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向中國收二維碼使用費?
現在不少人出行應該都不帶錢包了,因為有了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后,包括購物、乘車在內的不少行為,我們都通過它們來完成。我們不得不感謝二維碼技術,因為它,我們才能有如此便利快捷的生活。

二維碼的前身是條形碼,它發明于1949年,期初條形碼只是一個可以通過機器識別獲取文字、數字等信息的光學符號,直到1988年,沃爾瑪正式引入條形碼系統銷售商品,將條形碼的商業化帶入主流。
那二維碼是怎么來的呢?我們可以把二維碼當成很多的條形碼一層層疊加,由于面積更大,所以它能夠存儲的信息量更多,實現了相對小的面積存放更多物品的可能。二維碼誕生于1994年,一位日本人在條形碼技術上的基礎發明了它,并且當初申請了專利。然而,當二維碼剛剛推出的時候,并沒有得到日本的重視,他們也沒有找到二維碼里面蘊藏的商機,所以就主動放棄了使用權。

問題來了,二維碼既然被放棄了,它又是怎么重新出現到我們視野的呢?這個就不得不說下中國二維碼之父——王越。

2001年,25歲的中國人王越已經在日本一家軟件公司成為了技術總監,在他接觸到了二維碼之后,王越決定回國創業,聯合了一大批清華北大優秀工程師,共同研發了世界上第一款手機二維碼引擎,2003年獲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申報了條碼識讀方法和裝置的國家專利,2005年又參與了中國二維碼標準的建立,現已成為ISO的國際標準。

啟信寶數據顯示,北京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越關聯企業6家,在北京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派盟互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纓思貝睿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霍爾果斯派盟互通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霍爾果斯纓思貝睿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北京意銳慧創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法人。
到了2011年,凌空網創始人徐蔚申請“二維碼掃一掃”專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國、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區域的二維碼掃碼技術專利權。

凌空網專利信息
從以上這些情況來看,中國人在商品二維碼業務上不存在侵權行為,已經獲得了技術專利并且得到了國際標準認可。后來消息也被證實日本要向我們收二維碼使用費是子虛烏有,但是還有些問題值得探討。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中國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二維碼已經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領域最重要的一種移動互聯網交互方式。特別是在移動支付當中,二維碼的支付交易占比可謂是異常之高。我們能夠看到在線下的移動支付領域,除了以蘋果的apple pay為代表的手機nfc支付之外,大部分的移動支付交互方式都是以二維碼為核心。在此我們可以舉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例子,以微信支付為例,根據啟信寶的數據,微信支付基本的科技服務提供者是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這是騰訊旗下具有支付牌照的一家唯一的企業,這家企業在2006年成立到現在,其實在前10年這家公司一直都沒有太好的發展,一直到2015年,當微信以紅包的方式偷襲珍珠港的實現微信支付在短時間內的一個爆發式增長。
以現在的使用規模,如果真的收費,哪怕是一個人一分錢,也將重創中國支付產業。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微信支付每天的交易額在12億筆左右。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交易是線下交易的,也就是接近6億筆,按照每次交易每人收二維碼使用費1分錢來計算,一年下來微信支付有可能就要支付高達21億元的二維碼使用費,這是任何一家支付機構難以承擔的。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只要核心技術專利不在我們手中,問題都將非常嚴重,但在這件事情上,我們還是大可以安心。
很多人樸素地認為,人家發明了二維碼,而且申請了專利,就應該收費,并且認為這樣有利于保護專利。但其實,無論是一維碼,還是二維碼,都是基于二進制的基礎上。
那是不是所有的使用電腦的人,所有使用二維碼的人都得給二進制的發明發專利費啊。答案是當然不可能了,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而目前二維碼處于失控狀態和無序狀態,所以全球都沒有人對二維碼專門進行收費,只是有人申請了專利。
看到這個新聞后,大家也沒有必要恐慌和過于擔心,日本絕對不可能從二維碼中,收取一分錢使用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