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lián)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技術文章  >  其他  >  正文

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的無線采集系統(tǒng)設計

作者:華中師范大學 周兆豐 劉守印 侯向鋒
來源:RFID世界網
日期:2007-10-16 15:17:54
摘要:為實現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的無線采集,提出一種基于內嵌8051的無線收發(fā)芯片CC1010的有效方法。簡要介紹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詳細說明該系統(tǒng)的軟硬件設計與實現。系統(tǒng)采用路由和重傳機制,以確保數據的可靠傳輸。利用本采集系統(tǒng)成功建立一個36人的步態(tài)加速度數據庫,可供不同領域的步態(tài)研究者進行分析。

  步態(tài),即人走路的姿勢。作為一種生物特征,它具有不受距離影響、非侵犯性、難以偽裝、受環(huán)境影響小等獨特的優(yōu)點,因而近年來備受關注。國內外的許多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都廣泛展開了步態(tài)識別研究工作[1]。步態(tài)的獨特性為人的身份識別和認證提供了有效線索,對醫(yī)療上的異步病態(tài)、偏癱等疾病的預防、診斷和康復也可以起到很顯著的輔助作用。而且,在現代化的體育訓練中,也可以通過步態(tài)特征來監(jiān)測運動員的體能消耗情況、動作準確程度等,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此外,步態(tài)在機器人的行走、人的行為理解等科學研究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國內外的步態(tài)研究都剛剛起步。各個步態(tài)研究領域都需要大量可靠的原始步態(tài)數據。現在公開的步態(tài)數據庫主要有南安普敦大學的SOTON步態(tài)數據庫、麻省理工學院的MIT步態(tài)數據庫、卡內基梅隆大學的CMU步態(tài)數據庫,以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提供的NLPR步態(tài)數據庫。以上數據庫都是基于圖像的。然而,動態(tài)環(huán)境中拍攝的圖像受光照變化、運動目標的影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給基于圖像的步態(tài)特征提取帶來較大困難。所以,Heikki Ailisto等人[2-3]提出一種采用加速度傳感器來獲取步態(tài)數據的新方法,避免了動態(tài)環(huán)境中多方面因素對捕捉圖像的不利影響,降低了數據處理的難度,開辟了步態(tài)數據獲取的新途徑;但此方法采用裝備有DAQ1200數據采集卡的筆記本電腦來采集數據,不僅成本高,而且不便于測試對象攜帶。

  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的提取方法成了步態(tài)研究的一個瓶頸;但是,隨著各項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自動化、智能化的采集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成為了可能。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無線收發(fā)芯片CC1010的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的有效實現方法。該方法采用三軸加速度傳感器MMA7260測量步態(tài)的加速度信號,并用Chipcon公司的內嵌8051的無線收發(fā)芯片CC1010作為核心控制器,控制其內置的模數轉換器對加速度信號進行采樣、A/D轉換,然后在無線發(fā)射模塊和接收模塊間借助于路由實現了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可靠的無線傳輸。該采集系統(tǒng)由450 mAh的鋰電池為其供電,可脫機使用。

1  系統(tǒng)設計原理

  首先使用三軸加速度傳感器來感測人行走時產生的三維加速度信號, 然后由A/D轉換器對模擬信號進行采樣并轉換為數字信號,送至微處理器作預處理。處理后的步態(tài)加速度數據通過無線發(fā)射電路送至路由,再由路由轉發(fā)給無線接收裝置。最后步態(tài)加速度數據通過串口被送入計算機,可以供不同領域的步態(tài)研究者使用。圖1為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系統(tǒng)的結構框圖。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系統(tǒng)由發(fā)射裝置、路由裝置、接收裝置和PC機4部分組成。發(fā)射裝置由三軸加速度傳感器電路、A/D轉換電路、單片機和無線發(fā)射電路組成。路由裝置由無線收發(fā)電路組成。接收裝置由無線接收電路、單片機及串口電路組成。PC機部分主要由PC機及串口通信軟件組成。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1  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系統(tǒng)結構框圖

