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明顯的特征表現在生產的連續性強,如果生產線上的某一臺設備出現故障,都會導致全生產線的停機。對于現代化設備來說,不出故障是很難做到的,問題在于早期發現,防患于未然。設備監測不但是關鍵設備必須保證,一般設備也需要進行監測,監測的理由只有一個,凡是影響效益,影響生產的設備必須監測,必須處于受控狀態,因此設備監測在企業生產中體現了重要性,全面性和全員性。
 
當前很多工業生產點檢沒有智能化,點檢質量不高:例如假點檢,不按規定進行點檢,導致不能及時發現生產異常,給生產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定期維修不可能預防任何設備和系統存在的隨機故障,其檢修期遠遠小于最短故障期,因此可以保證不會出現設備損壞的嚴重故障,但是往往要使還能運行一段時間的設備停下來檢修,即減小了進尺又增加了維修費用,造成所謂“過剩維修”。
 
我國大多數企業開展設備管理工作強調定修而忽視點檢的重要性,因為傳統的點檢方式局限于一線人員的五感經驗,或者是簡單的儀器機型地量化,點檢信息通過手工報表,會議或者文章報告的形式傳遞,這樣牽扯很大的一部分工作時間,設備信息的準確,真實,可靠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