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缺錢,北交所讓中國物聯網企業看見新的增長機遇
月初,“國家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消息在社交網絡刷屏。這幾天來,關于北交所更為詳細的信息和行業分析也陸續浮出水面。
例如組織結構上,根據證監會公布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等多份規章文件,闡明將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總體平移精選層的各項基礎制度來組建北交所。
以及具體定位方面,北交所主要服務“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與上交所科創板聚焦“硬科技”、深交所創業板支持“三創四新”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形成差異化互補。
最重要的是,北交所直面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痛點,對擬上市企業的財務標準更加寬松,上市審核速度更快,最大程度助力優秀中小企業完成上市融資。

圖片來源:德恒研究
至此,以設立北交所為節點,當缺錢的問題可能得到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春天”即將到來。
過去中小企業的“艱難”處境
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時代,“二選一”、“掐尖并購”、“燒錢搶市場”等手段屢見不鮮,資本和用戶大多趨向頭部企業,留給中小型公司的生存空間并不多。
就像不少創始人面對投資人時總會被問:“如果BAT來搶你的飯碗時,你們打算怎么辦?”其實很難給出令投資人完全滿意的回答。而最后留給創業公司的選擇,大多是站隊、被收購,只有極少數選擇從直接競爭中突圍,獨立地走到舞臺中央并且長久運營下去。
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帶來的將是類似“K型復蘇”的分化與失衡,貧富差距將被拉大,社會割裂進一步加劇。如同在美股,五大科技龍頭(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壁壘高筑,股價高漲,很難不說不對其他科技公司股價形成打壓。

這種情況在2020下半年以后開始滲入A股市場,代表龍頭股和代表普通股二者之間的走勢呈現出了K型分化局面,但是在我國經濟制度下,實際更追求整體向上增長,而并非單一群體的發展,此時便要對K型走勢進行糾偏。
這意味著,在大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需要維護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
當然,在「物聯傳媒」深度關注的物聯網行業中,因為產業鏈冗長、應用分散等阻礙,類似互聯網行業“一家獨大”的情況難以再現,大廠內部皆以生態融合為主要方針。但正是由于碎片化、分散化的痛點,多年以來,大多數企業物聯網業務的擴張速度都不及預期,企業規模增長緩慢。
缺錢、缺人才、缺技術,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和行業的發展。
換句話說,盡管目前最先獲得回報的是參與底層傳感、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這一部分的技術和市場成熟度較為領先,但在具有更高價值的——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過程中,一旦涉及到對平臺及軟件工具的使用,對場景方案的推廣,廠商們便能發現前路漫漫,需要更多的耐心與信心。
北交所設立后,物聯網產業補鏈強鏈指日可待
從2013年新三板擴大運營以來,到2016年掛牌企業數量超過1萬家,再到2018-2019年間,主動摘牌及擬轉板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其中包括不少物聯網企業),可見新三板的確存在一系列亟待改善的問題,包括公司估值偏低、市場參與者太少、流通性差等。
正因如此,與新三板一脈相承的北交所,主要目的是解決眼前存在的問題,為中小創新企業促成更大、更開放、更活躍的融資環境。
至于北交所主要面向的“專精特新”企業,7月一則數據顯示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到4762家,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
盡管他們由于資產和收入規模的限制,絕大多數還未進入資本市場,但基于在賽道上較匹配當下國家發展實業的經濟政策扶持方向,不排除經過培育后成長為優秀企業的可能性。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評定辦法》
資料來源: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浙商證券研究所
也就在近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正式對外發布《中國物聯網產業鏈與區域發展報告》,其中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做出不少歸納,包括:
1、我國物聯網產業鏈聚集區主要有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區域。北京、上海、重慶、陜西、江蘇、廣東成物聯網發展的重點省市,并有重慶南岸區、無錫高新區、江西鷹潭區、杭州高新區、福州經開區五大示范基地。
2、我國物聯網產業鏈基本完善,產業發展前景良好,產業需求不斷釋放,新技術和集成應用正在不斷催生諸如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環保、智能醫療、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電網等新業態。
3、產業內仍然存在各方面問題,例如政策性不夠、地方發展特色不突出、缺少骨干龍頭企業、研發能力有待提升、產業投資渠道較少等。
由此可以推導出,目前仍處在中小規模階段的物聯網公司們,在確定了技術實力與成長性后,倘若有機會走入北交所資本市場,進一步規范管理和運營、提升品牌影響力、提升抗風險能力、獲取更大的商業利潤,將很大程度以點帶面,促進產業提質、做大做強。
除了擁抱資本市場,物聯網企業還能在哪里挖到機會?
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發布了《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及《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指明了“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物聯網加速進入“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與我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建設深度交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過去的這一階段,國內物聯網市場規模從7500萬元增長至1.5萬億元以上。
眼下的“十四五”時期,產業數字化更為高頻地被提出,“物聯網+”的趨勢進一步升級,并且它不再是作為一項孤立的技術而存在,而是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融合,帶動千行百業轉型升級。
再有多項研報數據可以說明,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在近幾年內取得飛速增長,值得企業與資本的關注與投入。

那么,對于物聯網人來說,抓住時代機遇,持續開展有效的宣傳推廣必不可少。不僅是在資本市場中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其他可考慮的推廣形式中,參加一場線下展會的好處,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提供真實場景,體驗感更強,更有利于宣傳技術和產品;
2、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更加高效,更有信任感,成單率更高;
3、業界同仁齊聚一堂,更有利于相互建立聯系,加深了解。
正因如此,IOTE物聯網展深耕產業十余載,始終堅持以促進行業發展為價值導向,幫助物聯網行業進行精準的供需對接、高效行業信息的交互以及品牌形象的打造。
2021年10月23-25日,IOTE 2021第十六屆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將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展品范圍全面涵蓋感知層、網絡傳輸層、平臺與計算層、應用層等物聯網完整產業鏈,將迎來800余家優秀企業到場參與展示。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閱讀原文,免費預約報名,了解IOTE最全最新信息!

在利好的市場環境里,期待小魚長成大魚
2021年,當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的話題成為新的主旋律,意味著新的機遇窗口在被打開。
一方面是,國新辦最近召開“激發市場活力,規范市場秩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布會,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工明確表示,未來將堅決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著力規范平臺經濟競爭秩序。
所以在一系列政策鐵拳的作用下,8月中旬臺積電市值首次超過騰訊和阿里,只不過,大多數人都認可并不是臺積電變強了,也不是互聯網企業不行了,而是互聯網收割紅利的時代正在成為過去。
另一方面,就像本次隆重設立的北交所,它被認為是共同富裕的助推器,是希望在“大公司”取得階段性發展以后,也能為更多中小企業爭取合理的資源和空間,保持整個市場環境的健康與繁榮。
在此之中,物聯網作為處在初級階段的新興領域,是否也能趁勢獲得資本扶持,鋪就更為龐大、完善、先進的產業鏈?
大多數人都愿意給出肯定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