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今日話題  >  正文

RFID實現機場智能分揀

作者:貴州省拓惠利奧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日期:2025-05-23 15:49:26
摘要:RFID技術的工作頻率范圍廣泛,從低頻(LF)到超高頻(UHF),乃至微波頻段(MW)。在機場分揀系統中,通常采用超高頻RFID技術,因其具有較遠的讀取距離和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適合于快速、大規模的行李處理。
關鍵詞:智能分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通過無線電波實現對標簽的識別和數據的讀寫,無需直接接觸或視線可見。RFID系統主要由電子標簽(Tag)、讀寫器(Reader)和天線(Antenna)組成。電子標簽附著在待識別物體上,讀寫器通過天線發射無線電波能量,激發標簽電路工作,從而讀取或寫入標簽內的數據。

RFID技術的工作頻率范圍廣泛,從低頻(LF)到超高頻(UHF),乃至微波頻段(MW)。在機場分揀系統中,通常采用超高頻RFID技術,因其具有較遠的讀取距離和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適合于快速、大規模的行李處理。

1.2 機場分揀系統發展歷程

手動分揀階段:最初的機場分揀完全依賴人工,效率低下且錯誤率高。

機械化分揀階段: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機械化的分揀系統,通過傳送帶和機械臂實現行李的自動分揀,但仍需人工識別行李信息。

條碼識別分揀階段:條碼技術的應用使得行李信息的自動識別成為可能,提高了分揀效率和準確性。

RFID技術應用階段:RFID技術的引入標志著機場分揀系統向智能化、自動化的轉變,實現了行李的實時追蹤和高效分揀。

1.3 RFID技術在機場分揀中的優勢分析

非接觸式識別:RFID技術無需接觸即可識別標簽,適用于高速移動的行李,提高了分揀效率。

多標簽同時識別:RFID讀寫器可以同時識別多個標簽,大幅提升分揀速度。

穿透性和抗干擾能力:RFID標簽可以穿透紙張、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屬材料,即使行李被遮擋也能被識別。

數據容量大:RFID標簽可以存儲更多信息,如行李的目的地、航班號等,便于行李追蹤和管理。

安全性高:RFID標簽的數據可以通過加密,提高數據安全性,防止信息被非法讀取或篡改。

圖片

二、機場分揀系統組成與工作流程

2.1 系統組成概述

機場分揀系統是機場行李處理的核心,由多個子系統組成,共同實現行李從值機到裝載飛機的全過程管理。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值機托運系統、安檢信息系統、中轉行李處理系統、早到行李存儲系統以及到港行李處理系統。這些子系統通過高度集成的信息技術和自動化設備,確保行李能夠高效、準確地分揀至正確的航班。

2.2 值機托運環節

值機柜臺配置:每個值機柜臺都配備了RFID行李條打印機,用于打印并粘貼RFID標簽于旅客行李上,標簽內嵌有芯片,存儲有行李的詳細信息,包括航班號、目的地等。

信息綁定:在值機過程中,RFID讀寫器會讀取行李標簽信息,并與旅客的登機牌信息進行綁定,確保行李信息的準確錄入。

行李輸送:完成值機手續后,行李通過輸送帶被送往安檢區。在此過程中,RFID系統能夠實時追蹤每件行李的位置,確保行李流向的透明性。

2.3 安檢信息子系統

X光安檢:所有托運行李都必須經過X光機檢查,以確保行李中沒有違禁品。

數據采集:安檢過程中,RFID讀寫器會再次讀取行李標簽,將安檢結果與行李信息綁定,為后續的分揀和追蹤提供數據支持。

異常處理:若行李中發現異常物品,系統會自動將該行李引導至人工開包檢查區域,同時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2.4 中轉行李處理子系統

