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對話技象科技:我們嘗試通過窺探TPUNB來了解LPWAN市場

作者:來源網絡(侵權刪)
來源:RFID世界網
日期:2024-10-18 13:40:01
摘要:LPWAN
關鍵詞:LPWAN

去年底,印度尼西亞通信和信息部(SDPPI)發布了非蜂窩網絡LPWAN技術的法規草案,2個月后,最終發布了新的非蜂窩網絡LPWAN技術的法規,即《KEPMEN KOMINFO NO 5 TAHUN 2024》。

在國內,即便在LPWAN爆火的那幾年都沒有這種“待遇”。現如今,LPWAN在國內的發展情況已然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概括為:曾經最熱門NB-IoT、LoRa逐漸淡出視野,其他新興的LPWAN技術在自己的賽道上持續耕耘。

為了了解業界如何看待當下LPWAN的發展,物聯傳媒采訪了技象科技總工程師溫文坤博士,探討了LPWAN產業發展現狀、LPWAN產業AI化的可能性、TPUNB發展近況、產業生態成功打造的關鍵點等諸多話題。

本文將從LPWAN產業以及TPUNB技術兩部分進行呈現:

01關于LPWAN產業

物聯傳媒:

LPWAN這個概念曾經很火,但現在市場上聲音小了很多,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2015-2016年期間,當時在一個網絡系統里面通信技術占主導地位,但是兩年之后,就已經不再強調采用哪種通信方式了。再加上,近兩年大家的關注點從通信技術轉移到了應用端。我認為,萬物互聯發展到這個階段,連接已然成為每個物聯網應用里面一個最基本的環節,所以說人們對這一塊的關注會更少一點。

物聯傳媒:

據我們了解到信息來看,LPWAN里最開始火的NB-IoT和LoRa有在走下坡路的感覺,作為同樣LPWAN技術的技象科技是怎么看待這個現象的?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我認為造成NB-IoT與LoRa這一現象的原因并不同,NB-IoT因自身技術特性的框定,在目標場景的選擇和市場規模的拓展上受限,而LoRa更多的是受經濟、政治環境的影響。所以說,NB-IoT與LoRa的衰退并不影響我們對于整個LPWAN市場的信心,市場需求一直都在,并且很難通過5G、6G等技術來滿足所有需求。

物聯傳媒:

此前,LPWAN最有代表的技術是LoRa,但LoRa也搞了這么多年,能規模化的應用點主要也就是一些抄表,TPUNB的應用場景如何突破LoRa的桎梏?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LPWAN的應用范圍其實很大,之所以抄表這塊最先發展起來,是因為市場的戰場最前端,需要部分市場應用先響應,并且在抄表這一塊,它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

針對抄表的需求,現在跟十年前已經不一樣了,以前只是希望省掉抄表員去現場抄表的工作,而現在隨著AI、大數據的發展,對于智能表計的功能要求從實現遠程抄表到狀態監測與預警、用能策略智能規劃以及統計查詢等。因此,原來安裝的表計就需要去更換,這就意味著表計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而且,我認為LPWAN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功耗極低,二是成本要低,三是覆蓋距離,只要滿足這三點,就有發展的市場空間,不用擔心會被其他技術把市場全部占了。

物聯傳媒:

最近一兩年可以看到很多企業都在AII-in AI,包括最近看到的高通芯片產品都在主要強調AI能力,咱們TPUNB也是一項連接技術,有沒有想過如何跟AI結合起來,或者說TPUNB的適用場景跟AI的結合度高不高?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我認為LPWAN可能會比其他領域晚一些AI化。一方面,LPWAN是一個分散的市場,而LPWAN產業要AI化,就需要很多產業共同支撐才會逐步發展起來,比如客戶有需求、產業有解決方案,只有當這兩個點契合在一起,它才能夠發展起來。即便客戶有需求、也有解決方案,但如果無法普及開的話,產業同樣很難發展起來。因此,LPWAN產業要AI化,時間線應該會比較長。另一方面,低功耗、低成本是LPWAN基本訴求,如果加入AI的話,那其實是有沖突的。所以現在很多在做AI的公司,他們也在做這種輕量化的,包括AI計算模型,就是在為物聯網的這種省電模式下的應用提前布局。

但是,AI在物聯網領域,甚至在LPWAN領域,未來它會是一個很必要的因素,因為它代表的一個海量數據的上傳,現在提出來的很多問題也都指向了一個點,就是數據量太龐大,所以提出了分布式計算、聯邦學習,這種架構都是需要物聯網來支撐它,現在的通信芯片在未來也肯定會加入AI,幫助完成初步的數據篩選,保證只把關鍵數據傳輸給云端,減少云端的負載。

總結起來,LPWAN產業未來肯定會AI化,只是不會那么快,因為現在來看LPWAN最大主要的需求還是低功耗、低成本。

往大了說,其實不止LPWAN往AI的演進,而是整個通信系統,AI與ICT進行融合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技象科技從技術的戰略規劃上來看,也將往這方面來發展。

