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如何賦能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農業領域,灌溉是水資源利用的主要途徑,然而傳統的灌溉方式存在水資源浪費、不均衡和高成本等問題,在此背景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為現代農業節水灌溉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水資源的實時監測和控制,提高灌溉的精確性和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節水灌溉中的應用
(一)RFID技術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是一種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目標對象的自動識別技術,利用目標對象上攜帶的RFID標簽與讀寫器進行通信,對目標對象進行快速識別和數據交互,實現對物體的識別和追蹤。
RFID技術主要由RFID標簽、讀寫器和數據處理系統組成。RFID標簽是一種小型電子設備,內部包含一個微芯片和一個天線,可以不依賴電池接收和發送無線電信號,被粘貼、固定在物體上,或者直接集成到產品中;讀寫器是RFID系統的設備,用于向RFID標簽發送無線電信號,并接收從標簽上返回的數據,能夠讀取多個RFID標簽的信息,并實現與標簽的雙向通信;數據處理系統負責接收和處理來自讀寫器的數據,提供數據存儲、查詢、分析和管理功能,這些數據可以被整合到現有的企業信息系統中,以支持相關業務流程。
在現代農業節水灌溉中,RFID技術的應用可以為農民提供精確的數據收集和管理,從而實現更高效的節水灌溉。
(二)Wi-Fi技術
Wi-Fi技術是一種無線局域網技術,基于IEEE 802.11標準,并利用無線接入點(通常是Wi-Fi路由器)創建無線網絡,并允許設備通過無線信號連接到互聯網或局域網,設備(例如手機、電腦等)可以使用Wi-Fi適配器接收和發送無線信號,實現無線通信和數據傳輸。
Wi-Fi技術在現代農業節水灌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Wi-Fi技術的應用,農民可以實現對農田數據的實時采集和監測,遠程控制灌溉設備,進行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實現精確節水灌溉。同時,Wi-Fi技術的覆蓋范圍廣和信號穩定性高,提供了可靠的無線通信支持,適用于農田場景的應用需求。
(三)傳感網技術
傳感網技術是一種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技術,通過部署大量的傳感器節點來感知、收集和傳輸環境中的數據,傳感器節點可以感知并測量各種環境參數,如溫度、濕度、光線、壓力等。
布置各種類型的傳感器節點在農田中,可以監測和采集關鍵的環境參數,如土壤濕度、溫度、光照強度等,傳感器節點采集的數據可以傳輸到云平臺或農田管理系統,實現實時、準確地獲取農田環境信息,并將數據傳輸到中心平臺進行分析和處理。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節水灌溉中的探究
(一)節水灌溉工作流程
不同地區的農田規模、作物類型、土壤特性等因素不同,導致灌溉設備和監測設備的分布情況存在差異。因此,要設計一個能夠互動和有效控制的網絡系統來連接和管理各個設備,實現設備之間的通信和數據交換,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協調控制,即控制系統,這是現代智慧農業節水灌溉的核心所在,應該具備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以適應不同地區的需求和變化。
控制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和進行數據分析,實現自動化的灌溉控制,從而優化灌溉資源利用,減少水耗和能源消耗,提高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和效益;同時部署傳感器節點,實時采集和監測農田的環境參數,例如土壤濕度、溫度、光照強度等,并將采集到的數據發送到云平臺進行處理。
云平臺接收傳感器節點發送的數據,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利用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算法,可以建立預測模型,分析土壤水分需求和作物生長情況,預測灌溉需求。
基于數據處理和分析的結果,系統可以提供決策支持。根據預測模型和農田的實時環境數據,系統可以計算出最佳的灌溉時機、灌溉量和灌溉方式,決策支持系統可以自動化地進行決策或向農民提供指導,以實現節水灌溉。
在決策支持系統的指示下,可以自動控制灌溉設備的開啟和關閉,并結合預測的灌溉需求,調節灌溉設備的水流量和持續時間,以確保農田得到適當的灌溉量。通過傳感器節點和灌溉設備的互聯,系統可以實時監測農田的水分狀況、灌溉設備的運行狀態等,向農民發送實時的監測數據和報警信息,提供灌溉效果的反饋。同時,系統記錄和存儲歷史的灌溉數據和農田環境數據,用于后續的分析和優化,幫助農民了解農田的水分管理情況,提高灌溉效率。