中轉識別:系統通過RFID技術識別中轉行李,并根據行李標簽上的航班信息,自動分配至相應的中轉區域。

行李轉運:中轉行李通過專用的輸送線被送往指定的分揀區域,等待后續航班的裝載。

信息更新:在中轉過程中,RFID系統會更新行李的最新位置和狀態信息,確保行李信息的實時更新。

2.5 早到行李存儲子系統

行李存儲:早到的行李被放置在存儲區域,每個存儲位置都裝有RFID讀寫器,用于追蹤行李的存儲狀態。

釋放機制:當航班開始辦理值機時,系統會自動釋放存儲的行李,并通過輸送帶將行李送回分揀系統。

實時監控:在整個存儲期間,RFID系統會實時監控行李的狀態,確保行李的安全和及時釋放。

圖片

三、RFID技術實現機場分揀的關鍵環節

3.1 行李標簽與RFID芯片的綁定

在機場分揀系統中,行李標簽與RFID芯片的綁定是實現智能分揀的第一步。這一環節的關鍵在于確保每件行李的信息都能被準確、快速地記錄和識別。

標簽設計:RFID標簽必須能夠抵抗各種環境條件,如濕度、溫度變化和物理沖擊。標簽通常包含一個芯片和一個天線,芯片內存儲行李信息,天線用于與讀寫器通信。標簽的設計要考慮到行李的不同形狀和大小,以確保標簽能夠牢固地附著在行李上。

信息寫入:在值機柜臺,工作人員將旅客信息、航班號、目的地等數據寫入RFID標簽的芯片中,RFID打印機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行李標簽,提高了值機效率。

圖片

3.2 行李信息的實時讀取與跟蹤

讀取設備布局:在行李處理的關鍵節點,如值機柜臺、安檢點、分揀區和登機口,安裝RFID讀取設備。

數據傳輸與處理:當行李通過RFID讀取點時,讀寫器會捕獲標簽信息,并將其傳輸到中心數據庫,系統需要能夠處理大量數據,并且實時更新行李的位置和狀態。

異常處理:在跟蹤過程中,如果發現行李信息異常或行李未按預期路線移動,系統會觸發警報,并通知工作人員進行干預。

3.3 行李分揀的自動化控制

分揀邏輯:分揀系統根據讀取到的RFID標簽信息,自動將行李引導至正確的滑槽。

自動化設備:現代機場分揀系統使用自動化設備,如自動導引車(AGV)和機器人臂,來移動和分揀行李。

性能監控:系統需要監控分揀性能,包括分揀速度、錯誤率和設備狀態。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可以優化分揀流程,提高效率,并預測和預防潛在的問題。

圖片

四、技術實現與設備選型

4.1 RFID讀寫器與天線的部署

讀寫器選型:考慮到機場環境的復雜性和分揀線的高速運作,選擇具有高抗干擾性、高讀取速度和穩定性能的讀寫器。

天線設計:選擇增益適中、覆蓋范圍廣的天線,以確保標簽在分揀線上的任何位置都能被有效讀取。天線的布局應避免相互干擾,并考慮到分揀線的幾何結構和行李的流動方向。

部署位置:讀寫器和天線應部署在分揀線的關鍵節點,如值機柜臺、安檢點、分揀區等。在值機柜臺,讀寫器用于將行李信息寫入RFID標簽;在分揀區,讀寫器用于讀取標簽信息并指導行李分揀。

環境適應性:考慮到機場環境的多樣性,讀寫器和天線應具備防水、防塵、抗腐蝕等特性,以適應不同的氣候和環境條件。

數據安全:讀寫器應支持數據加密和安全通信協議,以保護行李信息不被非法訪問或篡改。

4.2 RFID手持終端的應用

人工分揀輔助:在自動分揀系統無法處理的特殊情況或異常行李時,工作人員可以使用RFID手持終端進行手動分揀,手持終端能夠讀取行李標簽信息,并提供實時指導。

實時數據采集:手持終端可用于實時采集行李信息,如在行李裝車、轉運等環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持終端快速讀取標簽信息,并更新行李狀態。

系統集成:手持終端能夠與機場的信息系統無縫集成,實現數據的實時同步和共享。

4.3 其他輔助技術與設備

條碼掃描器:在RFID技術無法覆蓋的區域或作為備份方案,條碼掃描器可以提供額外的數據采集手段。

視頻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可以用于監控行李的物理流動,輔助RFID系統進行行李追蹤和安全檢查。

