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跨海大橋在建工程利用傳感器監控混凝土內部溫度
我們知道,水泥混凝土構件在橋梁建設中占有重要位置。混凝土澆搗后,之所以能逐漸凝結硬化,主要是因為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化作用則需要適當的溫度條件,監控溫度條件就必須用到溫度傳感器。今天,小編便來為各位介紹一下溫度傳感器測溫技術在國內大橋施工中混凝土澆筑和養護中的應用。

主墩承臺施工,資料圖
2019年7月7日,經過40個小時的施工,位于湛江的調順跨海大橋東岸主塔墩承臺建成,大橋步入主塔塔柱施工階段。該大橋計劃于2021年建成通車。該橋為廣東省重點工程,位于廣東湛江北部,全長約9.36公里。
據悉,此次建成的承臺為啞鈴型結構,高6米,平面尺寸為1500平面米,接近4個籃球場大小。根據施工工藝,承臺分兩層澆筑,第一次澆筑高度為2米,第二次澆筑高度為4米。
為準確測量、監控承臺混凝土的內部溫度,項目部在承臺內安裝了縱橫交錯的冷卻水管、溫控管閥、傳感器溫度檢測等裝置,總長達6.5公里。通過對測定的溫度數據進行計算、分析,指導承臺混凝土養護,讓混凝土免受高溫“煎熬”。
據了解,在此次施工中,最大的難點是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否則將出現裂縫風險,影響承臺實體質量。首次混凝土澆筑放在6月13日傍晚開始,就是為了避開白天的高溫時間。

施工現場混凝土澆筑及冷卻養護,資料圖
項目部還制定了“外蓄內散”的綜合措施,在每個澆筑層內部布設3層冷卻水管,共計布設6層冷卻水管,并對每層冷卻管進行溫度監控。通過專業人員計算承臺混凝土水化熱結果設置冷卻水循環管路,同時埋設高精度溫度傳感器,通過實時采集器掌控溫度傳感器測得的溫度數據,了解實時溫度變化情況,從而控制冷卻水流量,確保進出水口溫差符合要求。澆筑好的混凝土頂面采用蓄水養護,多措并舉減少混凝土裂縫的產生,保證整體施工質量。

遠眺建設中的調順跨海大橋,資料圖
我們知道,通常,混凝土澆筑和養護的目的,一是創造各種條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后暴曬、風吹、寒冷等條件而出現的不正常收縮、裂縫等破損現象。其中,監控溫度條件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溫度傳感器配合報警器或監控軟件,可實時監控溫度情況,確保合適的溫度從而保證混凝土合理硬化。
以上便是傳感器專家網結合具體實例為大家介紹的溫度傳感器技術在混凝土澆筑和養護中的應用了。今后,傳感器專家網將繼續為各位帶來更多、更新鮮的溫度傳感器技術應用,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