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或將淘汰?車牌付將成為高速收費新模式
1、ETC或將淘汰?車牌付將成為高速收費新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有一種新的支付方式在部分高速公路開始試運行,這種方式就是車牌照的識別系統,就是通過對車牌號的拍照視頻來收取相應的過路過橋費,只要我們的車牌號與相應的APP進行關聯,通過高速公路的時候就可以與ETC一樣,通過掃描拍照車牌號,然后通過手機或者是其他的APP進行支付,這樣的話通行效率就非常快,但是這種方式在部分高速公路已經實施,這種方式在將來有可能大面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實施。
在我國多條高速公路上,出現了“車牌付”這一新的支付方式,許多司機認為相較于ETC和傳統的人工通道,“車牌付”變得更加環保,使得行駛過程中不會遇到任何阻礙。這是因為在電子支付方式下,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整個交易流程。然而,對于“車牌付”而言,其固有缺陷在于必須確保車牌無遮擋,同時也需要保持車牌的清潔整潔。
不過有專家指出,這種車牌號的識別還是有一定隱患,比如說識別的準確率問題它和ETC不一樣,ETC是通過無線視頻的方式進行的,它的識別率相對來說要準確的多,而車牌照的識別只是一個圖像識別,是存在著一定的誤差甚至是錯誤的信息,如果其他的車牌號掃描識別成了我們自己的車牌號,這樣的話后續會特別麻煩。

2、宜家推出智能空氣質量傳感器 可測量房間內的濕度溫度
近期,宜家VINDSTYRKA智能空氣質量傳感器已在美國和部分市場推出。該設備可以測量房間內的濕度、溫度和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的相對水平。宜家VINDSTYRKA智能空氣質量傳感器是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小工具。
VINDSTYRKA智能空氣質量傳感器有一個內置的顯示屏,可以用顏色編碼系統顯示信息。這表示空氣質量的程度(即良好、差、可等)。您還可以通過宜家家居智能應用程序使用宜家dirigera中心查看信息。
3、蔚來將采用恩智浦4D成像雷達,探測距離可達300米
荷蘭計算機芯片制造商恩智浦半導體近日宣布,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蔚來將采用其4D成像雷達解決方案,這是一種遠超傳統雷達的技術,能夠在高速公路和復雜的城市場景中,探測距離達300米的各種物體,為用戶帶來更高的道路安全和駕駛舒適度。
4D成像雷達是一種延伸的毫米波技術,提供了精確測量高度的能力,可以有效補充視覺傳感器的優勢,提高關鍵場景下對靜止和隱藏目標的識別能力。其不僅能夠測量物體的距離和速度,還能夠測量物體的方向、到達角度和高度。這些細分點云能夠增強環境映射和場景理解,實現超越人眼視野的物體檢測和分類,同時能夠在幾乎所有的天氣和光照條件下測量物體的速度。
恩智浦表示,4D成像雷達解決方案將使當今車輛的前置雷達性能得到明顯改善。作為恩智浦全系列雷達產品的一部分,它們提供了無縫的性能可擴展性和軟硬件設計重用性,支持L2+級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服務。該解決方案由雷達處理器和收發器芯片組組成,提供了高效的先進雷達處理和高性能射頻技術。
4、運營商首個云智超一體化算力平臺!天翼云“云驍”為ChatGPT類大模型訓練提供解決方案
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生態大會上,中國電信發布天翼云智能計算平臺“云驍”,是運營商首個云智超一體化算力平臺,提供智算、超算、通算多樣化算力服務,依托天翼分布式架構云底座和海量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為ChatGPT類大模型訓練、無人駕駛、生命科學等場景提供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助力降低企業科研創新成本。
