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廬江縣推進智慧農業平臺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用手機掃一掃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從種植、管理到采摘、銷售,一把小青菜的身份信息一目了然,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全程可追溯。地還是那塊地,棚還是那個棚,只是多了一個“智慧”元素,“信得過”轉化為附加值,給廬江縣的蔬菜產業鍍上了一層“金”。
每把蔬菜都有“身份證”
歲末年尾,筆者走進廬江縣同大鎮春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只見農產品質量安全公示欄、標準化生產告示欄整齊劃一,一排排日光溫室鱗次櫛比,溫室內青菜成片,黃瓜滿架,滿眼翠綠。在蔬菜作業車間內,員工們正對剛剛采摘的蔬菜進行檢測,質量合格后馬上包裝,并粘貼上標識為“產地準出合格證”的追溯二維碼。據基地負責人介紹,為了方便市民查詢,他們在每把蔬菜的包裝上都貼上了二維碼。市民在拿到蔬菜時,只要用手機一掃,便能“碼上”輕松地獲悉這把蔬菜的追溯信息。
自從安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系統平臺后,廬江縣郭河鎮南圩村豐美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俊嘗到了甜頭。幾年前,吳俊拿出全部家當,建起260個蔬菜大棚?!斑@兩年我們全程標準化生產,讓蔬菜有了‘身份證’,這樣能讓消費者明白消費,吃得放心?!?/p>
記者了解到,該基地生產的蔬菜“不愁賣”,卷心菜、上海青、西蘭花等主要品種普遍比一般市場批發價貴三四毛錢。據悉,目前,像春生科技、豐美農業這樣生產有標準、質量有檢測、產品有追溯的蔬菜種植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廬江縣比比皆是。
“智慧”提升價值和話語權
作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廬江不僅有“合肥菜籃子”的美譽,在南京、上海等幾十個大中城市,名氣也是響當當的。目前,該縣蔬菜種植面積26.75萬畝,年產量65.54萬噸,實現年產值34.08億元。
最近幾年,該縣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平臺建設,加快農作物監管水平提升,通過“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拉近消費者和蔬菜產區的距離。該縣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手段,實行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為農產品建立“身份證”制度,極大提升了農作物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通過加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廬江縣大批種植業企業、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獲得了更多經銷商與消費者的青睞,在對接銷售渠道時,也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與議價權。廬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菜農之前種無公害、綠色蔬菜,市場不認可、產量也低,“但隨著智慧農業平臺建設的推進,無公害、綠色蔬菜逐步打開了市場?!?/p>
據悉,下一步,廬江縣將繼續推進“智慧農業”平臺建設,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趙德斌華新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