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對圖書館的可能性影響
阿根廷詩人、國立圖書館館長博爾赫斯在《天賦之詩》中寫道:“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如同著名的圖書館學五定律一樣,這句話深入淺出地道出了現代圖書館服務以人為本,無限服務的原則。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圖書館與情報工作一體化趨勢發展迅猛,圖書館界以此為契機進行了基于“以人為本,無限服務”原則的大規模職能部門改革及業務流程重組。譬如從面向用戶的角度進行藏書建設與管理,建立起了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地區級、國家級乃至國際級的業務合作中心,以便提供更強大的服務等。新技術推動了圖書館的發展,強化了其服務職能,但同時也帶來新的問題。如開架借閱造成了館藏文獻物理位置的凌亂,為建立計算機館藏數據庫而帶來巨大的并且很可能是重復的加工工作等。RFID技術提供了解決以上問題的思路,讓我們看到了圖書館界又一次技術變革的可能性,即基于使用RFID技術的變革。這種變革勢必會對圖書館服務產生深遠的影響。
1 RFID技術發展現狀及其特性
1.1 RFID技術簡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中文譯名是無線射頻識別。它通過射頻信號非接觸地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無須人工干預。一個最簡單的RFID系統至少應包括電子標 簽(Tag)、讀取器(Reader)、中央信息處理系統3部分。電子標簽是由一顆硅芯片安裝上微型天線的組合。在具體的應用中,當貼有電子標簽的物體進入磁場區域后,由讀取器讀取標簽的信息并解碼送至相應的中央信息處理系統進行相關處理,從而實現對物體識別信息的采集、處理及遠程傳送等管理功能。
1.2 RFID的特性首先,具有數據的可讀寫功能??梢淮畏墙佑|讀取多個RFID標簽的信息至數據庫內,并可將信息回寫到標簽。第二,具有小型化和多樣化的形狀,可以應用在不同產品上。第三,具有耐環境性。 抗臟污,不需擦拭可讀取。第四,具有可重復使用性。第五,具有可穿透性??蛇M行穿透性通信(鐵質金屬除外)。第六,數據的記憶容量大。
1.3 國內外發展現狀雖然RFID技術20世紀就已開始使用,但近年才被列為21世紀十大重要技術項目之一。當今世界各國都致力于研究RFID技術并推廣應用。據統計,2005年僅歐洲RFID市場已達到50億美元以上, 并以每年約40%的速度增長。已涉及到RFID應用的領域有門禁、資產與貨物管理、醫療及交通應用、超市及圖書防盜、動物監控、自動控制、智能卡甚至手機等。Wal—Mart百貨正式要求其所有供貨商在2005年底以前必須在貨物裝箱上安裝RFID標簽。在圖書館界,2003年8月國際圖聯大會信息技術專業組將“圖書館服務的無線技術——腳D的使用”列為一個開放式討論會主題。國內深圳市圖書館在其新館(2006年7月投入使用)建設過程中已全面采用了RFID技術 。
2 對圖書館的影響
RFID技術不只是簡單的條碼代用品。它的系統化運用可能對圖書館的整個工作流程產生革命性影響, 進而引發新的業務流程重組,使圖書館得到發展,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2.1 編目加工工作可能實現編目工作前移至出版環節,簡化圖書館加工流程。
2.1.1 實現自動編目。近來出版界一直在探討中文圖書ECIP計劃,目的是在出版物制作過程中就利用計算 機排版文件的相關部分自動提取書目記錄所需的元數據,生成標準化格式的數據供全社會使用,以解決重復編目的問題_2 J。RFID標簽具有數據記憶容量大(目前已有4K一16K的產品,并可隨技術發展而增長)、形狀小、多樣化的特點,符合隨書存儲書目數據的要求。如果能實現每冊新出版圖書附帶統一的RFID標簽,存儲自動生成的規范書目數據,并按規定協議預留供其他相關行業(如書店或圖書館)寫入的區,就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編目,并節約大量的社會勞動成本。日本出版倉庫流通協會早在2003年就做出將RFID 引進出版行業的決議,并進行了相關實驗。
2.1.2 簡化加工流程。數據加工方面,新書到館后的分編、驗收人員使用讀取器直接讀出RFID標簽中存儲的數據,由配套的計算機系統自動批量生成每冊書的業務注記(如館藏排架位等),并回寫入RFID標簽,同時自動將相關數據導入到圖書館中央數據庫。文獻加工方面,由于RFID本身具有尋址、防盜功能,可省去粘貼磁條、書標、條碼等步驟,最大程度地保持文獻原貌。
2.2 館藏管理工作打破傳統分類排架格局,簡化典藏工作,強化統計分析功能,方便讀者借還。
2.2.1 改變文獻排架體系。RFID系統與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結合,可實現文獻定位導航,通過終端直觀自助地查找到文獻的物理存放信息,從而打破傳統的以索書號為依據的文獻分類排架體系,實現以讀者為中心的靈活排架。據悉,深圳圖書館新館就采取了“RFID+架標、層標定位”排架模式,配合OPAC定位導航,提高了讀者查詢文獻的效率。