天翼云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云驍平臺打造高性能算力底座、實現高達80%以上超高線性加速比算效提升、支持多種主流框架與芯片、并支持多級體系與綠色低碳
5、蘋果谷歌聯合提交行業規范草案 希望解決藍牙定位追蹤設備濫用問題
蘋果與谷歌公司今日聯合提交了一份行業規范草案,希望能幫助應對藍牙定位追蹤設備遭濫用的問題。這份規范將允許藍牙定位追蹤設備兼容跨iOS及Android平臺、針對未經授權追蹤行為的探測和警報。目前,三星、Tile、Chipolo、eufy Security與Pebblebee等公司均已表示支持該規范草案。
此規范可針對AirTag及三星SmartTag+,以及Tile等各類的藍牙定位追蹤設備(又稱防丟器)濫用的行為,做出共同的規范。此前,雖然蘋果等公司也有針對此類產品做出防止濫用的規范及跨平臺App等,但因為標準并不統一,無法對其他類型產品或多平臺起到作用。
“藍牙追蹤設備在為用戶造福的同時也存在遭濫用的潛在風險,這要求整個行業共同行動、加以解決。”Google Android 工程副總裁 Dave Burke 表示,“保護用戶是 Android 堅定不移的承諾,我們將繼續開發強大的防護功能,并與行業合作應對藍牙追蹤設備遭濫用的問題。”
在收集設備生產商反饋意見的同時,規范也采納了各種安全與倡議組織的意見。National Network to End Domestic Violence(NNEDV,美國終止家暴網絡)一向呼吁制定通用標準,保護家暴受害人等避免因藍牙追蹤設備遭濫用而受到侵害。這項合作與其制定的標準意味著此類設備即將有統一的規范管理。National Network to End Domestic Violence 安全網絡計劃高級總監 Erica Olsen 表示,“新的標準將使濫用該技術的風險大大降低,并減輕家暴幸存者探測追蹤設備遭濫用的壓力。我們感謝這些努力,期待繼續合作,應對追蹤功能遭濫用的問題。”
該規范已作為互聯網草案通過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提交。后者是全球范圍的標準開發機構。本次參與標準的各大廠商邀請并歡迎有興趣的各方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查看草案并提出建議。在征求建議期間,蘋果與谷歌將合作處理反饋,并將在2023年年底前發布濫用追蹤警報規范的生產實踐,相關實踐將在未來的iOS與Android版本中得到支持。
6、加快IPv4退網:我國IPv6從能用到好用了
截止2023年3月底,我國IPv6的活躍用戶達到了7.59億,占互聯網網民總數的71%,網絡中IPv6的流量超過了IPv4的流量,由此標志著我國推進IPv6規模部署及應用工作正式迎來新的里程碑。
據介紹,中國電信在整個網絡全網進行了IPv6的運營部署,并已實現IPv6的網絡質量不低于IPv4,同時其移動網的IPv6流量已經超過50%,并且在物聯網上已有2.7億IPv6的用戶。同時,中國移動對于國際互聯互通和國內互聯互通都全面完成了IPv6的改造,包括22個骨干的直連節點。在網絡與應用質量方面,也已經實現了IPv6與性能IPv4基本相當。中國聯通通過“政策”、“技術”、“創新”和“商業”四輪驅動、多管齊下,分階段實現了IPv6規模部署。在具體部署成果方面,目前中國聯通已基本具備全面承載IPv6業務能力。
未來加快IPv6從“能用”向“好用”轉變,不僅需要夯實基礎,提高網絡供給能力,包括研究制定IPv6全面單棧部署的時間計劃表,開展網絡替代的專項行動;
同時還需要開拓創新,深化行業融合賦能,深入挖掘應用場景和需求,加快IPv6+創新技術在能源、交通、教育、制造等重點行業領域融合應用;
并且還需要協同合作,共建良好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加強在產業鏈薄弱環節研發投入和技術攻關,形成我國IPv6產業競爭力。
7、消息稱蘋果MR頭顯正處于最后沖刺和供應鏈交付階段 預計6月發布
4月27日,據臺灣經濟日報近期報道,供應鏈證實,目前蘋果MR新品已進入最后沖刺與供應鏈拉貨階段,除原先已知的立訊精密與揚明光等之外,鴻海集團旗下GIS也入列供應鏈,GIS負責的蘋果MR訂單品項為與最終成品出貨距離最近的鏡頭貼合業務,近期GIS內部已全力沖刺趕工。

蘋果MR自2016年項目啟動至今已打磨七年之久,集齊了多項前沿技術。業界從GIS生產線動員時程研判,蘋果研發多年的MR新品最快會在今年6月WWDC發表,并陸續鋪貨銷售。
