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御星云重磅 | 個人信息保護法通過,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8月2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在京舉行閉幕會。經本次會議表決,個人信息保護法獲得通過,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這表明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已經納入法制化軌道。

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其中首次規定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原則,界定了個人信息的概念,規范了個人信息處理者的義務、自然人對其個人信息的權利以及行政機關的職責等,為該領域的未來立法奠定了基礎。
202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向公眾公開征求意見,2021年4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審議,并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這體現了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工作的逐步細化充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對個人信息保護什么、怎么保護、誰來保護等問題進行了全面回應,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適用范圍、健全了個人信息的處理規則、完善了個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規則、確定了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個人的權利和處理者義務、框定了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以及法律責任。
草案二次審議稿針對當前個人信息過度收集使用等突出問題,完善了個人信息處理應遵循的原則。此外,為了與民法典有關規定相銜接,草案二審稿還完善了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民事法律責任。
2021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對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三審稿進行了分組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草案三審稿充分吸納了各方意見建議,在完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加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作出調整完善,增強了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總體已經比較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在草案三審稿審議過程中,應用程序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問題,以及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敏感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成為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另外,2021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APP非法獲取、超范圍收集、過度索權等侵害個人信息的現象,組織對輸入法、地圖導航、即時通訊等常見類型公眾大量使用的部分APP進行了檢測,發現有33款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并限期進行整改,這也表明個人信息保護從立法、技術監測、整改、執行等體系化閉環已經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