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各個方面的互聯互通。也希望借機把行業技術標準提高到比較高的層次,推動產業的升級發展向高端化和品質化的要求來發展。

(3)專業化

專業化,首先要加強專業化的細分深耕、促進產業鏈條合作。這里有兩個板,短板和長板。我們希望深圳市停車產業鏈條能有一體化發展思維,通過優勢帶動思路,結合現有資源和平臺,來補產業的短板。長板理論,深圳市城市停車的各環節都要把每一個長板做到最好,使長板形成合理。針對一些比較典型的場景,比如公園、醫院,形成停車產業全鏈條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實現優勢產能輸出。產業鏈的合作需要功能性平臺在項目開發、投融資、運營管理、資源整合方面都能提供一些全方位的合作對接。

2.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建設框架設想

(1)城市級停車云平臺

最重要的是明確定位問題,有三點:1)公益性。城市級平臺的要求,政府提供的是公共服務,定位肯定是公益性的,政府要為這個公益性平臺進行投資建設;2)基礎性。正因為公益性的,應該跟市場的服務有支撐和互補關系;3)城市級智慧停車云平臺不應該是一個孤島,應該具有開放性,能支持更大范圍的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

(2)停車數據采集

城市級的數據匯聚,路內+路外;對于數據采集方面,要有組織有序,漸進式的開發與采集策略。首先要實現道閘級的標準化采集,從試點做起,做車位級別的精細化改造,來推動停車的高端技術發展和應用。

(3) 智慧停車應用

我們不僅應該面向市民、面向企業,而且應該為企業本身的運營和服務優化提供一些數據支持,從而打造一個全方位的互聯網停車服務體系。最后我們希望形成美好的藍圖,一張圖盡覽全景停車資源、一帳號智享多方停車服務,一大腦洞察精細停車治理應用體系。

三、探索與思考

1、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建設的探索

簡單回顧一下深圳智慧停車建設的政策背景。 深圳是國家第一批推進城市停車場試點示范城市,兩個重點試點方向之一是智慧停車,也是建設停車信息平臺。

2017年9月深圳市發改委發布了《深圳市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工作實施意見》,2018年1月《深圳市新型智慧停車建設2018年實施方案》里要求構建全市停車一張圖,并普及全市智慧停車。6月份發布了《深圳市停車設計建設規劃(2018-2020)》,提出了“推進停車場智慧化標準化改造,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交換機制,逐步實現全市停車系統互聯互通。”專項規劃里也給出了非常大力的財政支持,全國層面也算比較大力的支持。深圳市政府直接投資的額度大概是8.86億元,公共停車場標志系統牌項目建設0.18億元,智慧停車云平臺系統建設項目0.46億元,智慧化標準化試點項目0.22億元,全市公共停車場智慧化改造項目包大概8億元。

數據標準方面,參考了國家和其他一些先行城市的基礎上,在持續開展數據編制工作,目前取得良好進展。 今年有兩項地方標準將公開征集意見。以上是我們目前一些工作進展,下面結合未來工作的要求談一些思考。

2、未來推動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工作的思考

(1)打造網絡化的競爭合作生態圈

未來推動深圳城市級智慧停車工作的思考,首先要打造網絡化的競爭合作模式。從其他產業來看,我們認為許多產業都會從個體化競爭走向網絡化競爭階段。個體化競爭會產生非常多的同質化競爭問題,難以構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在網絡化階段,我們希望企業之間以互聯網合作的方式,形成一些結構化的組織,避免一些無效競爭,加強網絡化內部的合作和共享。 深圳一些企業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我們也非常樂意看到這些企業來形成合作網絡。只有在這樣一個合作網絡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推動城市級智慧停車信息資源共享,能擴大數據資產的價值,同時能更好的實現產業鏈之間的分工和合作。

我們認為停車產業不等于停車,停車產業化不等于停車的市場化,需要政府引導,也需要一些平臺的支撐。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停車產業化聯盟已經成立,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組織,希望更多企業加入這個組織,為深圳的停車產業發展提供力量和支持。從政府層面,希望充分發揮產業化橋梁樞紐作用,充分對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聯合創新和打造合作共贏的平臺。

(2)構建“用者付費”的市場運行機制

我們認為城市級的智慧停車不是建設了就可以,而是需要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平臺的可持續,這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個字是“用者付費” 。大家都意識到停車數據是有價值的,而且停車場本身是稀缺資源,數據也是稀缺資源,很多企業是在挖礦的過程,挖礦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資源成本還有其他的運營成本。所有的數據使用者在使用數據時,應該為使用的產品付費,才能夠推動智慧停車市場的良性循環, 才能促進停車運營的升級改造。我們認為用者是廣義的用者。車主為了獲得更便利的服務信息,能更方便的出行,所以應該付費;商家,通過停車場數據實現精準營銷,從中獲益,應該付費;政府,利用停車數據進行交通擁堵治理、亂停車治理,大大提升政府管理效率,政府也應該適當為停車數據付費。只有實現這樣一個用者付費的機制,才能夠促進信息平臺的可持續,才能推動整體城市級的智慧停車建設。

在調研情況看,智慧停車平臺本身面臨非常大的問題是數據接入和數據信息化改造維護問題。很多城市采取的措施是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手段推行,我們認為未來在這個工作中,除了政策措施,還可以使用“用者付費”的市場化手段來促進市場化的數據交換和共享。

(3)促進智慧停車產業技術業態創新

深圳市作為試點示范城市,它的重要思路是通過應用示范項目作為牽引,推動產業創新,推動高端技術業態創新的落地。《停車設施專項規劃》提出三個試點項目:深圳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樓停車場、深圳北站停車場、深圳寶安機場停車場。深圳北站停車場打造了全國首個無人值守交通樞紐車站。未來將會設立更多的試點項目,為技術創新提供服務,也希望能做更多嘗試,比如是不是可以把無人駕駛引入到停車領域做一些試點。歡迎各位優秀的企業把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拿到深圳來試點示范,為深圳的智慧停車建設做出貢獻,出謀劃策。

我今天的介紹到此,不正確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