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民卡(金融IC卡)項目案例
一、項目進展情況
梅州市民卡正式發行。這標志著梅州市民卡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梅州也成為了廣東省首個發行市民卡的地級市。
梅州市民卡是采用人民銀行PBOC2.0標準,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多功能金融IC卡,具有消費信貸、轉賬結算和電子錢包等功能。梅州市民卡的電子錢包功能,支持現金圈存、脫機消費、余額查詢和明細查詢等交易,大大推動了金融IC卡在小額支付領域的應用。
梅州首批發行市民卡的銀行有工商銀行梅州分行、中國銀行梅州分行。發卡種類有記名卡、不記名卡。截至9月20日,梅州市民卡已累計發行10100張。在受理環境方面,目前共有360家特約商戶的477臺POS機以及部分公交線路可受理市民卡。應用行業覆蓋交通、超市、餐飲、醫院、藥店、加油、公用事業繳費、新華書店、娛樂、旅游等眾多行業。地域范圍由最初的市區,正逐步向下轄各縣(市)以及中心鎮延伸。
二、項目實施方案
(一)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在深入調查、多方研究的基礎上,梅州中支受梅州市政府的委托,牽頭制訂了《梅州市民卡推廣實施方案》,明確了項目建設的總體思路,提出了分階段推進的工作目標和總體工作要求。制定了《梅州市民卡管理辦法》,按照“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的要求,對市民卡的制作標準、功能、發行與管理、資金清算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同時,按照“并存過渡、逐步取代”的原則,分步整合市民用于日常生活的有關卡證,不斷拓寬市民卡的運用領域。
(二)健全機構,加強領導。為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梅州市政府成立了梅州市民卡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市民卡項目重大問題的決策和協調。領導小組在人民銀行設立辦公室,負責市民卡項目協調和具體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領導擔任,成員由人民銀行、銀監、金融辦、行業主管部門和商業銀行主要負責人組成。通過健全組織機構,形成了市政府領導掛帥、人民銀行督促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分頭動員、商業銀行以及網絡服務商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同時,還專門成立了市民卡服務中心,落實市民卡建設領導小組的決議,協調市場推廣與服務工作。
(三)明確職責,形成合力。為充分整合各方的資源優勢,對參與項目建設的各方設置了明確的職責。金融工作局代表政府負責協調、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和有關企事業單位積極、主動參與市民卡項目建設,擴大市民卡運用領域。人民銀行履行牽頭職責,負責市民卡的設計、協調、指導和推動工作,并會同銀監負責市民卡業務的監督管理,組織制定有關業務管理辦法。銀聯負責完善市民卡受理環境。市民卡服務中心負責市民卡的宣傳、推廣。發卡銀行負責市民卡發行,按要求管理持卡人沉淀資金,推廣POS機具,拓展市民卡應用的領域和范圍。行業應用單位負責市民卡在本行業(企業)的推廣應用,協同發卡銀行、銀聯,對受理終端進行改造。
(四)以點帶面,逐步拓展。根據現實需求,本著先易后難,從小到大的原則,梅州市民卡從市場急需解決的小額快速支付領域入手,第一步將如公交、醫院、超市等行業納入市民卡體系。同時,通過以點帶面,逐步將將銀行卡借貸記、電子錢包功能以及行業管理功能集成在同一張卡片,實現行業應用整合,推進市民卡的廣泛應用。
(五)宣傳推廣,營造氛圍。為了讓社會公眾更快、更多地了解、認知市民卡,我們采取了邊建設、邊宣傳的辦法,通過銀行網點張貼宣傳標語、媒體刊登廣告、手機短信、有獎問答、新聞發布會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有針對性地廣泛開展宣傳活動,為市民卡的發行、運用和推廣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項目前景規劃
按照“并存過渡、逐步取代”的原則,對市民用于日常生活的有關卡證逐步整合,最終實現一卡多用,一卡多能。
在具體實施步驟上,將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根據實際情況,整合公共汽車、教育、通訊等部門資源,將市民出行、就學、通訊和小額購物消費等納入市民卡體系,達到一卡多用。第二步,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包括勞動與社會保障、衛生、文化、旅游、城管等)納入市民卡體系,通過市民卡實現費用結算、信息查詢和其他增值服務,達到一卡多能。第三步,將其他有關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納入市民卡體系。各有關機關、企事業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在市民卡上進行應用疊加,全面實現市民卡的“一卡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