自動化輸送系統:自動化輸送帶和分揀滑槽是實現行李自動化分揀的物理基礎,與RFID系統協同工作,根據RFID提供的信息自動引導行李流向。

數據分析平臺:后端數據分析平臺可以處理RFID系統收集的大量數據,提供分揀效率分析、錯誤率統計等功能,幫助機場優化分揀流程。

網絡安全措施:為保護整個分揀系統的數據安全,應實施嚴格的網絡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和數據備份等。

五、行業案例分析

5.1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RFID行李分揀系統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作為國內先進的分揀系統之一,其行李系統線體總體長度達到了17公里,整個系統的主要設備總量超過3000臺。RFID技術的應用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取得了顯著成效,行李識別準確率由之前的90%左右提高至99%以上。

5.1.1 系統設計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的行李分揀系統在國內首次采用開環式RFID識別應用技術。系統為每一個飛機乘客隨機托運的行李上粘貼RFID電子標簽,包含乘客的所有乘機信息。在行李流動的各個控制節點上,如分撿、裝機處、行李提取處安裝電子標簽讀寫設備。當帶有標簽信息的行李通過各個節點時,RFID讀寫器會讀取這些信息,傳到數據庫,實現行李在運輸全流程中的信息共享和監控。

5.1.2 技術實現

在每一條行李輸送的注入口,總共安裝了36個RFID通道,每個RFID通道可實現360度全方位掃碼。此外,在行李分揀系統上的每個轉盤上都裝有1套270度的ATR讀碼站,可實現二次讀碼。相比以往的條形識別技術,分揀的準確度大大提升。

5.1.3 人工聯動與監控

除了RFID技術,T3A行李分揀系統還設有四臺查詢一體機和行李數據查詢系統,工作人員可現場實時查看接收行李數量、航班辦理行李數量以及行李的判讀結果,節約了溝通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在行李分揀系統的各個環節,還設有眾多的攝像頭,記錄下行李從托運到登機的全過程,并將系統的工作情況實時傳回調度中心,使工作人員可以隨時調看行李的狀況,避免了行李遺失的情況。

5.2 武漢天河機場基于RFID的托運行李流程跟蹤技術

武漢天河機場自2008年開始啟用托運行李RFID跟蹤技術,實現托運環節高可靠性的分揀。2014年,武漢機場對原有RFID標簽進行升級,使用一次性RFID行李標簽;2017年開始T3航站樓行李分揀系統逐步建設行李全流程跟蹤,實現從值機至飛機貨倉全路徑跟蹤。

5.2.1 系統升級與優化

武漢天河機場在RFID技術使用初期采用可反復讀寫的IC式RFID卡,但由于易損壞、缺乏檢測設備和管理措施等問題,導致分揀錯誤。隨著RFID技術普及和成本下降,武漢機場開始選用一次性RFID行李標簽和與其配套的行李標簽打印機,將RFID芯片直接植入于行李標簽中,優化值機人員操作流程,降低人為失誤對信息寫入的影響。

5.2.2 全流程跟蹤實施

武漢天河機場的全流程行李跟蹤系統在出港行李交運流程及進港行李出艙流程中部署數據采集點,收集行李托運各個環節的相關數據,完成快速掃描行李再確認,確保行李正確分揀。通過信息采集,搭建云數據平臺,為行李保障人員提供實時監控、消息預警及統計分析,前置錯誤環節,降低不正常行李概率。旅客可實時查詢行李位置、狀態,感受更好的行李服務體驗。

5.2.3 成效與規劃

武漢天河機場實施的行李全流程系統將實現始發旅客在值機柜臺交運行李至目的地旅客提取行李全過程行李信息跟蹤,每個關鍵節點都采用RFID跟蹤技術完成實時行李數據采集,滿足IATA 753要求的行李跟蹤數據節點的要求,同時實現各關聯方數據共享。未來,武漢天河機場將進一步優化現有行李協同運行模式,定義協同決策的業務邏輯,建立機場協同運行業務(數據)標準和技術規范。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RFID在民航服務、設備檢修、生產運行和安全防范等方面將會有廣泛的應用場景需求。武漢天河機場將會為旅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積極打造“智慧機場”,利用更多的RFID設備,使其在機場的應用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