2  硬件電路設計

  硬件電路主要包括CC1010與天線之間的RF收發(fā)電路、CC1010與加速度傳感器的接口電路、按鍵控制電路、LED指示電路及報警電路。

  硬件電路的核心部分是無線加速度傳輸模塊。此模塊既要滿足發(fā)射與接收裝置的功能要求,體積還要盡可能的小,以便于攜帶。這使得硬件電路的設計工作有很大的難度。如何做出高質量的PCB板成為整個設計的重點。PCB板設計主要包含原理圖設計、布局設計和布線設計。

2.1  系統(tǒng)原理圖設計

  原理圖的好壞直接影響布局、布線的難度,以及最后板子的性能。為了布局布線時能清晰地進行分區(qū)設計,設計原理圖時應該把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和RF電路分開;同時分清關鍵電路與非關鍵電路以及哪些元器件對位置有要求。在無線傳輸模塊設計中,CC1010的RF_IN(4腳)、RF_OUT(5腳)、L1(10腳)、L2(11腳)等為RF電路,也為關鍵電路。其ADC相關的加速度傳感器電路為模擬電路。對于模擬器件的電源端,如AVDD_ADC(1腳)、AGND_ADC(64腳)、AVDD_MIX_IF(2腳)、AGND_MIX_IF(3腳)、AVDD_LNA_PA(6腳)、AGND_LNA_PA(7腳)、AGND_PA(8腳)等,應慎重考慮濾波性能,盡量避開數字電路部分的噪聲干擾。此外晶振電路也為關鍵電路,而LED指示和按鍵等電路則屬非關鍵電路。

  設計原理圖時,除了要考慮功能的實現、原理的正確外,還要考慮器件的選擇。首先,選擇的器件應該在市場上容易買到;其次器件的封裝既要滿足PCB板尺寸的要求,又要考慮焊接的難易程度。對帶RF的PCB板來說,器件最好能選擇貼片封裝的,以降低不必要寄生參數的影響。

(1)  CC1010與天線間的RF收發(fā)電路的設計
  本設計采用了Chipcon公司推出的單片、多頻段、低功耗、超高頻射頻芯片CC1010。芯片采用0.35 μm CMOS技術制成,內嵌高性能的8051微控制器、32 KB的Flash程序存儲器、2 048+128字節(jié)SRAM、3通道10位ADC、4個定時器、2個PWM、2個UART、SPI及26個通用I/O等。CC1010適用于家庭自動化、安防系統(tǒng)、遙控開鎖、遙感勘測、遙控玩具等諸多無線應用領域。本設計采用CC1010實現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的無線采集。
  RF收發(fā)部分的電路如圖2所示。C31為輸入匹配電容,L32為輸入匹配電感,同時L32還用于阻止直流偏置信號的輸入;C41、C42和L41共同實現發(fā)射輸出電路的匹配。通過CC1010內部的發(fā)射/接收開關電路,收發(fā)器得以通過同一個50 Ω的天線進行發(fā)射/接收操作。L1、C8和C9組成一個低通濾波器,濾除高頻諧波并且增加了頻率的選擇性,其阻抗為50 Ω。元器件參數既可以按照CC1010datasheet[2]上所給的值,也可利用Chipcon公司的SmartRF Studio軟件得到。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2  步態(tài)采集系統(tǒng)無線收發(fā)部分電路原理

  壓控振蕩器內嵌在CC1010芯片內,使用時只需要外接一個電感L101。電感最好選擇線繞電感,根據所給參考值焊接上。然后用頻譜儀查看其頻率,根據其中心頻率是否滿足要求,適當調整其參數。L101應盡量靠近CC1010,并相對10和11兩個引腳呈對稱布置,其封裝應選擇0402或0603的小型封裝。
  一般可選擇單鞭天線、螺旋天線或在PCB上的環(huán)形天線。單鞭天線的長度為波長的1/4,可通過式L=7125/f計算。其中,L表示單鞭天線的長度,f為發(fā)射/接收頻率。環(huán)形天線布在PCB上,使用非常方便;但由于其福射能力較差,所以接收/發(fā)射性能也稍差些。螺旋天線是單鞭天線和環(huán)形天線的一種折中方案,其尺寸大小和接收/發(fā)射能力介于兩者之間。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天線。一般來說螺旋天線更加實用。

