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新區依賴RFID等技術讓“無人零售”按下“加速鍵”
疫情影響下,“無接觸”成為零售業中搶眼的關鍵詞。今年以來,在數字經濟產業園里,一家24小時營業的“無人超市”熱度不斷攀升,嗅到商機的企業近期將乘勢而上,陸續再在貴安投放五個“無人超市”。近日,記者走進這個僅15平方米、科技十足的“大盒子”,體驗“無人零售”。
7月2日,在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廣場一隅,一個黃色的“大盒子”擺在顯眼處,通過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的貨架上,餅干、方便面、紙巾、飲料等商品琳瑯滿目。按照大門前的操作流程,記者微信掃碼、打開第一道門、第二道門,進入10多平方米的室內,貨架沿墻擺放,選好商品后,通過一臺自助掃碼結算機器,就可以輕松完成自助購物。記者留意到,墻上掛著的留言簿里,滿滿記著顧客的留言,“餅干沒有了”“進點方便面”“飲料多點品種”......超市則一一作出回復。
采訪期間,兩位年輕的消費者前來購買飲料,一番熟練操作,約5分鐘后,兩人走出超市。其中一位趙姓消費者告訴記者,他們就在數字經濟產業園上班,因為無人超市24小時營業,平時加班晚了,便利店也關門了,就會到超市來買“夜宵”,“選購、結賬,只用手機就能完成,方便也好玩。”
無人超市,如何做到“無人”,還能實現快速結算?“我們主要依賴的是RFID技術,并以此為核心打造了一個集動態圖像、條碼智能識別、后臺運營、結算管理等于一體的綜合智能系統。消費者掃碼就可開門、購物、結賬,未完成結賬的商品還可‘追蹤’。”采訪中,“無人超市”的運營企業貴安新區銘宇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銘宇智能”)董事長李作江說。
據悉,銘宇智能2018年初入駐貴安新區,同年10月,第一臺“無人超市”落地試營業。兩年多來,該公司共投入600萬元研發資金,不斷升級軟件、開發核心技術,如今已擁有16項自主研發專利,眼下的“無人超市”已上線該公司第二代自主研發系統。
事實上,“無人超市”并不是新鮮詞。業內人士指出,早在2017年,無人零售行業曾“站”上風口,不少互聯網巨頭相繼進入無人零售領域。但隨后由于技術不成熟、貨損率高等多方面原因,一些企業的后續發展并不理想。
“今年疫情影響下,擁有新一代技術的‘無接觸’零售,再次重回消費者視野,讓我們也在危中見‘機’,堅定了‘無人零售’以人工智能創造更好生活品質的信心。”李作江說,經過前兩年持續的科技創新,公司著力通過新技術、新手段優化升級系統,解決“無人零售”的云端管理、貨損控制等“痛點”,現在看來,迎接市場正當時。
李作江介紹,銘宇智能目前已定制好5臺全新的“無人超市”,預計近期將陸續投放在貴安綠色金融港等地。同時在六盤水,也簽下了500臺“無人超市”的合作意向訂單,預計今后公司的“無人零售”將在全省陸續鋪開。
“無人零售,是一個整合資金、技術、人力,供應鏈、精細化運營等多個環節的鏈條,我們計劃下一步與傳統實體超市合作,以出租運營的方式,探索共建共享的經營模式,讓‘數字科技’照進現實。”李作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