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項目介紹
一、 農業部動物疫病可追溯項目背景及里程碑
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是對動物個體或群體進行標識,以動物標識編號為數據軸心,將牲畜從出生到屠宰歷經的防疫、檢疫、監督工作貫穿起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把生產管理和防疫監督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實現牲畜從出生到屠宰全過程的數據網上記錄。通過移動終端和固定終端設備查核動物來源,實現對患病動物的快速、準確溯源,為行政決策和快速處理疫情提供高效的信息平臺。

數據采集

數據上傳和查詢
2001年提出建立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的設想
2002年農業部發文要求佩戴免疫耳標
2003年農業部動物疫病可追溯項目建設項目規劃
2004年,農業部以《關于報送《國家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上報國家發改委。2005年8月得到批復
2005年我公司定制出符合農業部項目要求的掌上電腦ZX-6000
2005年12月下發《關于開展動物防疫標識溯源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追溯體系建設在北京、上海、四川、重慶的試點工作開始。
2006年農業部67號令要求統一使用二維碼耳標
2006年農業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招標疫病可追溯項目數據采集PDA,ZX-6000成功中標
2007年5月我公司參與農業部獸藥企業產品溯源體系建設項目
2007年6月25日,農業部規定自2007年11月1日起,只允許佩戴二維碼耳標的牲畜進入流通,標志著追溯體系建設全國推廣工作。
2007年7月我公司參與農業部飼料產品溯源建設項目
2007年9月我公司參與農業部大型屠宰企業畜產品溯源體系建設項目
2007年10月我公司推出規模養殖企業信息上報系統專用系列設備
2008年農業部進行第二批重點省級單位疫病可追溯項目試點
2008年2月我公司推出第二款數據采集器ZX-6200
二、 農業部動物疫病可追溯項目數據采集設備具體使用人員
追溯體系涉及到畜牧獸醫各級領導決策部門、監管部門;
基層防疫檢疫監督人員。

三、 數據采集設備使用場景
使用場景覆蓋了畜禽飼養、免疫、產地檢疫、出縣境檢疫、道路監督、屠宰檢疫、產品流通等諸多環節。
90%的使用環境在戶外,包括正常光照、強光、弱光、潮濕、雨雪等各種氣候環境條件。
(1).耳標佩戴
首次免疫,先批量掃描動物耳標,后寫防疫IC卡,再逐一佩戴耳標

二維碼耳標

二維碼耳標識讀

首次免疫信息錄入PDA 
防疫用IC卡存儲二維碼耳標信息

耳標佩戴
{$page$}
(2).防疫登記
二次免疫抽樣掃描二維碼耳標

村級防疫員掃描動物耳標
(3).產地檢疫
出欄檢疫,開產地檢疫合格證

產地檢疫合格證-下方為二維碼
(4).運輸監督

抽樣掃描,開具動物出縣境檢疫證
(5)宰前檢疫

屠宰前檢疫
四、 終端每天使用頻率
目前客戶采購的數量與實際需求量差距較大,導致同一套PDA設備被幾個人或不同崗位復用,設備每天使用頻次較高。
頻次高的時候,平均每5秒掃描一次,可以連續掃描4個小時。比如進行耳標佩戴的時候,佩戴前將所有耳標快速掃描識別,此時掃描及使用頻次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