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RFID和數字包裝解決“食品溯源”問題!
北京再現本土病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表示:一定要強化食品溯源。北京市場監管局啟動食品安全大檢查,入市畜禽類產品確保來源可追溯。
那么,如何利用好RFID和數字包裝解決“食品溯源”問題呢!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RFID可以給每個物品賦予唯一的“電子身份證”(不可復制、不可篡改),可以實現物品的防偽、溯源、防竄貨等價值。

通過使用RFID技術,能夠在整個供應鏈中輕松地實現跟蹤與追溯,確保端到端的完整透明度。為消費者提供額外商品信息,并進行互動。經過后端大數據平臺整合,最終形成供應鏈大數據、防偽溯源大數據。如:
奶粉溯源
奶粉安全事件頻出,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通過對每個奶粉產品賦予身份證,讓消費者能夠對每一件奶粉從源頭到銷售的整個環節進行跟蹤,方便消費者對奶粉的詳細情況進行了解,提高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心。

借助奶粉“一罐一碼”的方式,有效保障奶粉全鏈路數據可溯源性,為奶粉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證。RFID電子標簽技術助力消費者在眾多奶粉品牌中挑選出安全可靠的奶粉品牌,對寶寶的食用奶品更加放心!
肉品質量安全追溯
農業部“動物免疫標示管理辦法”規定豬、牛、羊必須佩戴免疫耳標,建立免疫檔案管理制度。

耳標(RFID電子標簽)可記錄個體的關鍵信息,包括出生時間、飼養情況、疫苗接種情況、生過什么病、用過什么藥、出欄時間等。

一旦爆發疫情,通過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可以迅速查找到產品銷售地、責任人和產品原產地等信息,不僅可以根據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找到每件食品的最終的消費者,還可以找到流通或生產加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環節,采取相應措施。

動物腳環,應用于雞、鴨等禽類的生物識別管理、溯源監管。
而對于有些產品,不宜直接貼RFID標簽,這時可將RFID標簽貼在產品外包裝上,形成數字包裝(智能包裝)。

RFID智能包裝盒,內置防轉移電子標簽,只需使用帶NFC功能的手機靠近包裝盒,即可讀取標簽信息,從而獲得包裝盒內的商品相關信息,如商品詳情、防偽溯源信息等。內置電子標簽帶TD偵測功能,打開包裝盒即會破壞標簽的偵測線,讀取標簽信息時就會提醒包裝盒已打開過。
此外,為方便手機無NFC功能的用戶,包裝盒印刷有與電子標簽信息內容一致的二維碼。用戶也可用手機的掃一掃功能查詢商品相關信息。
RFID智能包裝盒,廣泛應用于高檔商品的外包裝,如燕窩、蟲草、茶葉、品牌酒、進口食品......等。
其內置電子標簽,作為一個互聯網的入口,在實現防偽溯源的同時,也實現了品牌與消費者的良好互動。這既有利于品牌價值的提升,也有助于消費者信任度和粘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