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醫療信息化水平:RFID讓手術器械管理更容易
近些年來,時常能聽到醫療糾紛的新聞,對大眾而言,印象最深的莫過于2020年年初發生的陶勇事件。這些醫患糾紛背后往往牽扯著人情或金錢利益,很可能到了最后,醫生和病人都是受害者。當我們對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不免會感到一陣唏噓。

(來源:pexels)
RFID推動醫院信息化建設
客觀上來看,醫療領域天然屬于一個敏感地帶,其中的糾紛也常常一時難以理清,除了一些實屬無理的糾紛,比較常見的就有手術過錯、診斷檢查過錯、延誤診療、用藥不當、并發癥處理不當等等。一些重大手術甚至事關人命,醫療事故的責任重大,也容易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因此,為了更有效地記錄事實,避免相關糾紛的發生,也為了更好地對醫療流程和病人進行管理,醫院希望留下明確的記錄。比如,在手術環節中手術器械的使用時間,使用型號,用于哪臺手術,經手人等明確信息。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出現,醫療領域信息化步伐的也越來越快。其中,RFID技術由于非接觸式特性,靈活的場景適應性,再加上應用成本較低,在醫療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如今,RFID在醫療領域已經出現不少典型應用場景,比如,通過RFID技術快速完成病人的身份識別,快速入院登記并展開急救工作,大大提高了醫院的救人效率;使用RFID技術能夠對醫院感染性廢棄物進行定位追蹤,防止病毒擴散,在防疫控疫方面效果顯著;大型醫療中心一般都擁有大批重要醫用資產和醫用物品存儲基地,使用RFID技術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快速完成物品的查找、核對,并且防止發生醫用物品誤置事件……

RFID智慧醫療是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達到更高的信息化水平。在醫療行業中使用RFID技術,能夠改善醫療作業流程和提升醫療品質,同時提升醫療工作的效率和準確率,進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使用RFID進行手術器械管理意義重大
在醫院的日常運作中,手術器械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一方面是針對單個器械的識別追溯,另一方面則是針對手術器械狀態的記錄。
在完整的手術流程中,醫院消毒供應室需要對手術器械進行回收、清潔、包裝、滅菌、貯存、發放等工作。需要防止手術器械消毒不徹底、超過消毒有效期、再度污染等問題發生,經嚴格滅菌消毒后才能供給新的手術使用。
對此,越來越多醫院將RFID技術應用于醫療器械消毒流程管理系統,將RFID技術與數據庫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結合運用。每一個手術包裝配一個RFID標簽,負責采集手術包流程信息,包括手術器械種類和編號、數量、包裝人員編號、包裝日期、消毒日期、手術包類型等等,這樣就能實現對手術器械的全程監控。
在此之前,傳統記錄方式多使用器械包記錄紙,這種方式存在很大問題,因為記錄紙實際構成了手術感染的源頭之一。通過采用RFID管理和追溯系統代替記錄紙,就能夠跟根源上避開感染隱患。
在每把手術器械上安裝專用型微中小型抗金屬RFID標簽。有了RFID標簽就能實現對每一個手術器械的追蹤管理,比如手術前確認消毒過程準確無誤,之后的裝包打包環節沒有錯漏情況,包括術前核對,術后清點,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清晰無誤,還要防止手術器械遺漏在病人體內。
手術器械上應用的RFID標簽需要滿足極為苛刻的環境條件。首先,手術器械本身精密小巧,標簽不能影響正常的手術作業,常常需要超小型標簽;第二,手術器械需要經過嚴格的高溫消毒流程,這就決定了標簽必須具備耐高溫的特性;第三,手術過程中,絕對不能出現標簽脫落的問題;第四,手術器械一般都是金屬材質,標簽需要具備良好的抗金屬特性。
綜合各方面的要求,可以看出:手術器械上所用的RFID標簽相較于普通RFID標簽有很大差別。
2019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系統規則》,全國境內銷售、使用的醫療器械,全部實行唯一器械標識。同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設立醫療器械唯一標識數據庫。
隨著時代的發展,借助更先進的數據化手段推動醫療事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在這個過程中,使用RFID技術推動智慧醫療建設成效凸顯,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切實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差錯等方面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