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開發(fā)出一種柔性、可穿戴、振動響應的傳感器
背景
如今,我們很容易在手機上找到語音識別功能。在辦公室召開的會議或者談話中,我們經(jīng)常會體驗到語音識別功能。可是有時候,無論我們開啟語音識別功能多少次,它都根本無法被激活。這是因為,手機用麥克風檢測聲壓從而識別語音,但是麥克風很容易受到周圍噪音和其他障礙物的影響。

創(chuàng)新
近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化學系教授 Kilwon Cho 和電子與電氣工程系教授 Yoonyoung Chung 成功開發(fā)出一種柔性、可穿戴、振動響應的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粘貼到頸部,通過頸部皮膚的振動來精準地識別語音,并且不會受到環(huán)境噪音和聲音音量的影響。

技術
傳統(tǒng)的振動傳感器是通過空氣振動來識別語音的。由于機械共振與阻尼效應,靈敏度會降低。因此,傳統(tǒng)的振動傳感器無法定量地測量聲音。所以,環(huán)境聲音或者障礙物例如口罩會影響其聲音識別的精準度,并且使之無法應用于安全認證。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演示了,在從40dBSPL~70dBSPL的各種不同的聲壓等級上,聲壓與頸部皮膚振動的加速度成比例。他們開發(fā)出一種利用皮膚振動加速度的振動傳感器。該設備是由超薄的聚合物薄膜以及具有小孔的膈膜組成,可以通過測量皮膚振動的加速度來定量地感知聲音。
他們也成功地展示了,即使在噪音環(huán)境以及佩戴口罩時音量非常低的情況下,該設備也可以精準地識別語音,不會產(chǎn)生振動畸變。
價值
這項研究可以進一步拓展至各種語音識別應用,例如電子皮膚、人機接口、可穿戴的嗓音健康監(jiān)測設備。
Kilwon Cho 教授在采訪中解釋了這項研究的意義:“這項研究非常有意義,它開發(fā)出一種新型語音識別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以定量地感知與分析語音,并且不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該系統(tǒng)在傳統(tǒng)語音識別系統(tǒng)(只能定性地識別語音)的基礎上向前邁出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