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E早報:人保財險雅安市分公司率先在雅安創新使用“電子耳標”技術!
1、人保財險雅安市分公司率先在雅安創新使用“電子耳標”技術!
日前,人保財險雅安市分公司透露,該公司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雅安監管分局的指導下,率先成功試點應用養殖險“電子耳標”技術,切實提升農業保險質效,助力鄉村振興。
“‘電子耳標’內嵌芯片,通過耳標的套打、掃描、錄入,能夠準確核定養殖戶的養殖數量,智能記錄生豬的身份信息,使得每一頭禽畜具有可溯源的‘電子身份證’。”人保財險雅安市分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相較于傳統耳標,“電子耳標”具有操作簡便、標識精準、可溯源、不易丟失、更具耐磨性等特點,實現了公司對生豬養殖進行全流程管控,杜絕了不足額投保等情況,大大提升了養殖業保險的合規性,降低了經營風險。
此外,“電子耳標”采用加密格式,安全防偽。承保端,采用移動DV驗標拍照,精準確定承保標的身份,軟件自動導出清單,后臺統計分析數據;理賠端,使用微信遠程自助查勘,時間鎖死,防范重復理賠,提升理賠時效,降低人力物力成本。“電子耳標”的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難題,管理檔案自動生成,信息更加完善,采集數據真實有效,讓承保和理賠數據更加精確、更加規范。
2、蘋果新專利:在車內定位 iPhone 等移動設備位置
根據美國商標和專利局近期公示的清單,蘋果公司獲得了一項名為《車內定位移動設備的系統和方式》專利,概述了在車內狹窄空間內如何定位 iPhone 等移動設備。Find My 服務現階段沒有使用 UWB 來追蹤 iPhone 或者 iPad,而是依賴 GPS 等相關輔助技術追蹤,其定位精度不高,無法向用戶明確告知 iPhone 在車內的確切位置。
除了撥打電話方式外,蘋果在專利中概述了一種新的方式,主要利用多個信號發生器和遍布車輛的傳感器,通過串聯移動設備中的相關傳感器,用于檢測其位置所在。在專利中概述了包括紅外線、Wi-Fi、藍牙和音頻聲音等多種信號生成技術。
專利中表示通過信號發生器和傳感器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用相關算法撇除車內座椅等障礙物,可以準確定位 iPhone 等移動設備在車內的位置。
蘋果還建議使用慣性測量單元(IMU)可以完成類似的工作。當車輛移動時,IMU 連續收集運動數據,然后由汽車的計算機收集和分析。
3、納芯微2023半年報:汽車電子營收占比提升,傳感器產品逆勢增長
納芯微發布2023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367.67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8.80%。其中,公司主營產品的營收表現:傳感器產品實現營收8,289.99 萬元;信號鏈產品實現營收41,001.35萬元;電源管理產品實現營收22,595.25萬元。
從下游應用的收入結構來看,汽車電子領域收入占比為 26.28%,較去年年度占比提升約3個百分點;消費電子領域收入占比為 10.04%,較去年年度占比提升約3個百分點;工業新能源領域收入占比為 63.68%,在磁傳感器方面,公司推出了符合汽車電子應用的磁線性電流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汽車主驅電機電流檢測場景;推出了0.27mohm低導通阻抗,抗浪涌電流20kA的大電流集成式電流傳感器;車規級的磁開關、磁輪速傳感器等方向研發進展順利。
在溫濕度傳感器方面,已實現單片集成數字輸出高精度溫濕度傳感器穩定量產,此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暖通系統、車載座艙除霧、IoT、冰箱保鮮、智慧農業等應用場景中。此外,在研的表壓、差壓系列壓力傳感器新品進展順利。
4、Gartner發布預測,今年AI芯片收入將達到534億美元
8月24日,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用于運行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的芯片的可能收入今年將達到534億美元,并在2027年繼續增長至1194億美元。
Gartner研究副總裁艾倫·普里斯特利(Alan Priestley)表示,生成式AI的發展正在推動芯片的生產和部署。其指出,“數據中心、邊緣基礎設施和端點設備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應用程序”,創造了對高性能GPU和優化半導體的需求。而且,在許多組織中,定制芯片的部署將取代當前的離散GPU,特別是在涉及生成式AI的工作負載中。