02關于TPUNB技術

物聯傳媒:

聊一聊關于TPUNB最新的產業進展,比如技術突破,應用突破等。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TPUNB是技象科技推出的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的超遠距離無線傳輸技術,100%自主研發LPWAN 無線窄帶通信系統。TPUNB實現了從物理層、鏈路層到平臺層統一設計,由“底層” 和“系統”兩大能力共同驅動的全棧式物聯網窄帶通信系統,圍繞這套系統,技象科技可提供從芯片、通信協議到工程應用一系列的產品/方案。

這幾年,TPUNB在不斷地演進。盡管技象科技在2018年12月才成立,但其核心研發團隊在通信行業已經擁有二十余年的沉淀,因此2019年TPUNB窄帶物聯專網原型系統便誕生推向市場,在項目應用中不斷更新迭代,TPUNB技術也逐漸成熟。

直到去年,我們認為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因此又推出了一塊演進的芯片——象芯二號,預計近期可以量產發布。芯片的升級代表著底層技術的一個演進,而系統方面,我們也在跟下游的用戶、生態不斷的磨合,以便打造成一個越來越完善的系統。

物聯傳媒:

技象科技的產品覆蓋了芯片、模組、終端、平臺等,在這種情況下去建生態的話,是否會引起合作伙伴的擔憂?技象科技如何定位自己在產業鏈中的角色?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對于物聯網領域來說,創建生態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IoT跟一般的通信系統不一樣, 它的內涵不僅僅是通信,還包括網絡、應用、數據處理等。因此,一家企業無法覆蓋所有業務需求,需要產業鏈上其他的參與者參與進來。

TPUNB這套通信系統及場景應用是我們的核心,目前我們的做法是,基于這個核心向外來拓展,跟合作伙伴一起來打造行業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在必要的情況下,比如當某一個節點、某一個環節的生態還不成熟的時候,我們就去把整條鏈條拉通。

技象科技的核心能力就兩個:一個是底層技術,一個是系統技術。基于我們團隊的組成,主要還是以做通信系統為主,而不會專注于平臺、應用。從客觀上來看的話,我們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個通信系統。

物聯傳媒:

TPUNB在表計領域占比如何?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我們現在在表計領域,市場占比應該不算大,因為本身投入不大,目前就幾個水表改造項目在試點。

2022年,我們確定了一個“2+1”的戰略:立足于TPUNB產品體系生態的開拓,深耕政企大型項目與能源行業兩大方向。

政企方向,我們已經在廣州市海珠區的琶洲島區域打造了首個全國產化的物聯感知專網,實現了琶洲島區域100%TPUNB信號全覆蓋,保障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通信,并搭載了道路安全監測、文物古建安全監測、舊改社區安全監測、電動自行車違規入戶充電監測、河流監測、園區能耗等6大行業應用場景解決方案。未來還可為政府拓展更多的物聯監測行業應用場景,提供安全通信支持,賦能城市精準治理。

能源方向,技象科技打造了部署于配電房的TPUNB智能網關和智能監測系統,通過收集配電房里幾十個傳感器的數據,實時監測配電房各參數并分析處理,解決過去人工巡檢錯漏多、及時性差的痛點。

當然,無論是表計領域還是我們深耕的兩大業務方向,我們都期待未來取得更好的成績。


物聯傳媒:

TPUNB在努力的打造一個產業生態,但我們也看到了市場上一些其他的競品也在做這樣的產業生態,您覺得做產業生態成敗的關鍵點是什么?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我覺得能不能成功有幾個關鍵點。首先是生態愿不愿意開放,其次是能不能給到生態合作伙伴信心,就是對市場的信心。

現在確實有很多LPWAN技術存在,每個技術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市場的反應并不完全取決于技術本身,更多的是怎么快速的幫客戶解決問題,然后怎么讓客戶覺得你的這套系統好用,最后愿意把它推廣出去。

技象科技是先給客戶信心,再有一些示范,同時本身又有比較強的系統打造能力,所以即便現在的生態還沒有LoRa那么廣,我們仍然很有信心。在此,我也多說一句,如果有伙伴愿意深度參與進來,我們都是很歡迎的。

物聯傳媒:

技象科技作為中國電科集團的混改制科技企業,去年也獲得了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的投資,這些背景會對TPUNB產業生態的發展產生哪些助力?

技象科技總工溫文坤博士:


大家天然地對大機構/企業背書的技術有更多的信任,而TPUNB并非大機構/企業主導的LPWAN技術,在沒有合作基礎的時候,想取得客戶信任方面相對更難。但是,我們公司作為中國電科集團的混改制科技企業,又獲得過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的投資,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給了我們以及客戶很大的信心。基于這樣的信任基礎,加之TPUNB本身的技術特點,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解決客戶的問題,合作之后就能進一步鞏固客戶對我們的信任。


~END~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