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報告:只有68%的新加坡人接受一天內無現金支付
新興科技服務常被視為國家進步與否的指標,但互聯網普及率高達100%、智能機普及率達98%的新加坡,在數字支付方面卻沒有想象中“進步”,本地消費者和企業交易仍然較高度依賴現金。
根據Visa近期一份報告,盡管在國際上被稱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但新加坡的無現金發展進程似乎開始落后于東南亞其他國家。根據相關資料,目前只有68%的新加坡人可以接受一天之內沒有現金的生活,而該指數在印尼達到76%,菲律賓69%。

同樣根據相關調查,可以接受3天不使用現金的新加坡人僅為42%,其他東南亞地區也出現類似的情況。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新加坡的無現金可用性很高,新加坡人接觸到的無現金使用方法非常豐富,但還有不少人認為現金還是必不可少,長期保持無現金是不可行的。
根據Paypal此前的一份統計,高達88%新加坡人使用現金作為支付方式之一;43%新加坡人最常以現金支付,其次是信用卡。
新加坡人對現金的依賴程度依舊很高,但他們對電子支付技術的認知度程度并不低,對各項技術的認知程度都高于亞洲平均:如非接觸性卡支付認知度62%,遠高于亞洲平均23%;非接觸性手機支付也達50%,高于亞洲平均49%;對電子錢包認知度38%,高于亞洲平均23%;對手機內建App支付認知度29%,高于亞洲平均14%,只有對數字貨幣認知度9%低于亞洲平均的11%。
新加坡現金使用指數這么高主要是因為其電子支付系統多元但兼容性低,使得消費者需要使用多種卡片或裝置,商家也需要設立多個機臺來應付消費者多樣化的支付方式。這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不便,也增加了商家成本。與此同時,消費者根深蒂固的使用現金習慣也是主要的原因。
此前VISA的一份報告發現,只有50%的新加坡人知道二維碼支付。雖然新加坡人對卡片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但不能否認卡片終端的成本受到抑制。無處不在的電子錢包可能無法阻止新加坡人用卡片進行大額支付,但它可以讓小型商家實現無現金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