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蔬菜也有“身份證”農貿市場啟用追溯電子秤
未來的杭州人該怎么買上安心菜?這個情景模擬昨天(6月12日)在體東社區中江農貿市場門口出現了在省農業廳、省農科院、市農業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進社區”活動現場,一臺特殊的“追溯電子秤”被馬大嫂們圍得水泄不通。
它長得并不“后現代”,但卻能打印一張特殊小票。這張小票不僅是購物憑證,更能追溯蔬菜從生產到上市的整個過程。
買菜、付錢、揣上一張菜蔬的“身份證”,如果不放心,還能實時驗證,這就是未來杭州乃至全國馬大嫂們的“菜場攻略”。
杭州已有45家蔬菜基地,能查蔬菜的“簡歷”
2010年,杭州和上海、重慶、大連、青島、寧波、南京、成都、昆明、無錫等10個城市,就被商務部、財政部列為全國首批開展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的試點城市。
如果說當時這條消息還無法讓大家有太多感性認識的話,那么從去年12月開始,杭州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已經在杭州市區(含蕭山、余杭)的定點屠宰廠、肉菜批發市場、超市門店、農貿市場等先后啟動推開。
記者從杭州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監管處的調研員封立忠處了解到,目前,杭州作為試點部署了追溯體系的蔬菜生產基地已經有45家,以后所有的大型蔬菜基地都會進入追溯體系。而過去農貿市場里常見的普通電子秤,也會逐漸被統一更換成追溯電子秤。
有很多人很好奇,蔬菜和肉類的“簡歷”是怎樣寫成的?其實也挺簡單:
我們以一棵青菜為例。這棵青菜從蔬菜基地出品前將會進行檢測,合格后便會被貼上一個“質量安全基地準出標簽”,標簽上自帶20位的追溯碼。這棵有了“戶口本”的青菜到達批發市場后,還得再次“體檢”,蔬菜基地與經營戶交易時,雙方還得同時刷卡,這樣追溯碼的記錄上就會出現這棵青菜的“搬家”信息。以此類推,這棵青菜到馬大嫂的菜籃前,所有的交易信息都能記錄在追溯碼中。
勾莊、古蕩、萬壽亭等菜場已啟用“身份證”
生產源頭已逐漸進入追溯系統,那么菜場這頭呢?記者從杭州市貿易局獲悉,按照去年11月份的估算,杭州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預計將陸續涵蓋200余家農貿市場。
比如今年4月初,勾莊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就開始使用追溯電子秤。勾莊管委會社會事務科負責食品安全的戴主管告訴記者:“蔬菜基地、菜農們已經很習慣這套先檢測,后錄入,再形成追溯碼的過程了。”據戴主管介紹,到今年年底,如果10個城市的試點成功的話,這套追溯系統將在全國推開。
目前除了勾莊批發市場,古蕩農貿市場、萬壽亭農貿市場等大型農貿市場也已經全面啟用追溯電子秤。
古蕩農貿市場副總經理趙方明說,古蕩農貿市場里的25個蔬菜攤點以及賣鮮肉的攤點,都已經更新成了追溯電子秤,“有些攤主文化程度不高,我們還編寫了蔬菜編號,比如03號是青菜,攤主只要輸入03,小票上就會跳出追溯碼。”
不過,不少攤主告訴記者,來買菜的市民主動索要小票的人還不到10%,大多數消費者買完菜之后仍然習慣性地轉身就走。
“追溯碼”是啥
小票上寫明了交易市場、攤位號、賣家、交易時間、交易品種等信息,還有一個20位的追溯碼。
20位的“追溯碼”相當于蔬菜的身份證號碼。只要上網輸入追溯碼,就會出現關于這批蔬菜一系列的生產、銷售過程,而且隨時都可以查。就像淘寶網交易成功后可以查看“物流動態”,實時關注快遞到了哪里,由誰人經手。信息完全公開化,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