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技術有望幫助挖機等機械解決排放超標問題
近年來,我國各地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但目前,非道路移動機械領域仍是環保管理的薄弱環節。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多省份進一步加大了對挖掘機、叉車等機械排放超標問題的治理力度。例如,目前,北京、四川、上海、天津等已出臺相關措施,將排放不達標的國三及以下挖機等機械劃出了城市范圍,未達標的挖機等機械已寸步難行。

部分非道路移動機械,資料圖
針對未達標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多地環境部門給出了最新回應,也計對非道路移動機械車主提出了部分解決方案。如可通過更換發動機或加裝污染控制裝置的方式,進行達標治理,或是更新為新能源或符合排放限值要求的機械。
所謂非道路移動機械,是指裝配有發動機的移動機械和可運輸工業設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工業鉆探設備、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林業機械、材料裝卸機械、機場地勤設備、空氣壓縮機、發電機組等。像我們日常經常見到的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瀝青攤鋪機、非公路用卡車、開槽機、樁工機械、挖掘機、叉車以及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都屬于非道路移動機械。
對此,國內外部分機械品牌制造商已開始更新和推出應對此類情況的空氣檢測設備,如有品牌商通過推出新型空氣過濾器,在空氣凈化器主體配備了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讓操作員準確、實時地測量過濾器元件的剩余使用壽命,從而在延長標準過濾器使用壽命的同時,更加符合各地各部門的排放標準。

5月25日,在2019新疆農業機械博覽會現場,一臺無人植保農機亮相。資料圖
延伸閱讀:國內工程、農業機械的智能新產品及新應用
目前,國內已有廠商研發出適用于大壩、礦山等高難度、工期短的極限工況的新型無人駕駛壓路機。通過綜合利用衛星定位技術和智能傳感器技術,以及GPS或或全站儀等測量定位。根據這些設備收到的測量數據,計算出工程機械的實際位置與方向,與設計值進行比較,并把校正信息輸出到控制器,操作手對機器進行調整,從而讓機器引導人來施工。另外,遠程喚醒、休眠設備、RTK-GPS高精度定位等,也為駕駛員的安全操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在智慧農機應用中,今年以來,逐漸出現了智能化農機替代常規農機,大型農機替代中小型農機的趨勢。例如,在我國新疆等省份的農業植保工作中,通過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飛防無人機、大型智能播種機和智能采收機等用于農機裝備中,把流量傳感器監測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物聯網系統和傳感器、圖像處理技術引入萬畝農田,進行精準施藥、施肥、播種、高效抗旱節水、智能采收等,基本實現了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智能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