8、可監測心臟的無線電子文身面世
來自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研團隊近日開發出超薄、非侵入式電子文身,在同步監測心臟的電、機械活動之外,無線傳輸監測到的數據。
佩戴者可以將這種電子文身貼在皮膚表面,內置的傳感器就會自動監測心率、脈搏、血壓等生理特征數據,并實時傳輸到智能手機或者其它設備上。
科研團隊在2019年的科研成果基礎上改進,可以不間斷監測繪制心電圖、記錄和評估心臟的聲音,讓您了解心臟的機械特性。
這種貼紙的厚度約為200微米,接近于兩根頭發的厚度。重量為2.5克,電池電量足以連續運行40小時。信息實時傳輸到支持藍牙的設備。
9、漢峪金谷打造百萬方城市綜合體“智慧”停車場
近日,山東首個300萬方城市綜合體“智慧”停車場“花落”漢峪金谷。
漢峪金谷是山東省濟南市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濟南“東強”戰略的重點項目,定位為科技金融中心,重點引進金融和企業總部機構,目前已入駐金融及類金融機構、企業總部機構40余家,在總部經濟帶動下,聚集各類企業3000余家,發展成為濟南城市產業發展和科創金融聚集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入駐率的不斷提升,為提升服務環境,進一步發揮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作用,破解停車難、找車難等問題,漢峪金谷園區落地車位級精準導航應用場景,打造“智慧”停車場。
相比以往,此次落地的車位級精準導航應用基于AI技術,主動識別車位忙閑狀態及車牌等信息,結合用戶出行目的地、到達時間等要素,為其自動分配空閑車位,極大縮短尋找車位的時間,實現快速停車。
同時,用戶可隨時在APP首頁中便捷查看車輛停放位置及停放時長,并可發起反向尋車導航,快速找到愛車,提高了出行效率。
作為落實國家戰略、服務于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重要載體,漢峪金谷此次“智慧”停車應用的落地,既是延續漢峪金谷不斷完善服務的一貫做法,也是打造“保姆式”營商環境的體現。
10、“智慧城管”助力非現場執法 護航城市運行安全
“你們沒到現場,怎么知道我們開始施工的?”日前,海淀區城管執法局執法六隊開具一張施工前未在管線防護系統登錄的非現場執法罰單。海淀區城管執法局執法六隊聯合局執法協調二科、綜合調度科依托智慧城管應用,運用區網格化圖像信息系統平臺的監控探頭精確發現問題、精準定位問題、精心解決問題,運用非現場執法的手段發現線索,將其與現場執法相結合,智能處理案件、解決問題。該案件就是非現場執法在地下管線領域的新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執法資源、提高了執法效能,也彌補了執法人手不足的弊端。
走進海淀區城管執法局綜合調度科調度前臺,整面墻的實時監控大屏幕映入眼簾,工作人員正在細心地觀察屏幕,捕捉違法行為的“動向”。科室負責人介紹說:“調度前臺共接入了3套1萬余路實時視頻監控平臺信號,可對全區道路、工地、重點地區進行實時監控,主要開展視頻巡檢、指揮調度、群眾訴求分析研判、新生違建舉報獎勵受理等主要業務工作。”
海淀區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區全面貫徹落實全市正在開展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結合《海淀城管執法系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化年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加強了對職權范圍內安全生產領域各項工作的執法檢查力度。海淀區將在充分運用城管大數據平臺分析研判問題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智慧城管應用平臺的科技優勢,在更多執法領域探索、運用非現場執法方式,實現智能監管、智能識別、智能取證,全面提升執法智慧化水平,實現科技賦能、科技管理、科技執法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