(2)  CC1010與加速度傳感器的接口電路設計
  本無線采集系統(tǒng)采用了Freescale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低成本、單芯片、三軸加速度傳感器MMA7260。該微型電容式加速傳感器融合了信號調理、單極低通濾波器和溫度補償技術,并提供了4種加速度測量范圍,分別為±1.5 g、±2 g、±4 g和±6 g。
  在CC1010與MMA7260的接口中,首先要考慮噪聲問題。因為MMA7260內部采用了開關電容濾波器,有時鐘噪聲產生,所以需要在MMA7260的XOUT、YOUT和ZOUT三個輸出端分別接RC濾波器;其次要考慮電壓匹配問題,由于X、Y、Z軸方向的電壓輸出是0.45~2.85,CC1010的ADC最大輸入范圍是0~VDD。此處VDD為3.3 V,其范圍恰好在ADC的輸入范圍之內,所以不用考慮額外的分壓電阻。CC1010與MMA7260的接口電路如圖3所示。R31/C31、R41/C41、R51/C51用于濾除MMA7260內部采樣的開關噪聲,GS1、GS2用于量程選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3  加速度傳感器電路原理

(3)  按鍵控制、LED指示與報警電路
  本無線采集系統(tǒng)有3個按鍵S1、S2和S3。其中S1是系統(tǒng)復位鍵。S2是模式選擇鍵,可使采集系統(tǒng)處于自動工作方式或手動工作方式。采集系統(tǒng)若工作于自動方式,采集與無線傳輸同步進行;若工作于手動方式,則先把加速度數據存儲到存儲器中,等按下數據發(fā)送開始按鍵后再啟動無線發(fā)送。S3是數據采集開始/停止鍵,用來控制數據采集的開始、停止以及手動工作模式時采集完畢后的數據發(fā)送鍵。LED指示電路包含電源指示燈、發(fā)送信號指示燈和接收信號指示燈。報警電路由放大電路和蜂鳴器組成,當數據采集完成時,蜂鳴器自動報警。

2.2  布局設計

  良好的布局是布線成功的前提,布局時應按左端輸入右端輸出的信號流方向放置元件,并且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  首先在Protel中的Keepoutlayer層畫出能承受的最大尺寸,讓布局始終做到心中有數,不至于PCB板尺寸不合適;
  ②  本無線采集系統(tǒng)的放置位置要求天線必須位于PCB板的右上角。射頻信號通路越短越好,所以RF電路也應該布局在右上角。RF電路部分的器件應該盡量緊湊,如L101應盡量靠近CC1010,并相對于它的10和11兩個引腳呈對稱布置。對于RF_IN和RF_OUT應該遵守緊湊、暢通、阻抗保持均勻不突變這三個原則。
  ③  模擬電路分區(qū)中最好沒有數字電路存在,否則模擬信號非常容易被數字噪聲干擾。
  ④  晶振應該盡量靠近CC1010,并與其XOSC_Q1(18腳)和XOSC_Q2(19腳)成對稱放置,晶振兩端的15 pF電容盡量靠近晶振。

2.3  布線設計

  布線是PCB設計的最后一步。為保證RF電路部分的良好性能,需全手工布線,并遵循以下規(guī)則:首先保證RF、晶振等關鍵電路的布線暢通,最好都在頂層布線;其次保證A/D部分的布線暢通;最后是按照一定順序布線。本設計是從右上腳按逆時針方向布線的。

3  軟件部分設計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4  采集系統(tǒng)程序流程

  采集系統(tǒng)的軟件流程如圖4所示。軟件部分主要包括初始化程序、按鍵處理程序、A/D轉換、數據存儲、接收和發(fā)送程序。其中初始化程序包括單片機端口初始化、RF部分初始化、ADC部分初始化和T0初始化。在按鍵處理程序中,Key2為自動方式和手動方式選擇鍵。若為自動方式,則實時發(fā)送數據;若為手動方式,則等數據采集完成后,按下Key1才會發(fā)送。