Gartner預測,消費電子領域使用的AI應用處理器的價值將從2022年的5.58億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12億美。它提到了高性能計算系統的需求,以開發和部署生成式AI服務。
Gartner解釋說,許多提供高性能“基于GPU的系統和網絡設備”的供應商“看到了顯著的短期利益”,而長期機會則由那些尋求“高效且經濟的方法來部署這些應用程序”的公司推動。
5、中國知網發布 AI 智能寫作平臺等“大模型 + AIGC”產品
8月24日,據 CNKI 知網官方公眾號表示,在由中核集團(內蒙古)市場開發部、中國知網聯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等多家單位共同舉辦的“2023 年創新與大數據知識管理研討會”上,中國知網正式發布基于“大模型 + AIGC”的大數據知識管理系列產品。
此次知網發布的基于“大模型 + AIGC”的大數據知識管理系列產品,包括“大數據治理平臺”、“數字標準智能應用平臺”、“知網智能寫作平臺”、“中國經濟社會大數據研究平臺”。
據悉,知網 AI 智能寫作是基于大模型和知識庫利用 AIGC 技術開發的“文檔智能生產系統”,據稱 AI 可以根據文檔名稱和主題生成報告大綱,依據大綱 AI 一鍵生成文檔全部章節內容,可視化展示文檔生成全過程。
“智能寫作”是“將大模型生成能力與人機協同、知識庫三者進行融合,嵌入調研報告、規劃報告、研究報告、技術方案、工作總結等文檔編寫場景”。
官方表示,“特別是具有較深技術性、專業性的綜合型報告,AI 工具能夠輔助用戶快速、高效地編寫文檔,并利用知識庫提升報告質量,編輯完成后支持重寫、續寫、潤色等功能,人機協同完善文檔”。
6、蘋果新專利:在車內定位 iPhone 等移動設備位置
根據美國商標和專利局近期公示的清單,蘋果公司獲得了一項名為《車內定位移動設備的系統和方式》專利,概述了在車內狹窄空間內如何定位iPhone等移動設備。
IT之家注:Find My 服務現階段沒有使用 UWB 來追蹤 iPhone 或者iPad,而是依賴 GPS 等相關輔助技術追蹤,其定位精度不高,無法向用戶明確告知 iPhone 在車內的確切位置。
除了撥打電話方式外,蘋果在專利中概述了一種新的方式,主要利用多個信號發生器和遍布車輛的傳感器,通過串聯移動設備中的相關傳感器,用于檢測其位置所在。
在專利中概述了包括紅外線、Wi-Fi、藍牙和音頻聲音等多種信號生成技術。
專利中表示通過信號發生器和傳感器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用相關算法撇除車內座椅等障礙物,可以準確定位 iPhone 等移動設備在車內的位置。
蘋果還建議使用慣性測量單元(IMU)可以完成類似的工作。當車輛移動時,IMU 連續收集運動數據,然后由汽車的計算機收集和分析。
7、電池企業涌入集成賽道,儲能行業競爭加劇
近日,儲能系統招投標市場再現低價,集采4小時儲能系統最低報價跌破0.9元/Wh。今年以來,隨著電池企業加入儲能系統集成賽道,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儲能系統投標報價不斷走低。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電池廠商而言,進行業務拓展,滲透儲能電芯乃至集成領域是必然趨勢,但也讓原本競爭激烈的系統集成市場更加白熱化。目前業內已經出現了較為激烈的價格戰,預計到年底儲能系統的價格仍會在低位徘徊。
8、山東打造智慧農田新模式
“裝有衛星導航的無人機可以自動規劃路線噴灑農藥,并能躲避障礙物。藥物噴完后,會自動返航到加藥點。”23日,德州市齊河縣一家農業服務公司種植主管李建國正使用手機操作無人機,為他所負責的4000多畝玉米地噴灑農藥,每天可噴藥1000畝左右。空氣溫度31.4℃、溫度68.25%,土壤溫度19.05℃、濕度24.1%……李建國的手機上安裝有多個智慧平臺,平臺數據每15分鐘更新一次。他介紹說,如果農田需要補水,通過水肥一體灌溉APP設置好地塊與閥門開閉時間即可。“即使人在外地也不耽誤澆水。”數字化已成為山東農業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近年來,該省多地打造智慧農業系統,借助互聯網平臺監測農業生產數據,提高生產效益,推動農業數字化快速發展。
眼下,在菏澤市巨野縣,越來越多的農業現代產業園把科技和農業緊緊結合在一起。在該縣章縫鎮德福育苗場里,芹菜、西蘭花、黃瓜等苗情茁壯,各種監測數據在終端顯示器上一目了然。“每個苗床都有傳感器,將各類數據傳輸到監測設備上,便于工作人員控制和調整。”育苗工廠負責人姜恒介紹說,入秋以來,育苗場訂單量激增,每月可供應市場500多萬株果蔬苗。菏澤市成武縣則整合全縣農產品優勢資源,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提升農副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其中,成武縣大田集村整合國內大蒜種植面積、國內外銷量以及全國畝產、單產、價格走勢等信息形成大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商戶+農戶”的形式,讓經銷商時刻了解當天大蒜交易市場行情,讓農戶更科學更有效地種植大蒜。