(二)節水灌溉的物聯網方案
現代農業節水灌溉中,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來構建專門的控制系統。
1、控制中心是農業節水灌溉系統的核心部分,用于集中管理和監控整個系統。在控制中心中,操作員可以通過電腦或者終端設備實時監測和控制農田的灌溉情況,基于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對灌溉過程進行調整和優化。
2、農業通信設備是連接各個組件的關鍵,可以利用無線通信網絡進行通信和數據傳輸,實現系統中各個組件的協同工作。例如,控制中心可以發送控制指令,傳感器可以將數據傳輸回控制室。
3、在農田中安裝傳感器用于采集各種數據,如土壤濕度、氣象條件、作物生長情況等。通過無線通信設備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回控制室,供操作員實時監測和制定決策,幫助系統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灌溉量和灌溉時間的調整。
4、驅動器負責控制灌溉設備的運行,例如灌溉泵、灌溉管道等。根據控制中心發送的指令和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驅動器可以自動調整和控制灌溉設備的工作狀態,實現節水灌溉。
5、無線通信網絡是連接控制中心、傳感器和驅動器的關鍵橋梁,提供了穩定的數據傳輸通道,確保各個組件之間能夠實時通信和進行數據交換。通過無線通信網絡,控制室可以遠程控制和監測農田的灌溉情況,提高管理效率。
(三)系統架構
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現代農業節水灌溉中,要進行系統性的架構,包括感知層、網絡層、數據處理與存儲層、應用層等。感知層主要由傳感器、執行器和通信設備組成,傳感器可以用于監測土壤濕度、氣象因素、作物生長狀態等關鍵參數,執行器可以控制灌溉設備的開關和灌溉量,這些設備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數據傳輸到下一層網絡層。
在網絡層,物聯網技術用于構建一個可靠、安全的網絡通信系統,包括無線傳感器網絡(WSN)、LoRaWAN、NB-IoT等通信協議和技術,通過網絡層,傳感器數據可以傳輸到云平臺或邊緣計算節點進行處理和存儲。
數據處理與存儲層使用邊緣計算節點或云平臺對感知層采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存儲,經過數據清洗、處理算法、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的過程,完成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實現更精確的灌溉調控和農田管理。
在應用層,依托用戶界面(如手機 App 或網頁)或API接口,相關人員可以實時監控和控制灌溉系統,查看實時數據、設定灌溉計劃、接收報 警和推薦等功能,還可以結合其它農業管理系統提供更全面的農田管理服務。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節水灌溉中的趨勢
時代在不斷發展,科技也在創新,在這個背景下,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現代農業節水灌溉中,也必將出現新的發展趨勢。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獲取大量的土壤、氣象和作物生長數據,未來,將更加注重將這些數據與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以更好地理解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并利用這些數據為農民提供智能化的灌溉決策支持,實現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
隨著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節水灌溉中的應用推進,將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物聯網生態系統,不僅農田中的各類傳感器、執行器和灌溉設備可以互聯互通,還可以與其它農業管理系統(如氣象數據、作物生長模型等)進行集成,共同為農田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決策支持。
在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自動化和無人化操作將成為現代農業節水灌溉的趨勢,傳感器和執行器的廣泛應用可以實現自動監測、控制和調節灌溉系統,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并提高灌溉的精確性和效率。除了物聯網技術,新興的技術如5G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也將與物聯網技術進行融合應用,將進一步推動農業節水灌溉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