2.2.2 實現文獻自助借還。利用RFID的非接觸及可讀寫特性,可通過自助借還設備實現文獻的自助借還。配合自動分撿設備,更可實現文獻自動歸架、打造無人服務的自動存取式圖書館。例如建于20世紀的美國華盛頓大學圖書館使用大型自動機械(配合建筑物內的大型傳送帶)進行待上架文獻分撿傳送,深圳圖書館采用電力驅動并裝配有車載計算機和RFID識別器的智能書車自動尋址運送;香港理工大學機械系的學生則在西門子資助下研發了全自動化的“圖書存取系統”,使得整個借書還書過程完全自動,并且僅需30秒至1分鐘。
2.2.3 簡化藏書管理、強化統計功能。在擁有幾十甚至數百萬冊藏書的圖書館中,藏書清點工作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大型任務。文獻亂架現象也頗令工作人員煩惱。借助非接觸式的RFID讀取器可輕松處理這些工作。將內置圖書盤點程序的RFID專用讀取器在書架上依次劃過,就可檢測出亂架圖書信息并發出聲光報警。如果在RFID標簽中存儲每種文獻的重量、開本等物理特性并在歸還時通過相關設備自動檢測核對,還可解決長期困擾圖書館的損毀、更換文獻現象。如果在書架上安裝監視裝置偵測每本書籍被翻閱的情況,并將結果回寫入RFID標簽,可輕易地獲取過去無法統計的單冊書籍閱覽次數,從而為采訪、藏書剔除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
2.3 對圖書館的影響 圖書館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有機體,其內部業務的變革必將延伸到這個有機體的方方面面。如同計算機技術的全面推廣,RFID技術也會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梢栽O想,圖書館將在以下方面發生變化。
2.3.1 與其他學科的進一步融合。RFID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可幫助實現讀者自助式服務甚至無人化管理,將圖書館員從純事務性、體力性的加工、整理工作中解放出來,轉而從事更專業的信息咨詢及其他研究性工作,加快圖書館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速度。傳統上屬于圖書館學范疇的編目工作前移到出版行業,又使圖書館學科與出版學科聯系更加緊密。
2.3.2 與其他行業融合。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得如今的圖書館業務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計算機網絡。RFID技術涉及的領域可能更廣泛。未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在溫暖愜意的家中,通過因特網訪問圖書館的主頁,找到所需文獻后,輕點鼠標,使用存儲于個人手機或智能身份證之中的電子證書確認身份,發出借閱申請,圖書館遠程系統會自動響應,通過RFID文獻定位系統迅速查找到該書并連同借閱人信息一同傳送到全國郵政傳遞系統,讀者所要做的事就是坐等文獻自動送上門。歸還時讀者將書投進離家門最近的郵筒,文獻就會自動還回到借出的圖書館。如果需要在線閱覽或購買其電子副本,讀者只需通過電子證書證明身份,點擊相關的鏈接向圖書館或者是版權所有者進行網上支付,下載的文獻甚至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進行閱讀。如果所在地圖書館沒有所需文獻,讀者可通過網上虛擬參考咨詢系統向圖書館員提出幫助申請,由館員提供專業幫助,獲取所需文獻。圖書館與郵政行業、出版行業、網上支付及政府的身份認證系統、電信運營行業等實現無縫鏈接后,圖書館就會變得如同天堂一樣。
3 存在的問題
天堂一樣的圖書館固然美好,但要在短期內達到這樣的效果并非易事。RFID大規模投入應用,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與困擾尚待解決。
3.1 標準問題
從前面所設想的場景中我們應該體會到,RFID技術的最大價值,在于其能在開放式的運作中實現增值,即越是開放的應用越能體現它的優勢。但日本和美國的技術標準互不兼容,其他許多國家陸續開始制定自己的標準。我國在制定國家標準的過程中,應做到RFID數據內容標準、RFID技術標準(Technical S~dards)、RFID性能標準(Con.formance Standards)與國際標準完全兼容,而RFID應用標準(ApplicationS~dards)則應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和中國市場的優勢,并充分利用其他全球組織目前已經制定的標準,以應用為主導,在特定的應用環境中,對識別對象的編碼、RFID技術的應用做出了具體的約定_7]。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出臺的新標準必定能兼顧各個行業的整體性應用,推動我國RFID市場的發展。要想實現基于RFID的跨行業性應用,圖書館界技術人士亦應以積極姿態聯合其他行業專家進行此方面的技術實踐,并提出總體思路,獲得政府的認可,同時參與到國家標準制訂過程中去,以整體陛思維為行業應用標準提供導向。