通過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農民可以更加科學地管理農田、種植作物,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德州市臨邑縣投資建設的臨邑縣數字為農服務中心,可提供測土配方、智能配肥、農機作業、糧食晾曬烘干倉儲等多種服務。中心下設土地流轉、農機服務、農技服務三大平臺,促進農業資源共享,打造智慧農業決策體系,為農戶“如何種好田”“如何種田好”提供決策依據。臨沂市郯城縣投資6000萬元打造2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實現“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土地肥沃、管控科學”的農業新業態。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依托理想家庭農場和歸義農場打造的無人數字農場,可實時監測農作物長勢、收集土壤和病蟲害數據,實現農田可視化、自動化管理。
9、通用汽車在上海開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國內企業Momenta提供AI技術支持
據財聯社快訊今日報道,通用汽車近日獲批上海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資質許可,并在指定示范區內開展L4級自動駕駛路測。
報道稱,此次路測首期計劃為一年,主要在上海金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內進行。此次路測將借助Momenta的AI技術加速算法迭代,為通用汽車在華測試車隊未來開展更高階自動駕駛測試、運營奠定基礎。
據Momenta官方介紹,該公司是一家“世界領先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為實現可規模化無人駕駛開拓了全新路徑:基于數據驅動的“一個飛輪”的技術洞察和“兩條腿走路”的產品戰略,實現Mpilot(量產自動駕駛)與MSD(完全無人駕駛)的規模化應用,“全面改善未來出行體驗”。
10、美國延長韓國等的中國芯片出口豁免
美國已決定延長一年的豁免,允許韓國和中國臺灣芯片制造商繼續將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和相關設備引入中國大陸。此舉被視為可能破壞美國遏制中國在科技領域發展的努力,但它也有望避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出現大范圍中斷。
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和安全事務的副部長艾倫·埃斯特維茲 (Alan Estevez) 在 6 月份的一次行業活動中談到了延期的可能性,延長期限尚未確定。但政府已提出一項無限期豁免的提案。“拜登政府打算延長豁免,允許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制造商保持在中國大陸業務。”報道稱,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和安全事務的副部長艾倫·埃斯特維茲上周在一個行業會議上表示,拜登政府打算延長一項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這項政策旨在限制美國以及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公司向中國出售先進制程芯片和芯片制造設備。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削弱美國在芯片上對中國出口管制政策的效果。
去年十月,美國對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和芯片制造設備實施了全面限制。它還禁止“美國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幫助中國工廠開發或生產芯片,禁止將使用美國設備制造的某些芯片銷售給中國,這使得以中國大陸為重要芯片市場的韓國等受到沖擊。
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臺積電都在中國設有主要生產中心,他們游說反對限制措施,聲稱這將對業務造成重大打擊。美國隨后向這些公司頒發了為期一年的豁免,允許它們繼續進行與實施限制之前所從事的交易類似的交易。
美國計劃以相同的條件延長目前將于今年 10 月到期的豁免。這將使韓國和中國臺灣公司能夠將美國芯片制造設備和其他關鍵物資帶到其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從而使生產能夠不間斷地繼續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