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凈醫療手術室的智能化應用
01
引言
醫院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發生率較高的一個科室,據研究表明[1],因手術室污染導致的醫院感染占所有醫院感染的30%左右,是醫院感染的高發場所之一。手術室是醫院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人員的流動和服裝對手術室空氣潔凈度有直接的影響,其運行質量直接影響醫院運行效率[2]。目前醫院手術室的人員及手術衣鞋的管理還存在薄弱的環節:如進出人員準入控制難度大、手術衣鞋發放效率低、手術衣回收不到位、衣鞋柜子分配不科學、人員調度不及時以及醫療行為不可追溯等問題。
隨著數字化手術室系統的發展,把信息技術引入手術室更衣區管理流程中,實現手術衣鞋發放與回收的自動化、智能化的管理,對手術室的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4]。因此,本文通過建設一套基于RFID技術、自動收發技術的手術室醫療行為管理系統,對人員信息采集、信息識別與綁定、醫院排班系統等進行高度集成,將整個系統模塊化,規范手術室的管理,降低手術室管理成本,從而有效解決醫院手術室的潔凈度管理問題。
02
系統設計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對手術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對手術人員和手術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將門禁系統,自動收發系統、存儲技術合為一體,通過專業化的硬件設備與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接口技術,構建智能手術室潔凈度管理和醫療行為追溯的解決方案。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總體架構圖
系統針對醫院手術室醫護入口的日常進出的作業流程為基點,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運用于手術室更衣區的智能控制管理中,能實現手術衣鞋的智能發放、回收和衣鞋柜的自動分配管理,形成了一套智能化的醫療行為管理系統,便于管理人員實時了解手術室管理情況。業務流程如圖2。

圖2 業務流程圖
如圖2所示,系統通過同一局域網連接,與醫院手術排班系統無縫對接,在手術室的醫護入口設置了一套與醫院手術排班系統集成的刷卡識別裝置的自動移門。醫護人員經過準入控制(刷卡)驗證后進入手術室,通過智能發衣機、發鞋機發放手術衣鞋,刷卡領取智能衣鞋柜存放衣、鞋,出手術室前通過智能回收機回收污衣、鞋,通過一套系統、有效地手術室管理業務流程,優化更衣區的管理,有效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提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促進手術室的潔凈度控制。
此外,系統針對患者通道的接送流程,定制智能化的出入管理機制,通過物聯網技術追蹤患者的去向,并進行智能指引和基于單一患者的完整流程記錄,方便護工快速運送手術患者,杜絕患者接送錯誤的現象,減少手術準備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03
系統實現
本文采用物聯網RFID技術,實現手術醫護人員身份識別和準入管理,手術衣鞋的發放回收和追溯管理,電子衣鞋柜的智能化管理,嚴格控制手術人員的進入和流動,建立了手術資源和人員行為的智能化管理體系,在確保手術安全及感染控制的同時,實現了手術室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手術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系統實現亮點如下:
(1)智能識別
系統與醫院一卡通、手術排班系統無縫對接,根據當天手術排班情況自動審核醫護人員的手術室準入機制,通過刷卡識別來驗證進出手術室人員的身份,若驗證成功后可自動打開電動移門放行,否則提示無權限進入手術室。這種方式改變了以往人工身份核實流程繁瑣、效率低下、無關人員進入手術室的情況。
如果進入手術室的為臨時人員,例如:領導、貴賓、參觀人員及供應商等,可通過聯系相關科室人員開門進入。
(2)智能發放、回收
與醫院HIS、手術排班系統對接,醫護人員在領取手術衣、鞋時,需通過在智能發放機上刷IC卡完成員工領取手術衣、鞋的權限驗證,如果驗證成功,發放合適的手術衣、鞋;反之,則在屏幕上顯示無法發放。
衣物回收時,醫護人員將污衣、鞋放在智能回收機的回收面板上,設備通過手術衣、鞋上的RFID芯片對物品進行檢測、回收,并通過攝像頭錄制回收過程,以便后期核驗。
(3)智能分配
與手術排班系統對接,通過刷IC卡的方式對人員使用衣鞋柜的權限進行認證,并對當前用戶進行查詢,查該用戶是否是當日手術安排人員或臨時人員。若是,則對用戶分配鞋柜和更衣柜;若不是,則在衣鞋柜顯示屏上提示無權限使用衣鞋柜。
為解決院內衣鞋柜分配不科學,提高衣鞋柜的利用率,系統采用多科室配置技術,并針對手術類型不一樣,靈活配置衣鞋柜,提高了衣鞋柜的流動效率。
(4)智能容災
針對外部環境整體斷電導致客戶端系統與服務器失去連接,客戶端系統發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系統通過服務器備份容災和離線模式雙重處理方式,以確保系統、數據的正常工作,以保證基于數據為核心的應用流程不會混亂。
服務器備份容災:系統結構使用雙服務器模式,在主服務器出現異常時,容災備份系統會直接切換到備份服務器;
離線模式:當外部環境斷電導致系統與服務器失去連接時,客戶端系統會自動切換到本地模式,產生的數據會存放在本地數據庫,客戶端定時訪問服務器確定連接正常后,本地數據自動上傳服務器并校驗,實現流程的完整性。
(5)智能追溯
醫療行為追溯:系統自動對醫護人員進出手術室,領用手術衣、鞋,手術衣、鞋的歸還等行為進行記錄,使醫療行為變成可追溯的,為手術室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患者路徑追溯:采用RFID技術將腕帶的唯一編號與患者的信息進行關聯,在患者手術路徑的完整流程結束后,系統自動生成基于某一患者的完整手術路徑視頻記錄,并支持對患者,手術,時間等信息進行檢索,實現患者的手術完整路徑追溯,追溯內容包括患者進入和離開手術區域中各個位置的時間,以及所有時間點的完整視頻監控畫面。
(6)智能調配
與手術麻醉系統關聯,每臺手術結束時可自動呼叫空閑護工為患者服務,改善以往人工呼叫效率低下的情況,提高護工人員的工作效率。
(7)智能指引
結合RFID識別技術,實時監控患者所在的區域,根據患者的手術流程安排,對患者是否可以進入該區域進行控制。系統在所有通過大屏都可自動展示患者路徑,方便醫護人員引導患者應該進入的下一個手術區域,實現患者手術路徑的智能安全指引。
(8)智能分析
通過對患者進出的各個區域的時間節點進行記錄,自動計算患者在某一區域停留的時長,手術環節中某一項工作的耗時,輔助管理人員實現手術室部分業務數據的統計及分析,加強手術室管理的薄弱環節。
04
結論
系統解決了目前國內手術室的人員及手術衣鞋管理方面的問題,通過建立手術安全準入機制,以確保手術室潔凈度的管理;規范手術醫護人員的行為,管理并追溯手術衣及手術鞋,建立全新的醫護考核體系,最大程度地確保了手術室安全及高效運營,符合實際應用需要,具有長期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實踐證明,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的手術醫療行為管理系統有利于整合衛生資源、提高服務效率、提升醫療資源的利用率,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為患者提供透明、便利、高效、實惠的醫療服務,同時加快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系統的建設順應醫療衛生改革的發展趨勢,符合醫院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