3.2 成本問題
RFID技術的普及涉及到諸多方面,限制其市場規?;钪饕脑蚴荝FID標簽的成本較高。目前RFID 標簽的價格仍徘徊在2元左右。隨著印刷天線的采用及市場應用的推動,其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中國信息產業商會RFID與電子標簽應用分會執行副秘書長歐陽宇表示,中國在兩年內就能推出價格在0.4元左右的產品_8]。此價格已經較接近于圖書館每加工一冊圖書所需的條形碼、磁條、書標等耗材的成本價,意味著RFID標簽在圖書館行業得到大規模應用將成為可能。
3.3 技術問題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在某些行業小規模應用(如交通、小額收費等)RFID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由于RFID技術的應用范例還不是很多,尚不能很好地與RFID系統的長處結合,RFID要進入大規模的物流和零售業商用,還有很多的未知因素,主要是系統集成方面。深圳市圖書館在軟件配置與整合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樣本。該館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圖書館管理系統DILAS上開發RFID接口,針對圖書館特性設計了智能書車、館藏文獻定位導航等特色RFID應用,并獲取了成功。但這只是初步成績,與理想中實現與各行業系統進行基于RFID應用的無縫鏈接,還有漫長的距離。
3.4 其他問題
例如備受讀者關注的隱私權問題、以及最終用戶對RFID技術的片面理解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RFID 技術的使用。
4 結語
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幾乎所有圖書館都表示,對于RFID技術,不是用與不用,而是何時采用的問題。目前圖書館行業應結合國家發展RFID產業“企業為主、政府推動、構建產業聯盟”的總體思路,以單個館為主體建立起各種層次的應用樣本,以點帶面發揮示范作用,積極尋求政府支持,并在新的應用中實現跨行業應用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吳唏,馬瑞,李星光.RFID系統及其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J].圖書館論壇,2005,25(1):4—8.
[2] 陳源蒸.在圖書排版過程中實現“自動編目”[J].數字圖書館論壇,20O6,(3):23—29.
[3] (日)大竹靖夫,孫珍芬.RFID在日本出版行業應用的可行性試驗[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4,9(9):57—66.
[4] 吳唏,甘琳,馬瑞,等.邁向智能化圖書館——無線射頻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和創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O6,32(6):65—68.
[5] 楊柳.24小時圖書館或可望實現[N/OL].大公報,2OO7—10—26.【2OO6—11—
10J.http://www.takunpao.com:82/news/ob/10/26/GW 一641532.htm.
[6] 黃昌宏.RFID無線射頻識別標識系統的探討[EB/OL].(2007—08—09)http://www.e—
works.net.cn/ewk2004/ewkArticles/467/.
[7] 錢恒.關于我國RFID發展的幾點思考[EB/OL].(2005一o8—12).http://www.xinxihua.cn/tech/2005
—08/41922.htm.
[8] 中國自主RFID標準有望于2OO7年正式出臺[EB/OL].(2OO6—09—26)[2OO6—10—
07].http://www.www-xx.com/news/200592621313O4758.htm.
[9]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等1O部委.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M/OL].(20O6—06—
09).http://www.eetehinaeom/15ARTOC;KS,2006JUN,PDF,CHINARF1DWHⅡEPAP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