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股份發布 “ 三無 ” 公告:傳感器項目工作組 無客戶,無訂單,無業務收入
凌云股份多項新業務進展存不確定性,提醒投資者審慎決策。
近日,凌云股份就市場關注的機器人、無人駕駛、飛行汽車及新能源業務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回復,并發布了相關風險提示。
經核實,公司在多個新業務領域的研發及市場拓展均處于初期階段,未來是否能夠如期完成產品匹配及市場需求量均存在不確定性。
傳感器業務
尚未有客戶和訂單
在機器人相關業務方面,凌云股份前期曾表示,公司作為牽頭方聯合相關單位成立了傳感器項目工作組,組織制定項目計劃,推進項目開發,相關產品可應用于機械臂、機器人等領域。
然而,經核實,公司傳感器業務目前仍處于內部自行研發階段,尚未有客戶和訂單,也無相關業務收入。公司表示,未來傳感器產品是否能夠如期完成匹配及市場需求量均存在不確定性。
無人駕駛業務方面
處于研發階段,尚未商業化
在無人駕駛相關業務方面,公司前期透露,線控轉向系統是車輛實現無人駕駛的重要產品之一,凌云股份已在該領域開展了技術研發。
但經核實,公司線控轉向系統目前同樣處于內部自行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應用,無客戶和訂單,也無相關業務收入。
公司強調,未來無人駕駛產品的市場需求及匹配進度均存在不確定性。
飛行汽車相關業務
此前的定點項目金額較小
對于飛行汽車相關業務,公司前期曾表示其汽車流體管路系統、鋁制輕量化等產品可應用于低空經濟領域。
然而,經進一步核實,公司向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提供的鋁制下橫梁產品并不屬于公司新業務拓展,而是原有業務范疇內的定點供應。目前雖有定點,但金額較小,僅占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的0.03%。
新能源業務方面
與小米汽車的合作 對整體業績影響不大
在新能源業務方面,公司向賽力斯(問界)、北汽(享界)、奇瑞(智界)和長安(阿維塔)等車企提供了熱成型和保險杠等產品。
然而,這些產品均屬于公司原有業務范圍,并非新增業務。經核實,2024年1-9月,這些產品的銷售收入合計約0.43億元,占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的0.22%。
同時,公司還向小米汽車提供了熱成型和保險杠產品,2024年1-9月銷售收入合計約1.5億元,占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的0.79%。盡管與小米汽車的合作金額相對較大,但公司表示,這些產品產生的損益對公司整體業績的影響仍然較小。
公開資料顯示,凌云股份成立于1995年5月,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系統下屬的河北凌云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第五汽車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等五家企業發起創立。2003年8月1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注冊資本31200萬元。公司現擁有15家控、參股子公司,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