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技術文章  >  其他  >  正文

人才培養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

作者:中央民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來源:光明日報
日期:2010-09-28 08:48:56
摘要:到2020年,物聯網產業要比互聯網大30倍,物聯網技術將發展成為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因此被稱為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
  前景:市場空間大,屬朝陽產業

  目前,物聯網技術及相關產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非常大,是典型的朝陽產業。據美國權威咨詢機構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預測,10年內物聯網可能大規模普及;到2020年,物聯網產業要比互聯網大30倍,物聯網技術將發展成為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因此被稱為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

  作為物聯網產業鏈排頭兵的射頻識別技術(RFID),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最受市場關注的技術之一。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射頻識別市場規模已從2007年的49.3億美元上升到52.9億美元,包括標簽、閱讀器、其他基礎設施、軟件和服務等方方面面;其中,射頻識別卡及相關基礎設施將占市場的57.3%,達30.3億美元。
 
  在我國,物聯網已被正式列為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相關的研發應用將進入快車道。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廣闊,政府正以巨大的調控能力、實施決心和配套資金,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計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建設。2009年,中國射頻識別技術市場規模達到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3%。

  基礎:發展物聯網,中國條件好

  物聯網的概念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uto-ID研究中心(Auto-ID Labs)于1999年提出的。美國很多大學在無線傳感器網絡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例如,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支持下,麻省理工學院從事著極低功耗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方面的研究,奧本大學從事了大量關于自組織傳感器網絡方面的研究,并完成了一些實驗系統的研制。但目前國外還未見到有相關專業成立的報道。國內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也積極開展了物聯網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國發展物聯網有良好的條件:第一,我國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物聯網核心傳感網技術研究,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傳感網領域,我國是標準主導國之一,專利擁有量高;第三,我國是目前能夠實現物聯網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之一;第四,我國無線通信網絡和寬帶覆蓋率高,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持;第五,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持物聯網發展。

  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抓住機遇,掌握“物聯網”的世界話語權,可使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迎頭趕上甚至占領產業價值鏈的高端。

  現狀:“物聯網專業”蓄勢待發

  為配合國家發展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教育部于今年3月專門下發了通知,鼓勵和要求各高校新增相關專業,加大專門人才的培養力度。在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同意設置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名單”中,“物聯網工程”專業成為了各大高校紛紛開設的熱門。全國將有30所高校自2011年率先開始招收培養“物聯網工程”專業本科生。為保證“物聯網工程”新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還于今年8月底專門在四川大學組織召開了“物聯網工程專業建設研討會”。

  物聯網的研究開發涉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子與通信等多個學科,包含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智能芯片、無線傳輸網絡及傳輸數據計算等多項關鍵技術,是一門新興的綜合學科。物聯網研究開發人員必須交叉掌握多學科專門知識,而現有專業在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尚不能全面覆蓋物聯網研發的需要。因此,針對物聯網的技術特點合理制定方案,培養專業人才,對于全面部署和發展壯大物聯網、服務國計民生至關重要。

  未來:人才培養成關鍵

  物聯網產業鏈可以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等多個環節,行業應用需求廣泛,潛在市場規模巨大,需要大量專門人才。因此,新增“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物聯網工程領域的專門人才,對于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可謂利國利民。

  首先,物聯網是國家重點發展的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等重大專項,也都將物聯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

  高校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戰場”,應該響應國家戰略號召,有針對性地設置“物聯網工程”等相關專業,有規模地培養“物聯網工程”專門人才。

  其次,新增“物聯網工程”專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傳感、定位與通訊技術的發展,建立物聯網,將目標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物聯網的發展,帶動的不僅僅是技術進步,而是通過應用創新進一步帶動經濟社會形態的變革。隨著物聯網應用的發展,技術將更加展現其以人為本的一面。

  “搶灘”物聯網產業,關鍵靠人才。有人說,物聯網不是科技狂想,而是一場科技革命。確實,它的推進不僅需要政府科技政策與教育制度的引導與支持,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每個人的努力,尤其是科研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斷進取創新,去摘取信息技術這棵大樹的豐碩果實。