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智慧城市生活方式
在“智慧城市”的藍圖中,智能化的信息系統將覆蓋醫療、食品、交通、社區生活等民生領域。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擁有電子健康檔案、吃到“智能化”監管系統下生產的食品、實時獲得公共交通運營信息、享受“智慧社區”帶來的綠色便捷生活。
健康檔案緩解“就醫難”
未來3年內,上海市民將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這份檔案將涵蓋個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就診記錄,包括個人、家庭成員的基本健康信息、就診信息,各類化驗結果、歷史醫療記錄等。在此基礎上,上海將建立覆蓋全市各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市民健康信息網絡,方便市民在各大醫院就診。通過這個網絡,醫生能夠快速查閱到患者在其他醫院的就診記錄,如出現重復檢查、重復用藥或用藥禁忌,系統會自動提醒。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就診效率,也使得醫療安全得到保障。診斷結束后,市民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檢驗結果。如果是慢性病患者,其個人信息還將被推送到患者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患能得到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的隨訪和管理服務。醫療診治、公共衛生、社區服務三大體系的聯動使得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市民“就醫難”問題也將得到一定緩解。
食品因“追溯”而安全
食品安全是公眾關注度較高的領域。利用應用條碼、RFID、傳感器等物聯網技術,“智能城市”將建立起覆蓋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信息聯網系統。從食品生產到銷售過程進行編碼,形成一個以編碼管理為溯源手段的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市民可以隨時通過食品回溯系統查到生產、批發、零售等環節的詳細信息。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能快速識別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使得食品生產公開透明,有效監督企業提升食品衛生的質量。
公交也“智慧”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大動脈,其健康程度影響著一座城市的發展。在物聯網時代,公共交通資源將得到有效合理配置與整合,公共交通也將變得更加智能化。未來公交車輛信息預報系統將遍布全市公交車站。通過植入智能化控制核心以及基于云服務的平臺監控系統,對公交線路進行實時定位并收集運營數據,結合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通過光纖傳輸、GPRS無線傳輸等多種方式,在公交站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公交車的運營狀況。此外,系統還能對車輛到達前方各公交站點的距離和站數作出準確測算,并將計算結果發布到電子站牌,為候車乘客提供車輛到站預報,方便乘客出行,提升公交運營效率。
智慧社區的明天
在物聯網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未來上海社區生活將變得更為智慧和便捷。社區內的居民將擁有一張多功能銀行卡,這張卡與民情檔案綜合信息庫聯網。
在社區生活圈內,市民可以享受服務預訂、身份識別、門禁管理、菜場消費以及志愿服務等。其中,“智慧菜場”通過對多功能卡、電子標簽、電子秤的集成運用,實現無需密碼支付、食品安全追蹤、即時菜場報價和新品推薦等功能,使得居民菜場買菜交易的安全性、方便性得到提升。此外,居民還能通過互聯網、數字電視、移動終端等輕松繳付水、電、燃氣費;信息化的社區生活服務配送系統能夠在第一時間為居民送服務上門,為老人和殘障人士的生活提供極大便利。在“智慧社區”中,市民將享受到更為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綠色的智慧化生活方式。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智慧城市”中,公共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城市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高效和快捷。盡管在產業融合、商業模式探索以及核心技術研發方面仍面臨諸多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以云計算和物聯網為技術基礎的“智慧建設”,將使我們的城市生活變得更“輕”、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