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投出手!廈門一3D視覺傳感器廠商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近日,唯琴(廈門)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唯琴科技)已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廈門高新投管理的知博創智一期基金,本輪融資將用于高精度傳感器量產投入及海外市場拓展。
據廈門高新投公號內容顯示,唯琴(廈門)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馬克拉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極少數既擁有3D線激光輪廓傳感器核心技術又擁有完全自主的通用場景工業視覺軟件的企業。
從"卡脖子"到"雙自主"
3D線激光傳感器的國產突圍
在工業質檢領域,3D線激光輪廓傳感器的精度直接影響著缺陷檢測的準確率。據MarketsandMarkets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線激光傳感器市場規模達17.8億美元,但國產化率不足15%。唯琴科技通過自研的激光相位調制算法,將檢測精度提升至±2μm級別,達到國際一線水平。其創新性的多頻段信號處理技術,有效解決了金屬反光表面檢測的世界性難題。
SGVision平臺的生態構建
與硬件突破形成閉環的,是其完全自主的SGVision工業視覺軟件平臺。該平臺采用模塊化架構設計,支持零代碼快速部署,將傳統視覺項目的開發周期從2周縮短至3天。通過集成機器學習框架,系統具備自學習能力,在3C電子行業的漏檢率已降至0.02%以下。這種軟硬協同的技術路線,打破了工業視覺領域長期存在的"硬件依賴進口,軟件受制協議"的困局。
產業協同的廈門樣本
資本與技術的精準耦合
廈門高新投的注資絕非偶然。作為國家光電顯示產業集群示范區,廈門已集聚宸鴻科技、天馬微電子等龍頭企業,形成從材料、設備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唯琴科技的技術突破恰逢廈門市"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的實施窗口期,其3D視覺系統在平板顯示模組檢測環節的應用,使本土配套率提升27個百分點。
應用場景的垂直深耕
在新能源電池檢測領域,唯琴的解決方案已實現電芯極片0.1mm級毛刺檢測,檢測速度達到120m/min,較傳統方案提升3倍。這種深度場景化能力,源于其深圳子公司馬克拉伯積累的3.6萬小時工業現場數據。通過建立行業最大的缺陷特征數據庫,系統可識別137類工業品表面缺陷,覆蓋90%以上常見工業場景。
全球化競爭的新態勢
技術出海的雙向邏輯
隨著本輪融資注入,唯琴科技啟動的海外市場拓展呈現出"技術輸出+標準共建"的雙重特征。在東南亞市場,其方案已通過CE、FCC認證,并在越南手機組裝廠實現首單落地。不同于傳統設備出口,公司采取"本地化算法訓練+云端模型迭代"模式,使系統自適應能力提升40%。
產業生態的重新洗牌
國際巨頭開始調整策略應對中國企業的崛起。基恩士2023年報顯示,其中國區工業視覺產品價格下調15%,同時加快本地化研發中心建設。這種競爭格局的演變,倒逼國產企業構建更完整的技術護城河。唯琴科技正在布局的"視覺感知-邊緣計算-數字孿生"技術鏈,或將重塑工業質檢的價值鏈條。
結語
從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到生產線的實際應用,唯琴科技的成長軌跡揭示了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深層邏輯:真正的產業自主化不是簡單的進口替代,而是通過底層技術創新重構產業生態。當工業視覺的"中國方案"開始參與全球標準制定,這場始于傳感器技術的突圍戰,正在演變為智能制造體系的話語權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