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ID卡簡介: 
ID卡又稱射頻ID卡,是最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現在市場采用的多是一種無源、唯一序列號的ID卡片,制造廠家在產品出廠前已將此序列號固化,不可更改。它的工作原理是卡上有環(huán)行線圈,線圈連接IC組成諧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的發(fā)射頻率相同。讀寫器發(fā)送電磁波使ID卡諧振電路產生共振并產生電流作用于ID芯片,這就是ID卡的讀寫原理。
片內可靠性高
非接觸式ID卡與讀寫器之間無機械接觸,避免了由于接觸讀寫而產生的各種故障。此外,非接觸式ID卡表面無外露的芯片,無須擔心芯片脫落、靜電擊穿、彎曲、損壞等問題,既便于卡片的印刷,又提高了卡片使用的可靠性。
芯片: 臺灣4001 COB 
工作頻率:125KHZ 
感應距離:8-20cm 
ID厚卡:厚度1.8mm,標準卡尺寸大小,是目前最經濟的射頻IC卡片帶有ID號碼,帶有一個便攜孔,可以絲網印刷 LOGO 文字信息;
標準薄卡:厚度0.8mm,標準尺寸大小,可以膠印、絲網印刷、打印照片;
非標準薄卡:厚度1.05mm,標準尺寸大小可以膠印、絲網印刷、打印照片;
典型應用:巡更系統(tǒng)、考勤系統(tǒng)、門禁系統(tǒng)、企業(yè)一卡通系統(tǒng)等射頻識別領域
ID卡制作的標準:規(guī)格:85.5*54*0.76mm(國標),跟常見的差不多,版面可按顧客要求個性化設計,卡身可附封加磁條、條碼、簽名條。 
  ID卡制作須知: 
  1.正確下單稿為coreldraw文件,做過特效轉成點陣圖,  文字、符號、圖案務必轉成曲線。  
  2.內框規(guī)格:85.5mm*54  mm,外框規(guī)格:88.5  mm  *57  mm,卡片圓角為12度。 
  3.小凸碼為12號字體,大凸碼為18號字體,可用黑體表示,小凸碼和大凸碼包含空格最多只能19位。凸碼可以燙金燙銀或者其他金銀,特殊要求可以做個性凸碼。 
  4.  凸碼與卡的邊距必須大于5mm,磁條隔卡內框邊(上、下)邊為4mm,磁條寬度為12mm。 
  5.ID芯片卡:凸碼設計的位置不要壓到背面的芯片否則芯片將無法刷卡。 
  6.凸碼設計的位置不要壓到背面的條碼否則無法讀取條碼數據,條碼卡根據客戶提供條碼型號留出空位。 
  7.色彩階調:比較理想階段范圍在  18%-85%  ,若高光部分低于  18%  或暗調部分高于  85%  則色彩漸變較差。 
  8.色彩模式應該為C、M、Y、K,正反純黑色文字或黑底填色K100,純色塊反白字,白字需加白邊。 
  9.線條的粗細不得低于0.076  mm,否則印刷將無法呈現。 
  10.底紋或底圖顏色的設定不要低于8%,以免印刷成品時無法呈現。 
  11.制作ID卡的文件在下單前應在稿件中注明以下事項: 
  A.說明卡一共制作多少張,標明卡號從哪個開始以及特殊要求,卡號為小凸碼、大凸碼、平碼或噴碼?卡號是否需要燙金、燙銀或不燙色?背面有幾條簽名條?卡號或尾號逢“4”或“7”是否要去掉. 
  B.正面如有圖案或文字需要燙金或燙銀也需重點標注。 
  C.ID卡如有特殊的制作工藝應在下單稿件中詳細說明。 
  12.由于卡片印刷載體不一樣,故印刷出來的成品與電腦顯示的或打印出來的彩稿會有一定色差。 
  13.填色需依CMYK色簿填色,計算機屏幕顏色和打印機打印顏色,不能做為印刷顏色。 
  [1]ID卡制作生產流程: 
  1.簽訂合同 
  2.初稿設計 
  3.正稿確認 
  4.菲林制作 
  5.PS版 
  6.印刷(膠印、絲印) 
  7.上磁 
  8.層合 
  9.燙印簽名條 
  10.沖卡 
  11.銑槽 
  12.ID芯片封裝 
  13.檢測 
  14.包裝 
  15.入庫 
  16.客戶 
  ID卡生產時間: 
  如卡片無個性化工藝只有正背面四色膠印一般5萬張一下7天可以生產出來,如有流水碼、凸字、條碼就需增加1天。數量5萬張以上就需要根據卡廠訂單的安排來規(guī)劃和協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