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E早報:斑馬技術:滿足更多汽車行業數字化需求
1、斑馬技術:滿足更多汽車行業數字化需求
斑馬技術公司的2023年《汽車生態系統愿景研究報告》指出,消費者在購買或租賃車輛時,優先考慮的是可持續性和生態友好性。根據報告的數據,全球有80%的受訪消費者表示他們會優先考慮可持續性和環保因素。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制造商需要提供整體供應鏈的實時可見性,并通過數字化運營和實時數據系統來實現。斑馬技術大中華區華南及香港地區業務負責人胡昕指出:“為確保整體供應鏈的實時可見性,可以通過 RFID 和堅固型手持移動數據終端實現數字化運營,從而確保有效且高效地滿足合規性和可持續性層面的期望。”
斑馬技術公司的固定式工業掃描器和機器視覺解決方案成為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工具。通過使用RFID(射頻識別)和堅固型手持移動數據終端,制造商可以實現數字化運營,確保供應鏈的實時可見性,并滿足合規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的期望。這些技術能夠提供準確、高效和可靠的數據采集,幫助制造商實現可視化管理和提高透明度。
2、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7月13日消息,近日,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廣電總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出臺《辦法》,旨在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范應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辦法》提出國家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促進創新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實行包容審慎和分類分級監管,明確了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總體要求。提出了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具體措施,明確了訓練數據處理活動和數據標注等要求。規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規范,明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未成年人用戶過度依賴或者沉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按照《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對圖片、視頻等生成內容進行標識,發現違法內容應當及時采取處置措施等。此外,還規定了安全評估、算法備案、投訴舉報等制度,明確了法律責任。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發展與治理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多方參與,共同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讓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造福人民。
3、京東言犀大模型亮相 明年向產業全面開放
7月13日,京東言犀大模型與言犀AI開發計算平臺亮相2023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暨京東云峰會。言犀大模型融合了70%通用數據與30%數智供應鏈原生數據,瞄準零售、物流、金融、健康、政務等業務場景,著力解決真實產業問題。
據了解,京東言犀大模型預計從明年上半年開始向產業全面開放。京東集團CEO許冉表示,京東制定了大模型“三步走”規劃,分別是內部打造通用大模型、內部產業場景大規模實踐、價值得到內部驗證后開放給合作伙伴。
按照大模型實踐“三步走”規劃,從現在到今年年底,京東將經由高復雜場景大規模錘煉迭代出扎實的產業服務,預計在2024年初,會將大模型能力向外部開放。目前,京東已經走到第二步。
4、上海崇明城區兩條“智慧道路停車場”試運行
為切實緩解老城區停車難問題,提升道路停車場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群眾智能化的停車體驗,今年崇明首批建設的2處、36個高位視頻道路停車泊位于7月12日零時開始試運行。
此次以朝陽門路、富民街兩條道路作為智慧道路停車場試點路段,標志著本區智慧道路停車開啟數字化新時代,有利于管理者精準掌握道路停車資源的使用情況,提高道路停車位的周轉率,最大化利用道路資源,助力靜態交通領域數字化轉型。智慧道路停車場改變了以往車輛停放一小時內均以一小時計算的收費標準,首小時內按分鐘階段收費,更加人性化。“白天15分鐘內收費2元,15分鐘至30分鐘內增加2元,停放半個小時以上但在一小時內再增加3元……”區交通委相關人員介紹。舉例來說,在朝陽門路道路停車場內停車10分鐘,之前的收費標準為7元;智慧道路停車上線后,停車10分鐘被精準計費在0-15分鐘的收費區間,收費僅為2元。一次短時停車就為車主節省了5元。
相較于以往的人工錄入收費管理模式,市民駕駛車輛停入車位后,高位視頻設備自動抓拍車牌信息,開始計算停車時長,車輛離場后系統停止計時,車主可通過下載使用“上海停車”App自助完成繳費,也可在駕車離場之日起的15個工作日內,在“上海停車”App補繳欠費,較好實現了車主自主停車、自主繳費的智能化管理。目前,該兩條道路停車場停車的標識標牌已更新,收費標牌及每個停車泊位上均印有“上海停車”App二維碼,方便車主掃碼安裝。利用高位視頻技術,通過前端天眼技術對路內停車場的車輛車牌信息進行識別與采集,自動檢測并記錄車輛駛入、駛離車位時間,可全天候監管車位。每輛車的停入和駛出都會留存符合標準的圖片和視頻錄像,形成完整的停車取證證據鏈。對于逾期未按要求繳清欠費的違規行為,相關執法部門將按照《上海市停車場(庫)管理辦法》的規定予以處罰,并按規定程序開展欠費催繳,視具體違規情節實施信用管理。
5、IDC:2027年中國物聯網支出規模將趨近3000億美元
7月12日消息,近日IDC發布的2023年V1版IDC《全球物聯網支出指南》(IDC?Worldwide?Internet?of?Things?Spending?Guide)預測,2022年全球物聯網總支出規模約為7,300億美元,2027年預計接近1.2萬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0.4%。
IDC預測,2027年中國物聯網支出規模將趨近3,00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物聯網總投資規模的1/4左右。此外,中國物聯網IT支出以13.2%的五年CAGR穩定增長,增速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從技術維度來看,硬件是物聯網占比最大的技術市場,占比接近物聯網IT總投資規模的一半。聚焦硬件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展物聯網項目,物聯網服務器(Server)市場將迎來高速增長,五年增速超過了20%。除硬件之外,服務也是物聯網占比較大的技術市場,占比接近物聯網IT總投資的40%。
