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創新委托第三方用RFID等手段保管涉案財物,開放共治新模式
針對傳統涉案財物管理存在的專業化不足、建管成本較高、效率相對低下、監管剛性不夠、存在廉政風險等深層次問題,成都市委政法委統籌指導市級政法部門,積極推動涉案財物管理理念、模式、技術和制度創新,在全國首創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保管涉案財物的開放共治新模式,推動建成全國首家跨區域、跨部門的市級涉案財物管理中心,全面提升涉案財物管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成都市涉案財務管理中心
第三方保管涉案財物的“成都模式”,從根本上減少了政法機關對于涉案財物管理場地、人員與經費的重復投入,實現了政法部門職能歸位和司法人員角色歸位,充分保障了涉案財物保管鏈的客觀性、中立性和安全性,有效避免了涉案財物的貶值和毀損,進一步提高了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
開放共治:創新采用委托第三方保管涉案財物新模式
成都市委政法委堅持“開放共治、公平正義、集約安全”三大理念,指導政法部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積極探索委托第三方保管涉案財物的開放共治新模式。
運用市場規則,借助社會主體的專業資源、技術、人才等優勢,有效解決傳統模式專業化不足、監管剛性不夠等問題,提高涉案財物管理社會化水平。

↑成都市涉案財務管理中心
通過采取第三方專業化、智能化保管方式,大大降低因對涉案采取保管不善導致的財物貶值或毀損風險,解決傳統模式管理粗放、保管不夠精細、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大型物品存放區
將作為政法部門非核心職權的涉案財物管理權剝離讓渡給第三方專業機構,不僅厘清了政法部門辦案主業的職責定位,而且因集中集約、規范高效的專業化管理,初步統計,每年可節約市本級及區級政法部門分散重復建設費用約1400萬元,每年常態化運行維護費用約500萬元。
創新模式:流程全息攝錄財物定期保養
成都市委政法委多次召集市級法檢公部門會商論證,擇優選定具有政法背景、保密資質和雄厚實力的國有平臺公司——中融安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眾全分公司為保管機構,推動建成成都市涉案財物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現已覆蓋成都市本級和主城五區、高新區、天府新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政法部門。目前,成都市正進一步拓寬涉案財物管理開放共治新模式應用。從保管區域上,推動由“5+2”區域向“11+2”中心城區拓展;從保管范圍上,試點將市法院、錦江區法院和武候區法院執行案件涉案財物納入市涉案財物管理中心保管范圍。

↑一般物品存放區
管理中心保管涉案財物具有四大特征:
一是保管標準專業化。創新建立普通財物高于專業超市保管標準、貴重財物銀行金庫保管標準、車輛4S店專業維護標準等三類保管標準體系。制定“一周打火,兩月清洗,三月保養”的服務規程。
二是分區管理規范化。細分大型、高價值、特殊、一般財物和涉案車輛保管區等五大存放區,專設監控中心,配備智能防盜和電子巡更系統,實現全覆蓋、無死角監控。
三是保管方式精細化。采取流程全息攝錄、信息電子記錄、存儲分物分柜的保管方式,對涉案財物從清點核對、接收運輸到登記入庫的移交全流程實時攝像并備查;采用電子標簽管理,通過掃描標簽二維碼獲知涉案財物詳細信息;創新推出預約專車上門接收服務,切實保障了涉案財物移送安全。
四是制度規范體系化。建立健全“1+3S”涉案財物管理制度體系,規范涉案財物接收、保管、調用、維護及出庫等全過程,健全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確保管理工作流程化、標準化和規范化。
智能管控:涉案物品生成唯一電子標簽實現“一物一碼”
成都市委政法委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指導管理中心委托專業機構研發了國內領先的智能倉儲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與政法部門“3+1”系統的對接,有效實現了中心與政法各部門之間關于涉案財物信息的互通共享。

↑密集智能柜
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具備“安全、智能、高效”三大特點。
一是安全規范。采取信息有限推送、人員有限授權、操作嚴格監管等方式確保政法專網運行安全。
二是智能管理。采用電子標簽技術,對涉案財物全部做到“一物一碼”,實現涉案財物標識唯一;依托物聯網超高頻FRID技術管理涉案財物,做到財物精準定位、智能盤庫、智能統計,實現智能物聯。
三是高效便捷。保管涉案財物的相關信息可以實現自動生成、靈活轉換、實時共享、查詢方便、交互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