4  測試結果及分析

  為了檢測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系統(tǒng)的可行性,筆者做了以下實驗。實驗場所為走廊,采集系統(tǒng)的發(fā)射裝置由測試對象隨身攜帶,全部放在腰帶的正后方,像攜帶手機一樣,只是位置在脊椎骨與腰帶的交叉點處,同時保證MMA7260處于測試標準位置,即其X軸、Y軸和Z軸的正方向分別指向人前進的方向,人體的正左方和人體的正上方。路由放在實驗室門口,保證其與發(fā)射裝置可視。無線接收裝置通過串口與實驗室的PC機相連。

  測試對象共36個人,其中16男20女,年齡在24~30周歲之間。測試中,要求所有測試對象都穿平跟鞋,在走廊內盡量以正常的步速沿直線行走。每個測試對象要測5組,結果共得到1 800組數據,每組數據中都含有X軸、Y軸和Z軸三個方向上的數據。

  每個測試對象測試完畢后,其連續(xù)測量的5組步態(tài)加速度數據隨之保存在PC機,部分數據如圖5所示。圖5中的第一列數據為數據的序號,試驗中要求每個測試對象每組采集5 000個數據;第2、4、6列表示數據所占模數轉換的通道號;第3、5、7列就是相應通道的加速度數據。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5  測量到的步態(tài)加速度數據

  實驗中,對所有測試對象的X軸、Y軸和Z軸三個方向的數據都采用相同的方式進行處理。計算機接收到這些數據后,首先對這些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使其都在0~1的范圍內。這樣,在Matlab中利用PLOT()函數,就可以形象地看到步態(tài)特征信號的波形。

  下面以16號測試對象的Z軸方向上的數據為例進行說明。18號測試對象Z軸方向的部分步態(tài)加速度數據,如圖5中第3列數據所示。在Matlab中,可以得到其相應的波形,如圖6所示。從信號的輪廓可以看出,步態(tài)信號是周期性信號。因為“左”步態(tài)和“右”步態(tài)不一定完全對稱,因此信號被劃分為a步態(tài)和b步態(tài)。

  圖7為16號和18號測試對象在Z軸方向的速度信號。從圖7可以看出:不同的測試對象,其加速度信號的幅度、周期以及變化的速率等有著明顯的差異。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6  #16的Z軸方向加速度信號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7  #16和#18測試對象Z軸方向加速度信號

5  結論

  通過以上實驗得知,內嵌8051的無線收發(fā)芯片CC1010大幅度簡化了電路設計;同時因為CC1010采用3.3 V電源供電,且在不工作時處于休眠狀態(tài),大大降低了采集系統(tǒng)的功耗。實驗中,步態(tài)加速度無線采集系統(tǒng)的功耗,信號穩(wěn)定性和靈敏度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本文提出的基于無線收發(fā)芯片CC1010的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系統(tǒng)的實現方法,具有方便、直接、有效的優(yōu)點。該采集系統(tǒng)性價比高、體積小、便于攜帶,可以應用于人的身份識別、醫(yī)療技術、體育訓練以及運動健身等領域,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http://www.darpa.mil/ito/research/hid/index.html.
[2]  http://www.chipcon.com/index.cfm?kat_id=2&subkat_id=12&dok_id=55
[3]  Jani Mntyjrvi, Mikko Lindholm, et al. Identifying Users of Portable Devices from Gait Pattern with Accelerometer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Speech,and Signal Processing.2005, 2:973-976.
[4]  Heikki Ailisto, Mikko Lindholm, et al. Identifying People from Gait Pattern with Accelerometers[J]. Proceedings of SPIE. 2005, 5779:7-14.
[5]  Reinhold Ludwig,Pavel Bretchko.射頻電路設計——理論與應用[M]. 王子宇,等譯. 北京: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2.

周兆豐(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嵌入式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