此外,隨著物聯網市場的不斷擴大,物聯網設備正在持續產生驚人的數據量,而這些海量數據中蘊含著巨大的有待發掘的價值。因此,物聯數據分析相關的軟件子市場——分析應用(Analytics?Software)技術將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其五年增速超過了25%。
6、物聯網加持、數字化運營江西馬家柚折射智慧農業新玩法
當前正處于馬家柚果實膨大期,站在廣豐區西壇村蛇頭山四顧,馬家柚枝翠葉綠、果實綴在樹梢,果樹隨著連綿起伏的山丘涌向天際。“占地約7000畝的西壇果園看上去與普通果園并無不同,事實上,該果園已投入1.5億元進行標準化試點改造工作,種植管理裝上了‘智慧大腦’。”馬家柚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吳方方告訴記者,果園已搭建含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物聯網監測等設備。據介紹,通過打造集種植規模、種植品種數量、種植環境等“一張圖”可視化監測系統,當地構建起馬家柚產業大數據庫,為馬家柚的歷史數據積累以及模型分析提供基礎平臺,實現從“會種柚”向“慧種柚”轉變。
“3、2、1,啟動作業……”倒計時結束,一架農業無人機徐徐起飛,姚獻文正操作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隨著螺旋槳的強大氣流,微小水霧被均勻噴灑到果樹上。出生于2004年的姚獻文是廣豐區最年輕的無人機植保員,加入廣豐馬家柚協會后,他負責全區的無人機植保作業,年累計植保作業面積近5萬畝。“我是本地人,也是一名新農人,見證了馬家柚從傳統種植到走出了‘科技范’。對我來說,能把科技帶到農業領域很有成就感。”姚獻文向記者舉例,每到采摘季,通過無人機一小時能運輸3000多斤馬家柚下山,而8個人力運輸,一小時也只能運送幾百斤。廣豐區馬家柚產業協會會長周海訚告訴記者,數字化助力廣豐馬家柚產業發展的同時,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Z世代”成為“新農人”,服務馬家柚產業。
在廣豐鄉村振興示范園,環形交叉、錯落有致的一條條智能分揀線正在“靜候”馬家柚。“之前,廣豐區95%的馬家柚鮮果未經采后商品化處理就直接進入市場銷售,好差混雜,產品檔次、形象易受影響。”江西果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海峰介紹,針對這一問題,當地打造了3條數智化倉儲物流,建立品質分級銷售機制。“種、產、供、銷”全鏈條數字化經營與管理,已帶動當地5萬名果農增收,折射出中國智慧農業新玩法。目前,馬家柚的銷售渠道涵蓋大型商超、電商平臺、水果門店等,實現出口迪拜、意大利、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
7、每臺4/5G手機最高收專利費17元!華為去年專利費收入超40億
華為十年累計研發費用達9773億元人民幣。其中,2022年研發費用為1615億元人民幣,占銷售收入的25.1%,研發支出在全球企業中排名第四。
移動通信、短距通信等ICT基礎性平臺技術是華為研發投資的重要領域,截至目前,華為向主要標準組織提交了超過12萬件標準提案,并成為4/5G、WIFI6等標準的主要貢獻者。
截至2022年底,華為持有超過12萬項有效授權專利,主要分布在中國、歐洲、美洲、亞太、中東和非洲。其中,華為在中國和歐洲各持有4萬多項專利,在美國持有22000多項專利。
具體來看,華為在全球擁有20%的5G和WIFI 6專利、10%的4G專利、15%的NB-IoT和LTE-M專利。
手握如此多的專利,華為也是表示,反對對專利收費過高,其公布收費標準,對4G和5G手機設置的許可費率上限分別為每臺1.5美元和2.5美元,對Wi-Fi 6消費類設備設置的許可費率為每臺0.5美元。
對于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設備,華為設置的許可費率是凈售價的1%,每臺費率最高不超過0.75美元,而對于通過物聯網增強聯接的設備,許可費率則為每臺0.3–1美元。
截至目前,華為已累計簽署近200項雙邊許可協議。此外,超過350家公司已通過專利池獲得華為專利許可。華為歷史上累計支付的專利許可費約是許可收入的三倍。2022年,華為專利許可收入為5.6億美元(約合超40億元)。
8、8月施行!七部門聯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規: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權
據“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廣電總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稱《辦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出臺《辦法》,既是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重要要求,也是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風險的現實需要。
《辦法》提出國家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促進創新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實行包容審慎和分類分級監管,明確了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總體要求。
據了解,《辦法》明確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應當尊重知識產權、商業道德,保守商業秘密,不得利用算法、數據、平臺等優勢,實施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尊重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基于服務類型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透明度,提高生成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等。
9、悉尼啟用彩色電子紙停車告示牌,采用E Ink Kaleido 3 Outdoor面板
據E Ink消息,澳大利亞悉尼交通要道的智慧停車告示牌現已上線,成為全球首款商用的Kaleido 3 Outdoor彩色電子紙告示牌。

據介紹,這款由美國公司Mercury Innovation擔任系統整合商的交通告示牌,除了具有一片13.3吋的電泳式電子紙熒幕 (EPD) 外,同步搭配一片太陽能板。這款配備有可變換停車標志、太陽能充電的告示牌,為悉尼地區在管理路邊停車時,示范了同時兼顧數字轉型與凈零碳排的可能性。
10、兆易創新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超70%
受市場需求整體下滑明顯、產品銷售價格承壓等影響,國內存儲芯片龍頭兆易創新(603986.SH)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大幅下滑。7月13日盤后,兆易創新發布的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0億元左右,同比降幅77.73%左右;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79億元左右,同比降幅80.99%左右。
不過,該業績與一季度相比,已經有所改善,無論庫存還是凈利下降幅度都有一定的好轉,這說明存儲芯片的周期已經處于底部,即將開始回升的態勢。此外,存儲芯片還與AI存力有關,這也是資本市場最近選擇此進行炒作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