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今日話題  >  正文

國內電動兩輪車銷量排行榜:通信北斗關鍵上車機會!

作者:來源網絡(侵權刪)
來源:RFID世界網
日期:2024-11-18 10:39:29
摘要:經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也就是俗稱的“新國標”已于11月開始強制實施。新國標為電動自行車增加了實時通信、北斗定位兩項強制功能要求。
關鍵詞:北斗

國內電動兩輪車銷量情況(單位:萬輛)

圖片

數據來源:企業年報,行業機構統計

在近期正在進行的《2024廣域物聯——中國蜂窩&衛星物聯產業研究白皮書》報告調研過程中,電動自行車應用被Cat.1產業認為將在2025年迎來爆發。

支持這種判斷的理由是:

1、在政策風向的部分,經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也就是俗稱的“新國標”已于11月開始強制實施。新國標為電動自行車增加了實時通信、北斗定位兩項強制功能要求。

2、在產業規模的部分,截至2023年底,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3.5億。基于國內市場已經進入常態替換的階段,按照每輛車5-7年的使用年限來計算,每年預估5000萬輛的換新需求也是合理的,屆時每輛車上都需要有1 PCS通信模塊。在通信技術選型方面,Cat.1性價比非常高,穩定性、可靠性皆有保障,因此產業界對Cat.1在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上的滲透率十分樂觀。

基于以上數據可以進一步來說以下信息:
01

按照銷量水平,中國市場電動兩輪車品牌可以分成幾個梯隊。

圖片

千萬級:雅迪、愛瑪;800萬級:臺鈴;200萬級:新日、綠源、立馬、小刀、九號(2023年銷量首次超過百萬,預計2024年實現銷量超200萬);100萬級:五星鉆豹、小牛(2021年實現了銷量超百萬,但此后逐年降低,2024年正在實行調整以推動銷量增長)。

02

電動兩輪車范圍大于電動自行車,關于電動自行車的銷量統計更加精細。

圖片

從概念上,電動兩輪車包含電動自行車以及同樣具有兩個車輪的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電自與電摩的主要區別在于后者屬于機動車,需要摩托車駕照、需要上牌、最高車速更高些。所以,以上銷量統計皆是包含了三種車型,并不只是我們此次關心的新國標主要影響的電動自行車。

目前,單獨披露電動自行車銷量的品牌有雅迪、愛瑪、綠源,它們近年電動自行車銷量情況如下。

雅迪、愛瑪、綠源近年電動自行車銷量情況(單位:萬輛)

圖片

可以發現,雅迪、愛瑪、綠源2023年電動自行車銷量總和超過2000萬輛,按當年電動自行車銷量5500萬輛計算,雅迪電動自行車銷量占全行業的份額為20%,三家電動自行車銷量總和占全行業比重為39%。

并且通過對比,2023年這三家公司電動自行車銷量在公司電動兩輪車銷量中的占比都大約為70% 。當然,并非所有公司在這方面的比例都靠近70%,例如九號公司應該就是電摩產品銷量更多。

03

在關注國內市場時也可準備海外市場。

圖片

以上10家企業電動兩輪車銷量多發生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的依賴本土特征,這體現在雅迪集團超過90%的綜合收入及經營利潤總額來自中國,愛瑪科技、綠源也都只有1%、2%的營收來自境外。

正因如此,當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狀態時,適逢東南亞正在推進“油改電”政策,擴展海外市場也是各家企業關注的。除此以外,在海外市場便不存在新國標政策利好了,產品角度更加考驗合規和智能化水平。例如某公司提及其Cat.1模組被應用在非洲兩輪車市場,可以實現車輛實時定位和監控,掌握車輛的動態信息。

04

洗牌將持續進行,未來市場集中度將會更高。

圖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包括電動自行車在內的助動車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738家,以上所列10家企業銷量總和占市場規模大半,但依然存在眾多小型品牌具有銷量,可見該領域市場競爭激烈。

圖片

最后我們也能發現,到了最高層次加強規范、提高體驗的時候,兩輪電動自行車也可以像其他產業一樣建立起智能生態,例如和智能頭盔的更好融合,可以加上非常多豐富的功能;例如對共享單車、外賣配送等垂直行業提供定制終端及服務。

總之,隨同規范慢慢變好的,是智能化的逐步滲透,也是包含Cat.1通信在內的物聯網軟硬件企業的機遇所在。

圖片

基于廣域物聯行業現狀,物聯傳媒、智能通信定位圈攜手AIoT星圖研究院精心策劃了《2024廣域物聯——中國蜂窩&衛星物聯產業研究白皮書》。

《白皮書》討論的技術主要有Cat.1、4G、5G、NB-IoT、5G-RedCap、衛星通信、6G等,將全面研究廣域物聯技術演進、產品創新、市場動態、關鍵參與者以及未來發展路徑,為行業內外提供一份深度且具有前瞻性的產業指南。

值此《白皮書》撰稿之際,誠摯邀請所有對此領域感興趣的企業或個人與我們交流或參與內容建設(掃描上方圖片二維碼取得聯系),攜手推動廣域物聯產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