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與RFID的結合 助力杭州交警打出電動自行車專項治理“組合拳”
為進一步完善電動自行車專項治理,全面提升市民安全出行意識,5月底杭州交警開啟了“千警上路”模式,集中力量對電動車違法現象進行管理。上周,“千警上路”主戰場來到了下城區,下城交警利用多方聯動、空地結合、科技賦能等治理模式,打出電動自行車專項治理“組合拳”,營造違法高壓嚴管態勢,構建安全有序的出行環境。




無人機加入戰場喊話提醒
沒戴頭盔的車主趕緊拿出來戴上

體育場路延安路口,往來電動車絡繹不絕,也是此次的整治點位之一。路口崗亭外的場地被交警劃分成等多個區域,幾十名交警正在此處分工協作,引導有違法行為的車主進行教育學習。

在路口,一臺懸停在空中、不斷提醒車主佩戴頭盔的無人機吸引了過往路人的注意。自五一小長假期間開始,下城區多個路口都見到了它的身影,通過無人機喊話的方式,對提醒電動車駕駛員佩戴頭盔大有用處??赡苡捎谔鞖庋谉岬木壒剩恍{駛人會把頭盔放在座位箱里或掛在車把手上。在聽見無人機喊話后,大部分人都會趕緊把頭盔戴起來。“被這么一喊,一般人肯定也會覺得不好意思,然后立馬改正錯誤,”現場交警說。

眾所周知,無人機具有強大的靈活性和隱蔽性,巡查面廣、移動性強。除了提醒外,一旦發現電動自行車的違法行為,它將進行實時跟蹤、視頻取證并同步指令路面執勤警力開展現場查處。借助無人機的威力,交警完成了對巡查戰場的拓寬和升級。
新型電子號牌可精準識別車輛及其違法行為
兩個月已抓拍違法6.6萬余起
科技賦能的力量不止于此,電子號牌也是下城交警近期推出的“新武器”。如今在大街上,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裝上了這種新式號牌。與之前的老號牌相比,新號牌不僅在外觀上醒目不少,其“內涵”更是有了質變。

每塊電子車牌中都嵌入了RFID電子芯片,并含有唯一的車號和標識碼,即車輛的“電子身份證”。當通過路口的感知設備時,便可實現車輛身份信息獲取和交通違法的快速精準識別。

通過換發電子號牌,建設路口感知體系,電動自行車的路面通行情況和車輛信息變得一目了然。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大大解放了警力,也有效解決了電動自行車違法取證難、查處難、身份落地難的問題。目前,下城區已試點換發1萬余塊電子號牌,并在7個路口安裝了感知設備,進行違法行為的抓拍。截至6月28日,兩個多月時間里該設備已抓拍違法75100余起。
“武林大媽”現場助陣
“做這樣的事,生活也更有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除了交警外,還有一批身著紅色馬甲的阿姨前來“助陣”。她們便是杭州城里頗有名氣的“武林大媽”。

今年60多歲的孫阿姨就是其中之一,她就住在附近的戒壇寺巷小區,之前幾個月也一直在社區進行志愿者活動,勸導住戶佩戴頭盔。而像這次這么大“陣仗”,孫阿姨也是第一次參與。在現場,她主要負責對接受完視頻教育的違法車主進行再次勸導。

“可能我們這個年紀,生活經驗也豐富一些,講的話大家一般也都能聽得進去。”孫阿姨說,一天下來她發現大家的素質都挺高,很少出現不耐煩的情況。對于交警和她們的工作,大家也都很認可。孫阿姨還說:“我自己覺得,在能力范圍內多做一些這樣的事,也是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一些?!?/p>
雖然“千警上路”行動在下城區告一段落,可下城交警對電動自行車專項治理工作卻不會停歇,接下來隨著《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下城交警將根據條例繼續對電動車違法現象進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